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潮汕英歌舞中
藏着一条“蛇”的角色
他是《水浒传》中负责探路的时迁
手持蛇凌空翻腾
机智勇敢是他的本色
这个春节
到广东过大年
到潮汕追一次英歌
看时迁灵蛇献瑞
南方日报、南方+联合多支英歌舞队,邀“时迁们”一同出镜,送上新春祝福!
普宁南山英歌队
蛇步生风
英歌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刚劲雄浑、粗犷豪迈,表演场面恢宏、阵势多样、套路多变,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英歌在广东普宁市代代相传,已有300多年历史。英歌舞分快、中、慢板,南山英歌是快板英歌的代表。2024年春节期间,普宁南山英歌队惊艳亮相英国伦敦,吸引了超过70万民众围观欣赏。
潮阳棉北后溪英歌队
金蛇翻腾
后溪英歌是潮阳中快板英歌的代表之一,以武术刚柔并济之根,铸乡土气息之舞,舞步稳健豪放,刚劲有力,旋转自如,富有阳刚之美。潮阳棉北后溪英歌队可追溯至1889年(光绪十五年),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1948年,林普等前辈们以武馆形式重组48人的英歌队伍。1990年,经杨卫和老队长林忠诚(林松)、陈河等热心人士重建为108将梁山好汉后溪英歌队。
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
灵蛇舞动
富美青年英歌队成立于2009年,是普宁快板英歌之一,有英雄打虎、大鹏展翅、拨草擒蛇等自创动作,表演服饰设计创新,目前有队员80多人。2017年10月,富美青年英歌队教练李俊浩被评为英歌(普宁英歌)揭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富美青年英歌队曾与河南卫视合作拍摄《2024清明奇妙游》节目《中华战舞》,时任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推送节目封面并配文。
潮阳龙井忠精英歌队
蛇舞龙行
潮阳龙井忠精英歌队成立于1996年,是一支非营利性英歌队伍,在潮阳英歌中独具特色。队伍以传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发展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以“爱国忠国、功夫精湛”的理念,培养一代又一代英歌队员。队伍于1997年赴广州参加庆香港回归“百年梦回”大型文艺演出,曾参与多届“双忠文化节”演出,2023年6月受《南方日报》邀请参与拍摄“中外艺术挑战”文化外宣重点项目《潮魂英歌》MV。忠精英歌特色在于传统的“老八下槌法”以及精彩的双人“斗鼓”,近年来不断守正创新,推动队伍更进一步发展。
潮州市鼎越英歌队
萌蛇献瑞
潮州市鼎越英歌队创建于2024年6月14日,是一支以本市各中小学生为主的年轻队伍。鼎越英歌队的英歌舞为快板流派,表演风格雄浑威猛,舞蹈动作有布田、槌花、旋槌,队伍图形有麦穗花、猛虎下山等。队伍创建之初得到各部门鼎力支持,之后队伍不断壮大发展,目前拥有学生100多人,经过半年刻苦训练已掌握各种特色舞姿,动作快捷。
饶平英歌舞队
银蛇腾空
饶平英歌舞队是以饶平武术队为依托组建而成,于2023年成立,目前共有队员100多人。队伍风格是快板英歌舞,结合武术竞技、空翻、跳跃等武术动作特点加以创新,形成了具有饶平特色的英歌舞,使动作更具力度、速度和幅度。队员们身着艳丽服装,手持双槌,敲击起舞,吼声铿锵有力,舞姿豪迈奔放,将武术的刚劲与英歌的奔放相融合,充分展现出梁山好汉勇往直前的英雄豪情。
甲西英歌队
巨蛇游动
甲西英歌出现于1868年(同治七年),完整的表演程序分为前棚、中棚、后棚三部分。每支“英歌”队由饰头槌者担任指挥,时迁为“耍蛇人”协助指挥。舞队由36名男青年组成,人数以梁山108将数目为限。甲西英歌表演场面壮观、气势磅礴又极富韵律,其队列变化多端,模仿古时作战阵容,可攻可守,进退有序。队列套式有长蛇挺进、双龙出海、四虎并驱、蝴蝶采花、孔雀开屏等,观者仿佛置身于一场精彩戏曲“武打”之中。
甲子英歌队
祥蛇飞舞
甲子英歌是海陆丰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其装扮古老,招式、步法、身法、槌路、阵形和鼓点节奏独特,刚猛有力,雄浑大气。队列有二纵队、四纵队,动作有削槌、伏槌、掺槌、穿龙等,通过队列分行、合拢、变化,有蝴蝶、穿龙布阵的表演。其动作多体现南派武功拳式,队形则体现古代军队阵法,尽显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概。
潮州府城英歌舞队
飞蛇吐瑞
潮州府城英歌舞体验馆是潮汕地区甚至国内首个以英歌舞文化为主题的互动沉浸式体验空间。该馆涵盖英歌舞不同的流派,同时融合表演、体验、竞猜游戏、教学、解压互动等多种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