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山水相遇,江海交响,赓续千年的岭南文脉,构织出广东文化融通中西、着眼天下的辽阔宏图。
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发展成为文化人才聚集地和文艺创作发生地。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即日起,羊城晚报·羊城派策划推出《广东文化力量》系列报道,邀请多位广东省政协委员解码广东文化发展脉络,围绕文化遗产保护、舞台精品打造、中国文化“出海”等关键领域建言献策。敬请垂注。
1月14日,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广州开幕。“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让文物保护成果真正惠及人民,希望文化遗产保护也能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和往年一样,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的提案方向仍离不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此次参会,她带来了《关于支持广东省考古标本馆建设的提案》《关于保护传承传统建筑材料生产技艺的提案》,并与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分享了提案缘由,介绍了2025年度广东省文物工作的重点计划。
建议加快广东省考古标本馆建设
建成后将达到国家重点地区考古标本库房水平
广东是中国第一个官方考古机构、第一本官办历史考古学学术期刊的诞生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文物考古事业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近年来,广东省文物考古队伍不断壮大,机构不断健全,制度不断完善,广东成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中最为丰富多样的省份之一。
曹劲表示,建设广东省考古标本馆,符合广州城市发展、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的需要。2023年,国家文物局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订《国家文物局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支持建设广东省考古标本库房(大湾区水下考古国际合作中心),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文物标本整理、修复、展示和人才培养交流。
截至2022年8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库房现保存有文物标本31559件(套),分散存放在各地方博物馆及工作基地的文物标本超过10万件(套)。然而研究院现有技术业务用房和文物标本展厅共计1177㎡,其中库房面积(含文物标本展厅面积)仅约643㎡,文物保护修复专用场地约248㎡,无法满足标本保管、整理、修复等工作的基本需求。
曹劲介绍,广东省考古标本馆项目的前期工作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牵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具体实施,目前已与番禺区政府、南沙区政府就选址问题进行过多轮接洽。根据初步核算,项目的总建筑面积为54823㎡,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文物库房、考古整理区、文物修复区、科研区、标本展示区等功能区域。
“该标本馆建成后,将承担区域性考古标本保存、整理、周转、保护、修复、研究、展示等多种功能。”曹劲表示,广东省考古标本馆将达到国家重点地区考古标本库房水平,并建设中国水下考古国际合作中心。
她建议,广东应将省考古标本馆纳入“十五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并尽快推动项目在省发改委正式立项。此外,由于省考古标本馆建设任务重、投入大,建议省财政对项目的建设资金给予支持。
保护传承传统建筑材料生产技艺
建议摸查传统建材生产情况
从家族宅院到乡村宗祠,从水乡古镇到岭南园林,广东仍保存着数万处造型独特、底蕴深厚的古老建筑,其中既有世界遗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如何让老建筑得到悉心修缮与持久呵护?这也是曹劲关注的重点。
“修缮古建筑需要依据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结构的原则,以实现对遗产真实性的保护和传承。”曹劲表示,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传统建筑,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尽相同。古建筑的瓦片、青砖和阶砖往往有着不同的厚度、颜色和尺寸,这意味着需要有传统工艺、传统原材料、传统加工设备的厂家或作坊,才能胜任古建筑修缮工作。
由于新型建筑材料的推广和环保要求,传统建筑材料市场萎缩,给古建筑修缮和维护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如传统砖瓦及配件购买困难,赴外省采购材料的规格、性能与广东传统建材有差异,岭南地区传统砖瓦制作和烧成技艺面临失传等。
基于此,她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首先是由住建部门牵头,会同文物、文化、环保等相关部门,开展专项调研,对全省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修缮工程中对传统建材的需求量进行大致统计,对传统建材的生产情况进行摸查。
其次是为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修缮工程颁发特殊许可,在这两类修缮工程中允许其按照实际需求进行传统建材的定制烧造,在一些特殊工艺与环保要求有冲突的时候可以得到特殊批准,确保建筑遗产按照原材料、原工艺的原则得到妥善修缮。
同时,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保留少量定点厂家,为建筑遗产修缮提供必要的原材料保障;认定一批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场所,确保传统砖瓦等建筑材料的活态传承;由环保部门研发更好的除尘除烟的环保设施。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善茵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