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2岁老人在烟盒上写下的建议,竟然被地方立法机关采纳,写进了食品安全条例当中,这张小小的烟盒锡纸,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3月4日,全国两会拉开帷幕,各类关乎民生的提案建议备受关注。其中,湖南省82岁老人陈俊清写在烟盒上的建议通过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上报,最终被湖南省人大常委会采纳,写入新修订的《湖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四十条。今年3月1日,这部《条例》正式实施。
让我们还原一下故事过程。去年9月,湖南省修订食品摊贩管理条例,82岁的陈俊清老人得知消息时,已临近截止日期。由于不会用手机提交建议,他急中生智,抽出烟盒内的锡纸,写下120多字建议。在建议中他写道:“食品安全很重要,现在外面很多小作坊小摊贩都不注重卫生,而我的孙子天天吃这些东西。我觉得在法律方面,一定要重视关注。要加大处罚,比如卫生有问题的,要马上吊销营业执照,已经吊销营业执照了的,要规定若干年以上不准再开店子。这样这些老板才会在经营的时候更加注重卫生。”
写在烟盒锡纸上的120个字,虽然不多,但却都是大实话,承载的是一份民众对食品安全沉甸甸的期待。这件事说明,民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和能力并不取决于年龄、身份或所处的环境,陈俊清老人或许没有专业的法律知识,也没有参与过政治研讨,但他有一颗关心民生的心。他以自己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身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以及对改善现状的期望。而他的建议能被采纳,无疑给更多的民众带来了鼓舞,让人们相信自己的声音是有价值的,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从更深层次看,写在烟盒上的建议获采纳反映出我国民主政治的包容性和广泛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到了民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重要政治制度的构建,目的就是让民众能够参与到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中来。像这样从烟盒纸条上汲取民意,并将其融入地方性法规中的实例,正是民主制度在基层生根发芽的生动体现。
文案|郭元鹏
出镜|姜雪媛
视频|姜雪媛
剪辑|姜雪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