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来自基层的6位省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传递民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
“江门中微子实验站是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选择与广东共建主要考虑区域创新能力、物理研究需求以及政策支持等多种因素,是精心考察的结果。”通道上,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江门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李小男,讲述了江门中微子实验站选择广东、落户江门的“三大理由”。
一是广东科技创新氛围浓厚。广东是全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较集中区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制定了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的意见》等措施。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为推动基础研究工作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二是院省合作基础坚实。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坚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双向奔赴,汇聚湾区,硕果累累。
三是江门区位优势突出。江门周边建有广东阳江和台山核电站,为实验提供了最佳的科学条件。在实验站建设过程中,广东省、江门市在项目用地、工程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五邑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省内高校作为江门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成员,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共同参与关键部件研发及工程建设。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李小男介绍,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将为世界探索前沿科学问题、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供强有力的研究平台,进一步巩固中国在中微子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同时,江门中微子实验站还将有力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广东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的科技动能。
“大科学装置是科研设施,也是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的有效载体。”李小男表示,接下来,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将与江门市积极谋划打好“大科学装置牌”,以实验站为依托打造集科研、科普、研学、商务、旅游于一体的创新型科普基地。
文|记者 侯梦菲 崔文灿 郭思琦
图|记者 宋金峪 曾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