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巴拿马运河,探寻一个国家的抗争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4-12-25 11:36
新华网  作者:  2024-12-25

新华社巴拿马城12月24日电(记者赵凯 席玥 陈昊佺)袅袅白云间高楼林立,沿海公路上车水马龙,绘就了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海滨最具标志性的一道风景。开车穿梭于城市中,现代都市风貌让记者印象深刻。然而,这个中美洲国家繁荣发展的背后,则是一段艰苦抗争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数代巴拿马人民用血泪维护了主权和尊严。

8月28日,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附近,船只在巴拿马运河上航行。新华社发

日前,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把威胁“大棒”挥向巴拿马,宣称巴拿马运河是“美国重要国家资产”,威胁将“收回”巴拿马运河。巴拿马总统穆利诺随即重申,巴拿马运河及其毗邻区域永远属于巴拿马,巴拿马的主权和独立不容谈判。

巴拿马以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而闻名,全世界约5%至6%的贸易货运经由这条重要水道。依靠运河得天独厚的优势,巴拿马成为区域贸易、航运和金融中心,运河附近的科隆自贸区是西半球最大的自贸区。

1903年,美国巧取豪夺,凭借军事干预等多种手段,得到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及控制运河和运河区的权利,巴拿马甚至不得在运河区行使国家主权。从那时起,运河区成为美国在巴拿马干涉控制、部署军事力量的“国中之国”。尽管经过巴拿马人民多年不懈的抗争,1999年12月美国将霸占近百年的巴拿马运河归还巴拿马政府,但时至今日,在运河区沿岸仍可看到废弃美式城镇的影子。

8月28日,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附近,一艘货轮通过巴拿马运河的米拉弗洛雷斯船闸准备驶入太平洋。新华社记者李木子摄

记者一行驱车沿运河北上,经过了当年美国人的高尔夫球场,抵达运河区已遭废弃的小镇甘博阿。这片居住区被划分成不同区域,非美国籍工人住在平房区,美国管理层人员则住在别墅区。

在别墅区,目前仍可见约20栋废弃的独栋住宅。这些三层高的美式房屋建于20世纪30至40年代,被粉刷成黄、绿、蓝等颜色,是钢筋水泥混合木结构。房屋内虽早已破败不堪,但空调外机、电风扇、工整的燃气管道等设施仍体现了那时美国白人官员的特权。

废弃小镇上的介绍牌写道:“美国国会批准拨款270万美元用于甘博阿镇的建设,镇上有疏浚部门、学校、教堂、警察局、派出所、消防局、邮局、诊所、剧院以及一座小型体育中心。美国白人家庭居住在这条街上。这些房屋的部分外立面由北加州红木建造而成。”

曾在巴拿马大学执教、现年76岁的巴拿马人费莉西塔·索萨当年亲身经历过美国把运河区据为己有,在运河区内以三六九等的方式对待不同人种的霸道行径。

“在运河区,美国人有白人专属的小卖部,那里卖的食物和衣服质量更好,像花生、黄油、肉肠等一些食物只有白人专属的小卖部里才卖,而黑人只能去专门的小卖部。”索萨说。

为修订废除两国间不平等条约和收回运河区主权,巴拿马人民从未停止抗争的脚步,巴美矛盾多次激化。1989年12月20日凌晨,美国政府以“保护侨民、重建民主制度”等为借口,对巴拿马发起军事行动。约2.5万名美军士兵通过海陆空入侵巴拿马,造成数百名巴拿马人死亡。

现任巴拿马“12月20日死难者亲属协会”主席特里妮达·阿约拉的丈夫就是在那时失去了生命。记者本以为,68岁的她曾在不同场合讲述过丈夫遇难的故事,35年来或许已能平静面对。然而,在接受采访时,她刚开始讲述就禁不住哽咽起来。“这种痛苦将伴随我余生。”她说。

8月28日,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附近,游客在巴拿马运河的米拉弗洛雷斯船闸游客中心观看货轮通过船闸驶入太平洋。新华社记者李木子摄

1989年美国入侵时,阿约拉的丈夫在美军首先登陆的机场工作,那时女儿刚满3岁。“美国入侵对普通巴拿马家庭来说是非常惨痛的经历,包括孩子都受到心理创伤。”她说,“美国的挑衅引发了这次事件”,入侵前运河区的美国士兵屡屡违反两国协定,身穿军装,携带武器,或者开着军用汽车闯入巴拿马人生活的非运河区。

为调查真相,巴拿马政府2016年成立“1989年12月20日委员会”。2024年9月,委员会更新了一份有441名死难者的名单。在这份名单上,年龄最小的仅1个月大,最年长的84岁。2022年12月20日,巴拿马举行首个全国哀悼日活动,全国降半旗纪念在美国对巴军事入侵中遇难的同胞。

阿约拉说:“美国以为武力会让巴拿马人屈服,但巴拿马人民义无反顾奋起抗争。巴拿马人不会忘记这段历史,我们为伸张正义而努力。”

编辑:郑健龙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