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城,我们来了!但见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风淳厚,人物磊落……我们行走,我们看见,我们阅读,我们感受,我们沉默,我们呼唤,我们耕作,我们收获。行走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记”,用志其事,以壮我行。
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翁源
“我这是精神胜利法!”
刘国玉先生挣扎着要起来,被我们摁在床上。一贯豁达诙谐的刘国老,谈起前几天因摔跤导致腿骨碎裂而入院一事时,把鲁迅搬了出来,以明己意。
下午3时多,我们到医院。大前天,老人家半夜画画时,摔了一跤,于是有了此次住院。刘释之闻讯,翌日一早就带了九瑜过来探视。手术很成功,但也要100天左右才能恢复正常。
陈德道报告了翁源最新的考古发现。我则提出来希望明年在翁山诗书画院举办6个展览,刘国老说:别说6个,60个都可以。一时冁然。
这两天因重感冒,在宾馆里躺了一天半,今天中午才缓过神来,遂约陈德道、吴化勇见面。吴化勇带了很多书来,都是他编的著作。早就盯上他了,未来翁源文化建设极重要的抓手。
之前,在我的畅想里,翁城的文化定位是“文言小镇”,这个定位绝对的独一无二。难吗?不知道。但可以模仿“让翁城孩子的诗无处不在”,大搞“让文言在翁城无处不在”——食肆、酒店、广场、门店、市场……都有相应的文言记、铭、赋,“在”多了,必成独特景观,渐成文化生态。
翁城有一珍贵的文物资源,就是李翰林墓。欲弘古风,可请吴化勇补写一篇李林墓志铭,并做好宣推。目前还没有发现李林诗文,陈德道说拟请北京故宫余辉教授帮忙。“文言小镇”当然可以扩大到整个翁源,“翁源,文言之城”。可以先在翁源找300个地方,能挂牌的,全部取以文言名号,一一去挂。天人山水大地艺术园里所有景点的名字,就甚古雅,饶内涵。一个名字起得好,是可以让灵魂震颤的,钱钟书就讲过一个英国故事,“古有老妪,事天甚虔,一日闻一地之名,惊为奇字,奉持念诵,乃得极乐。”
今天的一大收获是更加清晰了工作重心:对于整个翁源来说,是“有一种文化叫翁源兰”;对翁城来说,是“翁城,中华诗城”。无论如何,都需要多种文化能量的撑持,尤其是古典文化。
跟陈德道、吴化勇说了当下大写墓志铭的意义。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仪式,其实不是给自己看的,因为那是葬礼,但现在的葬礼跟古代比起来,庄重感大失,最大的遗憾,便是缺少一篇文言悼词。唐朝韩愈给人写墓志铭可谓多矣,赚了不少银两,但也拍马成精,被讥“谀墓”。和吴化勇开玩笑说,我们一起来开发这个生意,生意越好,就越是说明社会对人的生命价值和文化能量的肯定,就越是对逝者的尊重。崇文重教,最是赖此。
也谋划了“翁源兰君子”一事。我的想法是,通过全国海选,努力营造一波网络热点。究竟是“翁源兰君子”好,还是“翁源兰公子”好?“兰君子”,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还是“兰公子”更活泼些,更风度翩翩些,更时尚些。
吴化勇在翁源做古典诗词教育,成效显著。他提了一个口号,“十年千诗人”,拟用10年时间,培养1000个会写古典诗词的孩子。很了不起。岭南乡村少年诗歌大会,是否应该把古典诗词也纳入构思?
4时多从医院出来,去第八届兰博会买兰花。一路上夕阳极其明亮而温暖,金黄道道,次第掠过窗边一排排的桉树和毛茸茸的芦苇尾巴,乡村之美,无以复加。到了兰博会,如入七宝楼台,处处眩人眼目,片片蕴灵射香。走时买了两盆国兰。
按辔上路,要回广州,看看时间,到时得8时,那还是先到翁城吃个晚饭吧。跟海文说了,他在龙仙;杨建亦在龙仙;还好,万双在。到翁源不到翁城,怎么说得过去?
在翁城,一碗土猪肉汤入口,随后入胃入心,即时还魂。8时前上路,一路星夜清明。
路上回味了一下南方周末新年献词,虽无新意,然其词壮丽而其情恳切,也是值得一读的。后来看到了晚报的,于是对小王老师说:我们也抓紧弄吧。
思绪一时又飘到了3023年5月30日,那是我们去年确定的“地球管理局翁城考古成果展”开幕的日子。得认真筹备一下了。
作者丨张演钦
责编丨王绮彤
审核丨赵旭虹
终审丨张演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