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女性在文学中经历着从占比极高的“被言说”到“自我言说”的蜕变。无论是《荷马史诗》中命运系于男性争夺的海伦,还是《神曲》中被但丁神圣化为精神向导的贝雅特丽齐,她们都困在性别权力构建的镜像中。直至伍尔芙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虚构“莎士比亚的妹妹”,女性开始以笔为刃,剖开历史褶皱里的集体创伤——正如崔恩荣《明亮的夜晚》中具有跨越性与治愈性的女性情谊,或韩江《素食者》对东亚女性身体规训的撕裂,每一道笔痕都在重构被遮蔽的女性主体性。
纵使时空相隔,女性困境总在历史长河中形成隐秘共振。19世纪夏洛蒂·勃朗特借《简·爱》呼喊“我贫穷、卑微、不美,但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百年后,李昂《杀夫》与韩江《素食者》仍在不同语境下撕开性别压迫的血痂。这些作品既是丁玲笔下“莎菲女士”孤绝抗争的个体史诗,又如黎戈《茫然尘世的珍宝》所载,凝聚着无数女性在尘埃般的生活里,不可见的磨损与星屑似的欢愉交织的群像图鉴。
她们的笔下,或厚重或轻盈,或宽阔或具体。可以是宽阔的历史长卷,也可以是个体命运诗篇;可以是“在地性”的故事与感受,也可以是遍及中国山河的鲜活报道;可以是智者理性的反映,也可以是爱与本真的体现。
于第135个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让我们翻开女性作家写的书,阅见她们笔下的世界。
《山有木兮》
当叙事学理论撞见“山林只得一个月亮”的赤诚
作者:王瑛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开本:16开
ISBN:978-7-5543-1281-0
《山有木兮》是华南农业大学王瑛教授创作的新诗集,收录其近年诗作120余首,隶属《羊城诗选:南有紫荆》丛书。全书分三辑展开精神探索:“敬既往不咎”以自我对话实现心灵觉醒,展现与生活和解的哲思;“敬岁月婉转”借细腻笔触勾勒人间温情,构建起亲情、友情交织的情感网络;“敬山河壮丽”则立足地理叙事,以土地记忆折射文化乡愁。
诗集艺术特色鲜明:形式上以短诗为载体,善用拟人等修辞,融入《越人歌》等古典意象,语言清新凝练而不失张力。如“山林只得一个月亮/人世间却灯火万盏”(《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既具童真视角又蕴含生命洞见。题材上突破传统抒情框架,将学术思维转化为诗性表达,既有对父亲“栖息叶片”的绵长追思,也有对故乡老井、魂火等民俗符号的超验书写,形成“精神返乡”的独特叙事。
作为文学博士与鲁迅文艺奖得主,王瑛深耕叙事学与批评领域,其诗学理念体现于“后记”中“用平常语言谈论灵魂震颤”的创作观。该诗集与其学术专著《叙事学本土化研究》形成互文,彰显学者诗人双重身份的思想深度。丛书另收录云月《如钩的月亮》及多位华农教师的《紫荆春暖》,共同构建了广州在地诗人的多元创作图谱。
《诗者的织物(诗歌卷)》
爱与本真的诗意呈现
作者:林馥娜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开本:32开
ISBN:978-7-5543-1098-4
《诗者的织物(诗歌卷)》收录了作者在2016年下半年至2022年期间创作的诗歌,共分为五辑,分别是“在天地之间自我圆满”“爱,就是去爱本身”“大海簇拥起一把带天梯的空椅子”“一切在到来,又在远去”“水有跌宕的宏阔,也有推磨的细碎”,是作者对于自然、世象、人情等天地万事万物的深刻感触,以及基于爱与本真的诗意呈现。
本诗集中的诗歌既有开阔的视野 与博大的胸怀,又有细致微妙的触觉,温婉中见磅礴,细腻中见力度,灵动中见谧静,让读者在不经意间收获一份心灵的清醒与宁静,并从中体悟到超越日常生活与人生困境的寻美情怀,以及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
林馥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签约文学评论家、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高校创意写作特聘导师。出版有《我带着辽阔的悲喜》《旷野淘馥》等作品集多部,多次参与主编及评析大型书系。作品发表于国内外刊物,选用于高考模拟试卷及央视科教频道。部分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诗歌、评论、散文曾获多种奖项。
《打春》
岭南巾帼逐梦海丝
重现千年湾区盛世风华
作者:张淳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开本:16开
ISBN:978-7-5543-1311-4
该书是一部以海上丝绸之路岭南风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书名“打春”是北宋习俗,指鞭打土塑春牛的一个仪式,寓意勉力于春耕,共盼收获。
小说故事背景选取在北宋初期,以女主角沈阿契家遭遇海上风暴沉船事故开始,最后结尾则是沈阿契投资创办潮州龙窑烧制精美瓷器运销海外,再现了千年之前岭南地区的海上贸易盛况。小说也融入了北宋经济史中的典型素材,例如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世界上最早的市舶条例(海关法)等,反映了宋钱在海外的影响,彰显了“河清海晏,长风开路”的盛世图景和文化自信,对当代“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此外,小说穿插了很多南国风物和文化元素,如潮州宋瓷、韶州岑水场、岭南荔枝、北宋广州的“花市基地”、广州宋城古地理、民俗饮食、方言歌谣等,充满岭南风情,还向读者展示了岭南文化的核心价值与主流价值,如重商崇商之氛围、务实开拓之精神、博大通融之胸襟、仁爱正义之人文等。
