四季中国丨铜陵白姜越冬记
11月23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五峰村,“姜把式”盛义武在查看姜阁内部的情况。
冬季早晨,空气清冷,尚未隐去的月亮悬于天际,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五峰村的“百年姜阁”中,暖意融融。盛义武蹲坐在姜阁入口处,时刻留意着火候。柴草在火堆里雀跃,不时发出噼啪声。
盛义武是当地有名的“姜把式”,他所进行的是铜陵白姜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烧姜阁”。烧起姜阁就意味着盛义武5个月不能出远门,他要日夜守护姜阁和存放其中的姜种,每天早晚各烧一次火,关注温度变化,掌握火候,次年清明时节再将发芽的姜种“请”出姜阁,等待播种。对于姜农来说,姜种关乎来年的生计,对于“姜把式”而言,守护姜种是沉甸甸的责任。
姜阁是一座土墙瓦顶的建筑,高约六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作为储姜室,用于放置需要越冬的姜种;下层是烧火室,有一扇小门供人进出和生火。姜阁墙壁内外均敷泥封实,留有通风口,内部由耐热木材打造,呈“回”字形布局,能够最大化利用有限空间。
每年立冬前后,村民们会把选好的姜种送到姜阁,用荷叶和茅草分隔,分层摆放其中,之后由“姜把式”在姜阁下方生火保持适宜温度。“姜种怕冷又怕湿,需要烧火去除水分,让它保暖越冬,开春后再进行催芽。”盛义武说。
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的“姜把式”佘检保告诉记者,姜阁保种催芽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发汗期”,持续约40天,主要烧芭茅草,从而减少姜种水分,防止生姜腐烂;第二阶段是保温期,期间烧硬质柴温暖姜阁,保证姜种不受冻;第三阶段是催芽期,从次年3月中旬开始,根据天气变化控制火势大小,直至萌发玉米粒大小的姜芽。
铜陵白姜的种植历史已有2000多年。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当地姜农凭借经验和智慧,逐渐摸索出了姜阁保种催芽、高畦高垄栽培、芭茅搭棚遮阴等白姜种植技艺。2023年,铜陵白姜种植系统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目前,铜陵市共有姜阁95座,贮存姜种约800吨。一代代姜农接续传承,让姜阁保种催芽技艺得以延续,一间间姜阁孕育生机,托起丰收的希望。
新华社记者 张端
11月24日清晨,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五峰村,“姜把式”盛义武在姜阁下方生火,为存放其中的姜种增温保暖。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1月23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五峰村,“姜把式”盛义武在姜阁下方生火,为存放其中的姜种增温保暖。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1月23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五峰村,“姜把式”盛义武的父亲盛昌春在姜阁下方帮忙生火,为存放其中的姜种增温保暖。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1月23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五峰村,“姜把式”盛义武准备对姜阁进行巡看。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这是11月28日拍摄的位于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金华村的一座古姜阁(画面中部)。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1月24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五峰村,“姜把式”盛义武准备使用芭茅草生火,为存放在姜阁里的姜种增温保暖。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1月24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五峰村,“姜把式”盛义武准备使用芭茅草生火,为存放在姜阁里的姜种增温保暖。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1月11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五峰村,“姜把式”盛义武整理挂在姜阁外墙上的温湿度计。
新华社发(储著传 摄)
11月11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五峰村,“姜把式”盛义武把姜种放入在姜阁中。
新华社发(储著传 摄)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位于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的姜阁外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1月7日,当日是立冬,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村民将选好的姜种送到姜阁。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1月7日,当日是立冬,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村民准备把姜种放入姜阁中(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1月5日,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双龙村,姜农准备把姜种放入姜阁中。
新华社发(过仕宁 摄)
11月7日,当日是立冬,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村民把姜种放置在姜阁中。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1月7日,当日是立冬,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的一座姜阁里,村民用荷叶分隔放置其中的姜种。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1月7日,当日是立冬,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的一座姜阁里,村民在放置姜种。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1月7日,当日是立冬,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的一座姜阁里,村民用荷叶分隔放置其中的姜种。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1月7日,当日是立冬,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村民把姜种放入姜阁后准备离开。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2月14日,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姜把式”佘检保在查看姜阁的内部情况。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2月18日,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姜把式”佘检保在查看记账本,上面记录着各家各户在姜阁里存放姜种的情况。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2月14日清晨,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姜把式”佘检保准备在姜阁下方生火,为存放其中的姜种增温保暖。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这是11月7日拍摄的位于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的姜阁外景(无人机照片,画面下方为姜阁)。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