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疯了”!
2月10日晚间,比亚迪举办智能化战略发布会,推出“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并将入门价格下放到6.98万元,希望让每一个人都能畅享高阶智驾。
如果说去年智驾卷的是“全国都能开”,那今年开始卷的是“人人都能买”。智能化下半场大战,让高阶智驾成为争夺的头号阵地,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老大的比亚迪,下场角逐是一种必然。然而,比亚迪让智驾平权的勇气,又大大超乎业界的预料,直接搭载在7万元的入门车型。
那么,在这场全球汽车市场的新争夺赛中,智驾平权真的来了吗?
“破价”
“智能驾驶不是一场秀,实践出真知。真正的智能驾驶技术关乎每一个用户和家庭的出行体验与安全,必须能够满足用户高频的出行场景。”2月11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社交平台上发言。同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也隔空喊话:“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就像打电话有网就行,上网就需5G!”
比亚迪的智能化战略一石激起千层浪,多家车企高管发声引起热议。
在智能化下半场,智能驾驶成为车企技术实力的代名词,其涉及到的全新技术赛道、产业链体系重塑,更是汽车企业打造差异化优势、开展价值战的关键。因此,车企已经达成共识,智能驾驶必须入局。
此次,比亚迪惊人之处是将智驾下放至入门车型,覆盖10万—20万元主流区间。在比亚迪新的产品布局中,高阶智驾在10万元以上成为标配,也涵盖了10万元以下的部分车型。
就在去年举办的中国电动车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指出,智能辅助驾驶之所以没有成为客户购车决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太贵。“我们看到,高等级智能辅助驾驶比一般仅仅提供ACC的智能辅助驾驶大概要贵五万块钱。而如果只贵一万或者贵两万之内,我们相信高等级智能辅助驾驶甚至无人驾驶会快速占领这个市场。”
目前,6.98万元的海鸥智驾版,具备了高速N0A和部分高阶泊车功能,虽然实际水平有待检验,但是已经对市场定价进行了颠覆,这种“破价”引发了业内关注。
“随着产业链成熟,电动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提供智能化功能将成为车企应对竞争的关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钟师认为,在低价走量车型上实现智能化普及,不仅能增强竞争力,也能进一步拉动市场销量。
“平权”之年
车企的激战初见端倪,今年智驾的关键词“平权”已然浮现。
早在2024年9月举行的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就有车企高管预测,2025年智能驾驶渗透率将达80%。因此,仅用辅助驾驶功能来衡量智驾普及已经不够了,现在能体现车企智能驾驶水平的是L2+级别的功能量产,也就是许多消费者听说的NOA。
实际上,2024年是汽车争相普及高速NOA、开通城市NOA的一年,智己、魏牌、埃安……比亚迪也赶在年末宣布“天神之眼”开通无图城市领航功能。
不过,谈及L2+智驾,通常都聚焦20万元以上车型。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指出,目前汽车市场搭载智驾的车型动辄20万元,高昂的价格导致去年我国售出的车辆只有不到10%搭载了高阶智驾。相反,70%汽车消费者购买的是20万元以下车型,这使得绝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机会接触智驾。
将高阶智驾下放,抢占平价市场,车企跃跃欲试。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包括长安、比亚迪、吉利、鸿蒙智行、广汽埃安、岚图、理想、小鹏、零跑在内,多个汽车品牌都提出了智驾平权相关计划,华为乾崑、地平线等供应商企业也在倡议推动智驾普惠。
就在比亚迪这场发布会前夕,长安汽车发布“北斗天枢2.0”,推动智驾从“高端配置”向“全民标配”转型,计划在10万元级别车型搭载激光雷达。此前,广汽埃安已经将部分智能化功能下放,计划搭载在起步售价不到10万元的埃安UT车型上。
如今,比亚迪一手明牌,多款车型智驾版上市,加速了产品竞争的节奏,掀起了车市产品迭代、高阶智驾“上车”的浪潮。紧跟着比亚迪的大动作,岚图汽车火速预告新款华为乾坤智驾车型,零跑汽车也宣布,3月将预售“15万内首搭激光雷达城区智驾”新车。
竞速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未来会有更多平价版智驾“卷”上车,高价智驾向10万—20万元区间下沉是必然。
产业链向前
中信建投发布研报称,2025年是智驾实现从1到10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节点,前期特斯拉FSD、华为ADS、小鹏、理想等先行者已打通高阶智驾技术路径,随着渗透率逐步提升,比亚迪等巨头正式入局智能化,智能化规模效应开始显现。
L2+普及的背景下,L3的高阶技术争夺仍然是行业亮点。
同样在2月10日,何小鹏宣布,2025年年中将推出V6全新大版,即准L3能力高阶自驾;年底将推出真L3级别软件(需要车端硬件数倍提高芯片算力和存储)和硬件冗余能力的自动驾驶。他说,随着多家车企正式或即将发布智能化战略,智能驾驶的全国乃至全球普及浪潮已经到来。
何小鹏对智驾速度的预测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在几天前,他赞叹DeepSeek“让全球科技圈震撼”,并直言:“下一个十年,AI会驱动汽车产生巨大变革,也会驱动全球范围内硬件软件产生巨变。”
智能汽车的发展受到了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突破的催化。
2月6日,吉利汽车率先宣布,其自研的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R1完成了深度融合。紧随其后,吉利、东风、上汽、零跑等多家车企纷纷布跟DeepSeek牵手成功。
DeepSeek给汽车带来的改变,绝不只限于智能座舱语音对话的拟人化、流畅程度。有业内人士指出,DeepSeek作为开源基础模型,有望加速智能驾驶的训练速度,降低智能驾驶的训练成本,成为智驾训练的重要工具。也就是说,用更少的数据、时间、成本投入,实现同样水平的功能开发。
在不久前召开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华就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加速发展阶段,在千行百业的应用也迎来关键时期,抓住新机遇的关键是创新,要通过技术创新筑牢根基,通过场景创新创造价值,通过生态创新形成发展合力。
智驾平权的加速推进,将会给整个产业链带来可观的增长效应。王传福在发布会上说,比亚迪10万元及以上价位段车型将全系标配智驾,10万元以下车型将“多数搭载”,“如果智驾产业链供给多的话,10万元以下车型搭载得会更多。”他还自信地说,依托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体系,比亚迪可带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加速智驾普及。
作为比亚迪国内唯一的智驾芯片供应商,地平线在2月10日宣布,“天神之眼”系统将搭载征程6系列,其中征程6M率先量产上车;激光雷达两大供应商速腾聚创、禾赛科技纷纷表示,激光雷达渗透率将继续提升。
人工智能与汽车产业的融合迈入新阶段,智驾平权拓开市场,技术、规模、成本控制、产业链协同等多个环节进化,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即将迎来全新增长与格局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