该书出版后迅速登上当当网中国当代小说热销榜,获“广州青年文学奖·小说奖”。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称其为“千年湾区的寻根与开启之作”,中山大学教授董上德评价其“开拓粤式小说题材,是对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艺术化回应”。
张淳,女,1984年生于广东澄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拥有暨南大学文学学士与中山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已出版个人小说及专著4部,参与合著报告文学、文集11部。2022年入选第二批广东青年文学粤军创作扶持计划。
《小河弯弯》
用生命证明乡村女性不只是贤妻良母的符号
作者:李美英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开本:32开
ISBN:978-7-5543-1092-2
这是一部以乡村爱情与女性成长为主线的长篇小说。故事围绕刘家村展开,主人公刘洋洋与黄芬的爱情贯穿始终——两人从小河畔的青梅竹马到历经波折终成眷属,再到共同面对命运考验。黄芬作为核心人物,其人生轨迹充满张力:她既展现创业智慧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又深陷丧子之痛与情感迷茫的双重困境,最终为救村中孩童献出生命。小说通过这对恋人跨越数十年的情感羁绊,交织着乡村振兴背景下个人命运与社会变革的碰撞,塑造了黄芬这位兼具坚韧与脆弱特质的立体女性形象。
作品以质朴文字构建强烈戏剧冲突,尤其在黄芬经历情感、创业挫折等情节中,深入刻画人物内心挣扎与人性复杂性。故事结尾刘洋洋坚守农庄、终身不娶的设定,深化了生死守望的主题力量,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悲怆而深沉的现实主义风格。
李美英,笔名梦里闻溪,广东省河源市作家协会会员,兼具散文与小说创作背景。曾参加广东肇庆长篇小说创作高级研修班、中山散文创作研修班,现为中版集团大佳网签约作者。其创作脉络呈现多体裁探索,代表作包括网络小说《心儿倦了》《梦蝶》,擅长通过细腻笔触挖掘乡土题材中的人性深度。该作品延续了她对乡村生态与女性命运的持续性关注,是其创作生涯中的重要突破。
《记号》
以“在地性”构建文学人类学样本
作者:罗琼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开本:32开
ISBN:978-7-5543-1329-9
梅州作家罗琼的散文集《记号》,以故乡丰顺县为精神原乡,精选近50篇散文构成五重生命乐章。“故园风物”以水墨画卷式笔触勾勒客潮文化交融的独特地域景观:围龙屋与潮汕民居并立,山歌与潮剧和鸣,温泉、畲族村等人文符号跃然纸上;“时光掠影”穿梭童年至中年的记忆长廊,在寨墙刻痕、胎记往事等具象符号中镌刻时光密码;“岁月短歌”透过市井烟火与自然时序,完成对存在本质的诗性叩问;“乡韵悠扬”以人类学视角记录埔寨火龙等非遗活态传承;“心香数瓣”则熔铸哲思,将伏尔泰的文学火种化为温暖人心的精神之光。作品以“在地性”构建文学人类学样本,在青苔覆痕的寨墙与消散的乡音里,完成对现代性进程中文化根脉的深情凝视。
罗琼,笔名如风,生于丰顺汤南镇,现任丰顺县作协主席、融媒体中心编辑部主任,系中国散文学会与广东省作协双栖会员。其创作兼具诗性思维与散文肌理,诗歌散见《扬子江诗刊》《星星》等核心期刊,散文创作获梅州市“双精”工程奖。已出版《在月光下行走》《向左·向右》等著作,形成“月光三部曲”的创作谱系。作为客潮文化带孕育的书写者,她以编辑的敏锐与作家的深情,在《记号》中实现个体经验与集体记忆的复调共鸣,建构起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地标。
《柔肩也应担道义》
党报记者如何用3000篇报道织就改革开放微观史?
作者:吴光玲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开本:16开
ISBN:978-7-5543-1118-9
本书是记者吴光玲30余年新闻生涯的集成之作,收录其发表于各级党报的新闻报道及新闻理论研究成果。全书以“记录时代脉动,传递人民心声”为内核,通过七大主题构建社会镜像:既有弘扬正气的舆论监督报道,又有聚焦民生的深度观察;既剖析社会热点事件,又记录脱贫攻坚历程;既传承先辈榜样精神,又展现新时代女性风采。多篇作品荣获揭阳市、广东省及国家级新闻奖项,形成兼具思想性与实践性的媒体档案库。
作为党和群众的“连心桥”,作者以记者与作家的双重身份践行使命。从助理记者到主任记者的成长轨迹中,她始终秉持“铁肩担道义”的初心,将新闻现场转化为3000余篇鲜活报道,近千个精心编排的版面成为时代注脚。书中特别呈现的新闻理论探索,系统总结党报记者如何通过舆论监督推动社会进步,如何以中国叙事构建价值认同,为当代新闻人提供实践范本。
吴光玲,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生,中共党员,主任记者,现任揭阳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其职业生涯横跨文学与新闻两界:1984年以小说《围巾飘落之后》开启创作之路,涉猎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1989年从事新闻工作后,将优美的文字注入新闻报道,形成独特的纪实美学风格。从业30余载采编的数千篇报道,构成观察改革开放进程的微观史。
责编丨石韵文
审发丨王晓娜 潘子扬
来源丨羊城晚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