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侯梦菲 王丹阳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曾育文
1月16日下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场“代表通道”,来自不同领域的6位省人大代表集中亮相,分享履职故事,回应社会关切问题。
刘涛:
让基层声音成为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
省人大代表、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主任、广州市天河区猎德街道基层立法联络站站长刘涛回忆,过去一年,在基层立法联系点里,许多来自群众的鲜活意见成为立法的源头活水。
“在《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制定过程中,一位科技工作者反映,在进行从0到1的基础科学研究时,研究者经常担心下一年度的预算是否足够支持项目推进。有时候,为了确保实验室运转,他们不得不暂时搁置一些有潜力但风险较高的实验,以此规避风险。”刘涛说,他们将相关意见收集起来。最终,条例不仅将“基础研究”列为独立章节,还明确规定省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基础研究的比例应当不低于三分之一,让科技研究人员不再担忧短期经费问题,可以更加专注于长期的研究目标。
“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立法实践,不仅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理念,而且让基层百姓真正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触手可及,就在身边。”刘涛说,基层立法联系点始终敞开大门,欢迎大家积极参与立法,共同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之路越走越宽广。
梁凤珍:
奔走在县域教育优化路上
县域基础教育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省人大代表、云浮市新兴县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梁凤珍分享她为优化县镇村教育资源配置而奔走的经历。
梁凤珍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33年,长期关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后,我经常深入走访调研。结合教学经历,我认为研判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统筹县镇村学校师资配备、改善镇村学校办学条件等是优化县镇村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也是难点所在。”
梁凤珍表示,克服上述难点,要做到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时更新和补充教育信息化设备,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大力开展“名优教师送教下乡”活动,提高农村教师专业水平;推进集团化办学,以强带弱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梁凤珍还记得,前两年,她注意到新兴县太平镇中心小学文体展示表现欠佳。在2024年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她呼吁有关部门加强乡镇学校教育资源配置,该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去年下半年,她目睹到学校的变化和发展。“这样的实例让我十分振奋,也对县域基础教育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梁凤珍说。
余刚:
推动污水信息解析与预警系统在大湾区全面应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该区域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大科研人才如何发挥作用?
省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余刚表示,2024年下半年,他所在的团队与珠海高新区合作,已成功申请国家科研能力建设专项“污水信息系统与专用能源芯片应用中试验证平台”。该项目将建设全球首个城域级污水信息解析与预警系统。
余刚介绍,正在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合作,新的一年努力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球污水信息解析与预警的科技创新中心。
“希望借助污水信息解析与预警的研究,突破全球污水信息产业成果转化的瓶颈。”余刚表示,将推动污水信息解析与预警系统在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应用。
王顺卿:
国有企业与挂钩培育典型村双向奔赴
广东正加力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如何发挥广东国企担当,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贡献?省人大代表、潮州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顺卿分享了一个金光村里的“新”故事。
潮州市归湖镇金光村是2024年“百千万工程”挂钩培育典型村。该村欠缺主导产业,配套设施方面存在短板。为此,潮州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深入调研后,一方面活化利用金光村祠堂外原有荒地,打造金光村侧园景观,帮助该村抓好绿化美化提升;另一方面,在配套设施建设上高质量做好项目帮扶。去年6月,一批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在金光村上线运营,解决了甬莞高速新能源车主“里程焦虑”痛点,实现国有企业与挂钩培育典型村共同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双向奔赴。
王顺卿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助力典型镇村夯实产业基础、提高村集体收入,把着力点投向海洋牧场建设,通过组建产业基金,支持潮州港经济开发区片区开发和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助力潮州“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
陈羡梅:
继续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省人大代表、河源市源城区文化馆原副研究馆员陈羡梅,用23年基层文化工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她积极推动各类客家文化活动举办,为群众打造精神家园。同时,她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创编《春牛舞》等节目,与院校合作传承,让春牛舞这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陈羡梅深知,文化的力量非常大。一次,她与一位82岁的老教师主持晚会,看到文化对个体的支撑,更坚定了信心。她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及履职过程中,坚持需求导向,问需问计于民,精准对接需求,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我会继续不断加强学习、调研、交流,为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站好岗、履好职,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她说。
赖建尧:
青年创业创新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文化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90后”创业者代表,省人大代表、清远天安智谷科技发展集团董事长赖建尧深知文化产业的潜力与价值。他认为,广东作为岭南文化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提供坚实基础。
赖建尧以自身创业经历为例,阐述了文化产业的影响力。他指出,优秀的文创产品能满足各年龄层的精神需求,还能赋能其他行业,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如《黑神话:悟空》游戏,不仅收入超10亿美元,还带动相关硬件销售,让全球玩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赖建尧表示,年轻人的创业热情与创新能力结合新技术,能有效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广东拥有丰富文化资源与良好创业环境,应鼓励年轻人投身文化创意等领域。
作为省人大代表,赖建尧深入广东省职业教育城(清远大学城)高校,与本土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实施产教融合,累计促成5000多名青年人才就业或创业,为清远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他坚信,在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广东文化产业将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