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请回答 | “光阴周而复始,生活仍会继续”

来源:南方+ 作者: 发表时间:2024-12-31 18:04
南方+  作者:  2024-12-31

漫长岁月长河中,一年或许不足以留下长久深刻印记。当2024走到年尾,我们采访了来自广州、北京、上海不同行业的人们。他们当中,大多数从外地而来,有已经成家立业生活的,也有的刚刚在大城市落脚。

关于这一年是怎么过的,回答中有压力也有动力。不管是热烈抑或是平凡的生活,当时间翻到一年的最后一页,被提起最多的始终是那些纯粹快乐的片刻。

更重要的或许是,有告别过去受挫乃至失败的勇气,也有怀抱未来的期待。

“虽然辛苦,但很知足、很开心”

今年是段东旭来北京的第17年,也是他和妻子孙士珍结婚的第11年。两人同为山东老乡,网恋相识,如今在北京大兴共同经营一家烟酒店。

对于段东旭和孙士珍来说,每天开店、关店、回家这样两点一线的生活,重复且枯燥。但他们在这样平淡的日子,也找到了踏实和幸福。

“我觉得,这时间是越过越快了。感觉今年也没干什么,这一年就过完了。可能人到中年了,时间就是溜得快。”段东旭这样形容今年的生活。

烟酒店老板,到北京17年

谈起生意状况,段东旭和孙士珍都显得随遇而安。“今年店里的生意没有往年好,感觉大家挣了钱,消费更理性了。不像以前似的,有些大手大脚。现在大家都越活越明白,更不敢花了。”

“现在这样就挺好的,我们希望的是父母健健康康,孩子们平平安安,这一家人平平淡淡是最好的。不需要有太大的起伏。”段东旭说。

便利店老板,到广州24年

在广州一便利店,店主余姐每天都保持笑容满面地接待客人和摆放货物。

“ 今年没赚到什么钱,但是自己的心情还要保持完美。” 余姐说,她已经46岁,是安徽人,自称连幼儿园都没有读过,2000年来到广州,现在能自己一个人张罗一家店铺。

一开始,余姐在大学里开书报亭,后来又经营过旅店,“最多的时候有100多间房”。余姐盘下这间便利店3年多,从外行慢慢琢磨学习,虽然辛苦,但已经很知足、很开心。

“白天脚踏实地,晚上仰望星空”

关小妹是一个“00后”,在早餐铺卖早点,一天到晚没有停下来的时候,说起过去这一年,她用“忙碌”来形容。

她是潮汕人,来广州工作两年了。“早上的时候人非常多,忙不过来,恨不得自己有十只手。”

“00”后早餐店店员,到广州2年

22岁的小吴当快递员一年多,负责广州珠江新城一个小区的快递派送,他对自己这份工作还算满意,时间相对自由,收入较为稳定,最忙的是早上,下午相对空闲些。

大专毕业后,小吴在珠海一家公司做过实习,后来来广州工作,到现在差不多一年。谈起过去这一年,他说“自己觉得很充实”。

“00”后快递员,到广州1年

在同龄人当中,他算踏实的,也时常会考虑未来。“这个年纪的男孩子谁没有压力。”小吴说,自己还面临着未来结婚等很多人生大事,但他心态还算松弛,觉得自己走一步看一步,顺势而为。

“00”后配送员,到广州2年

“白天脚踏实地,晚上仰望星空。”同为“00后”的小王打了三四份工,既有咖啡外送,也有同城快递,在微信朋友圈,他留下这样的签名。

他对自己很严格,几乎从早到晚没有休息的时候,希望能在年轻的时候多努力,为未来多储备一些。

最后一家报刊门市部延后的告别

“明年再干一年,欢迎来报刊门市部订阅。”

上海市虹口区吴淞路的邮政局旁,一间12平方米的门店,一扇玻璃门向外推,挂着继续营业的消息,另一扇充当橱窗,码上体育明星作封面人物的时尚杂志。

上海最后一家报刊门市部运营人,卖报37年

上海16个市辖区中,有500多个邮政服务营业场所,如今仅存吴淞路上的这家报刊门市部。店里有300多种报刊,从日报、周报到纯文学类杂志,被运营人姜俊罗列得整整齐齐,一目了然。

