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时都打专车吗?”“嗯,快车太臭,除非是女司机。”近期,热映电影《好东西》中的对话片段引发网友热议。进入冬季以来,不少乘客反映,乘坐网约车时打到“臭臭车”的概率越来越高了。
有网友吐槽“打网约车就像开盲盒,有的一上车全是味”“就像随机钻进一位司机师傅的被窝”。网约车“臭味”来自哪?“臭味”背后藏着什么深层原因?如何给网约车“除臭”?
“臭味直奔天灵盖,晕车buff拉满”
近日,有网红发布一则吐槽网约车异味过大的视频,并表示“打到一辆臭车,开窗户冷,关窗户臭。头油味+皮革味+汽油味+暖风一哄,直奔天灵盖,晕车buff拉满。”该视频下多数网友表示有强烈共鸣。
12月23日深夜,“滴滴出行”发布长文致歉,称将开展异味车治理,奖惩分明激励司机清新好服务,近期将在北京等城市推出“香香车”。
滴滴方面表示,随着冬季的到来,为了保持车内温暖,司机减少了开窗通风次数,平台也因此收到很多用户反馈打到“臭车”,吐槽车内异味;同时司机师傅们坐在车里接单服务,也很不容易。
目前,滴滴正开展“异味车”治理专项,通过上线拉黑异味车功能、对车内空气差评率较高的司机暂停服务培训学习、对司机服务开展正向激励考核等方法,争取改善大家的用车体验。
很快,滴滴这则声明也冲上了热搜。有网友表示:“罚司机的同时,不如让利给司机,鼓励司机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也有评论表示:“期待后续的表现。”
此前,滴滴还推出了乘客在打车页面评价车内是否有异味服务。不过,有乘客表示,“App让乘客评价车是否有异味,只是停留在评价阶段,没有实质改变。”
一位网约车平台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在冬季收到的异味反馈更多,“特别是北方地区,因为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网约车车型是新能源汽车,司机冬季开空调就不太会开窗通风,这样导致车内外的空气不流通。如果没有相关产品设备的支持,车内异味容易停留,进而引发用户体感较差。”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除了本身对车内空气有要求的司机外,其他司机长时间待在车内会让司机对车内的异味不那么敏感,很多时候也不会重视气味问题。
一位在广州跑快车“一口价”的司机对记者表示:“我也不想车里有味道,在车里待久了反而闻不出来。冬天开窗散味的话,乘客又觉得太冷,总不能每天去洗车吧,洗一次车就要花四五十元,每单也赚不了多少钱。”
冬季网约车“臭味”来自哪?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近期发布的文章显示,一方面,臭味来自车内以塑料、皮革为原材料构成的零部件,车内加工材料的化学药剂也会散发味道,冬季车内开启暖风空调使温度上升,导致空气中所含的污染物浓度增加。
另一方面,臭味和司乘人员密切相关。部分网约车司机不够注重车内卫生,存在车内抽烟等行为。为了节省成本,还有不少司机没有及时更换空调滤芯、清理车载空调等。
当然,有些臭味也并不全是司机造成的。一些乘客在车上吃喝东西滴落的奶茶渍,散落的面包屑等垃圾,也会影响车内空气质量,这些都可能是车内异味的来源。
网约车的“臭味”由多重因素造成,平台的一揽子防“臭”举措也不少,但要真正去除网约车上的“臭味”,还要看到这“臭味”背后网约车的生存境遇。
近年来,大量人员涌入网约车行业,网约车供过于求。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国内网约车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了24%,环比增长了7.7%。
激烈的竞争导致网约车快车车费相对便宜,但平台抽佣力度日益加大,网约车快车司机收入遭到两头挤压。一些司机反映,公司加平台抽成比例甚至高达30%。
据了解,有些网约车司机为了减少成本、增加收入,会两人“合开”一辆车,“人停车不停”,一天连轴转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司机也不少。他们往往吃喝、休息都在车上,长时间封闭在车内,各种味道由此杂糅在一起,加上冬天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很容易产生异味。
在杭州主要跑特惠单的一位司机认为,现在每公里的收入并不是很高,最低时车跑一公里收入只有一元多。“我们只有让车不停下来,才能赚到钱,没空关注车里的卫生。”
网约车“臭味”并非孤立问题,其根源深植于车辆运营的复杂生态里。这背后折射出了网约车行业竞争加剧,大量人员涌入后司机素质良莠不齐,司机收入压缩后在车辆维护成本投入意愿降低,以及平台运营规则制定等多重问题。
如何给网约车“除臭”?
异味能否解决?勤打扫、勤通风是解决味道的可行方法。
除了物理“除臭”,还有简单粗暴赋予乘客“拉黑异味车”的方法,要想真正从根源上给网约车“除臭”,还要有更多“招”。
首先,平台应科学设定抽成比例,按照法律相关规定保障网约车司机最低收入和划定最长工作时间,维护好网约车从业者合法权益。
此外,平台应该主动作为,发挥平台管理服务功能,建立标准化的卫生检测流程,对车辆内饰、空调系统等易产生异味的关键部位进行严格筛查。并且,在入职前针对司机开展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其次,有关部门和平台可以联合建立更多“网约车之家”,为司机提供短暂的休息场所,改善司机的休息环境。
最后,司机要提升职业素养和自觉意识,保持车内基本卫生,定期清洁车辆。另外,乘客也要相应提升自己的文明水准,在享受出行服务的同时,共同维护车内环境。
只有多方合力“除臭”,网约车的“清新行动”才可期。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极目新闻、澎湃新闻、新闻晨报、潮新闻、上游新闻、新京报、第一财经、中国青年报、科普中国、21世纪经济报道等)
话题主持丨记者 李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