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下调法定婚龄”建议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时间:2025-02-27 14:42
南方日报    2025-02-27

“下调法定婚龄”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陈松蹊拟提交《关于放宽人口生育约束、构建婚育激励体系的提案》,建议“将法定婚龄调至18岁,以提高生育人口基数,释放生育潜能”。

老话题缘何又重提?这就要从当前形势谈起。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加速、生育率下跌及晚婚晚育趋势日益明显,“少子老龄化”将成为常态。面对新形势,“下调法定婚龄”的建议,一波接着一波。与此同时,反对者的声音,亦一浪盖过一浪。

人口问题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未来,再怎么关注都不为过。因此,面对争议性提案,也别急着冷嘲热讽。综观提案背后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接轨国际惯例。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认为,合法结婚年龄不应低于15岁。从各国实践看,法定结婚年龄大都集中在18周岁,而我国“男22周岁、女20周岁”的法定婚龄确实有些偏高。其二,落实基本民事权利。从民法角度看,自然人18周岁即为成年,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而按照目前的法定婚龄,此时的他们仍不能行使婚姻权这一基本民事权利,似有违法治精神。其三,顺应发展需要。从历史沿革看,当前的法定婚龄规定是计划生育时代的产物,有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生态环境压力的重要考量。当形势发生变化,修改不合时宜的规定似理所当然。

那下调法定婚龄,就能达到提高结婚率、生育率的目的吗?换一个问法,当前的法定婚龄在阻止年龄“不达标”的成年人结婚方面,影响几何?作答这个问题,用反证的思路更易被理解。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9.38岁,女性为27.95岁。而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2024年,其初婚年龄已迈过30岁关口。如此看,当前的法定婚龄似乎并未给有结婚意愿的青年男女增添困扰。当然,这并不能完全排除那些年龄“不达标”的成年人,但从统计学的角度看,这部分人的比例不大。

更进一步讲,法定婚龄与生育意愿也并非强相关。早在2022年,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在分析婚育困局时就提到:“‘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婚姻推迟增加了女性终身不婚的可能性,进一步抑制了生育水平。”简言之,影响生育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绝非某个单一因素所能主导。这也提示有关方面在谋划相关对策时,务必全面分析、综合考虑,以真正解决年轻男女“不愿结”“不敢生”等难题。

婚姻是人生大事,也是重要的公共议题。相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下调法定婚龄”话题以及相关法律走向也将持续受关注,但不管怎样,幸福才应该是最终归宿!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备案号:2024162512号-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广东羊城晚报数字媒体有限公司

© 2001 Guangdong Yangcheng Evening News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