1978年,近20岁的姜俊进入邮政公司,是远近闻名的“卖报状元”。2024年是他在报刊门市部的第37个年头。其实,早在2019年,姜俊已经正式退休,但他始终难以下定决心关闭门市部,又继续干了五年。

顺丰小哥,到北京十多年。

张向辰在北京做了十多年的快递员。做这行这么多年,他觉得这份工作干着顺心,公司也适合自己。

张向辰负责当下的小区已五年多,“小区里90%以上的住户都认识”。每天他都乐呵呵的,见到居民总会打招呼,甚至有居民称他是“最喜欢打招呼的快递员”。

去年冬天,张向辰像往常一样骑车送快递,经过一个路口时,看见有一位女性在喊“救命”,身边有一位男性躺在地上。原来,这位男性羊癫疯发作了。“当时我没想太多,救人最重要。”张向辰打了120,并帮忙把人抬到救护车上。事后,他也有点后怕,但更多的还是开心和成就感。

“每天都开开心心地上班,高高兴兴地回家,高高兴兴也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无论是工作带来的阅历上的提升,抑或客户带给他的善意反馈,都构成了张向辰保持快乐心态的基础。

有压力有动力

魏大哥是一个银行保安,已经55岁了,40岁时来到广州, 他说,如今的生活上有些压力,但是自己想熬到退休,让年老的时候有个稳定收入。

“还是想留在广州,比老家生活要好。” 魏大哥说。

银行保安,到广州15年

“做生意嘛,就想赚点小钱。赚多赚少都开心,只要不亏本,有的赚我就满足了。最高兴的还是认识店里的客户。”在北京开潮汕牛肉火锅店的淑珍说。

淑珍来北京一年了,帮儿子经营着两家连锁潮汕牛肉火锅店。她每天六点半起床,到店里后盯着工作洗菜,准备食材。晚上六点之后,店里就会逐渐热闹起来。淑珍不忙的时候,就会和客人聊聊天、说说话,甚至喝上一杯,这是她每天最开心的时刻。她对客人热情随和,遇到合拍的,就主动送菜、送饮料。

潮汕牛肉火锅老板,到北京1年

“北京的客人都很好,很有礼貌。有一个男孩是乐队主唱,来了好几次,我们就熟络起来了。”淑珍说起这个客人,眼睛笑眯眯的,“我们性格很合得来,我把他当儿子一样看,后面他干脆就叫我干妈,还会带好多朋友来店里吃饭。”

在店里的一面墙上,挂着这个乐队的许多照片,还有他们在店里吃饭的合影。“他们和朋友来吃饭,有时候会在店里唱歌、吹笛子,很热闹,我特别开心。”淑珍说。

“今年过得很开心呀!我很喜欢喝酒,每天都喝点小酒,就是酒品不好,酒量也差。”偶尔遇到烦恼时,她就会喝一杯,喝醉了去睡觉。第二天六点半起床,去店里干活,抛下昨天的烦恼,又开始新的一天。

“和家人去全国各地看看”

这五年里,大批读者往来,不少人令姜俊印象深刻。到店的人多是熟客,人一来,站在那,喊一句“姜师傅”,他就知道对方要买什么,开始下手整理报纸。

“就我接触的读者群,一半都是中青年。”姜俊告诉记者,不少年轻人让他印象深刻,年轻人选择来自己的门店,是因为这里有他们喜欢的杂志品类,销售量好的一般是军事和体育方面的杂志。

“我是30岁不到就进入这个报刊门市部,一个人有多少个30年?”姜俊说自己最好的时光都是在这里度过。

退休以后,他打算回归家庭,和家人一起去祖国的各个角落都走走看看。

关于新的一年,店主余姐也有自己的打算。她打算等店到期后,她就换地方发展,如今大儿子24岁,明年马上要毕业,小儿子6岁,她在珠海和老家都买了房,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在她看来,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了。

“人生就是要这么过,不能太悲观。” 余姐说。

【统筹】曹嫒嫒

【拍摄】南方+记者 郑新洽 段江含 张晋 刘长欣

【文字】南方+记者 王越莹 刘长欣 段江含 张晋 李业珅

【剪辑】南方+记者 万稳龙

【海报设计】谭唯

编辑:聂粤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