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在南,又是一年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表时间:2025-01-01 22:33
新华社  作者:  2025-01-01

一元复始。

2025年元旦来临,恰好刚刚进入农历腊月。此时民间认为代表福、禄、寿的参宿三星,南天高悬。老话说“三星正南,就要过年”。春节已不远。

元旦正值二九,数九寒冬,北斗七星的斗柄直指北方。“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古老的农事历书《夏小正》说:“正月……斗柄县(悬)在下”。

灿烂星空,就是中国人的时钟。

西汉时期,北斗七星被确认为指示12个月的标准星:斗柄每个月在天球上移动30°。《淮南子·天文训》说:“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反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

中国有世界最古老的时间测量技术与最早的历法体系。从十二时辰到二十四节气,共同的时间观,把我们聚拢在一起。斗转星移,作为个体,我们行时光之逆旅,作百代之过客。但我们的山河永固,任凭年上加年,中华民族青春常驻。

中国人的时间,不在日晷、圭表、漏刻这样的器具里,而在劳作与生活日复一日的安置里,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光影里。

如果有一个时刻,假设所有的手机都关机,所有的钟表都停摆,我们中国人仍然可以精准确定时间。

世界最古老的农耕文明,必然有领先的生产力与科学技术支撑。

公元462年编制《大明历》,祖冲之测出一个回归年是365.24281481日,与现代技术测得的结果仅差万分之六日左右,一年只差五十多秒。

灿烂星空,浩瀚宇宙,不只是浪漫的神话传奇,更是发达农业社会的“超级算法”,精准测定时间与季节,为农事活动提供指南,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

从古老的夏历到西汉太初历,从祖冲之的大明历到郭守敬的授时历,每一部历法都集当时天文学成就之大成,凝聚着无数天文学家的智慧心血。

顾炎武先生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我们就这样,记录岁月、安排生活、延续文明。“三垣四象二十八宿”每个宿位变化,都代表着不同时节,“东方青龙七宿”代表春天生命开始,“南方朱雀七宿”代表夏天万物繁盛,“西方白虎七宿”则象征着秋天收获,“北方玄武七宿”代表冬天储藏。

对于中国人来说,“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物理学测量问题。斗转星移、日征月迈,道法自然、与时偕行,我们尊重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中国人海纳百川。明清以降,西方机械钟表与二十四小时制加快传入,大小年、阴阳历并行不悖,形成很多有趣的知识:为什么公历2025年比农历乙巳蛇年短?为什么公历2024年比甲辰龙年要长?关于阳历、阴历及公历、农历及其置闰规则等等。

我们中国人的时间观,重点不在对时间的概念分析,而在于我们能够拿时间做些什么。历法是为人而设计,生活不是为适应历法。时间是人的工具,不能把人变成时间的奴隶。

从个体的主观尺度上,“度日如年”的心理时间是存在的;从宇宙的客观测量上,按光谱测量的物理时间也是存在的。但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时间是主观与客观、文化与自然的统一。这是农耕文明的根和魂,一年四季的自然节律,让我们免于被冷酷的物理时间异化。

岁月周流,四季往复,春夏秋冬永恒再来。庄子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我们个体生命的时间,就像木薪一样会燃尽,但火种却一代一代传递下来,无穷无尽。

2024是一段木薪,它点燃了2025年这一段木薪。从燧人氏、神农氏开始照亮东方的火光,就这样一路传递并照耀下去。

万象更新。

编辑:陈诗洁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