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北京,涌动着奋进的激情。
3月6日下午1时30分,距离讨论开始尚有一个多小时,全国政协经济界别小组会议的门外早早架起了“长枪短炮”,媒体签到处的队伍已蜿蜒至电梯间,记者们手持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创新引领”“消费提振”“增长信心”等关键词——这场聚焦经济的讨论未启先热。
下午3时整,宣布讨论开始的余音未落,不少委员的手已经举起,他们迫不及待地争取发言机会,这份争先恐后的热情,源自委员们对经济发展的深切期许——改革重在“接地气”,发展需从实践找答案。
罗熹委员率先抛出“AI+金融”新思路;白涛委员则表示我国人才优势明显,对预期发展目标信心满满……讨论热度随着议题延伸持续升温。
魏革军委员发现,近几年,多个经济大省在春节后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投资。“除了抓投资,抓消费也很重要!”魏革军细数起中国的潜力空间,“市场、消费、社会资本、技术赋能四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中消费潜力尤其大。”
在这个会场中,一名来自广东的委员发言成为了全场焦点。
“欢迎央企国企到深圳来投资,各位委员来深圳作客。”张春华委员发言时,和坐在他左手边的张少明委员来了一场“梦幻联动”——“张少明委员所在的中国钢研就是‘投资深圳’的央企!”
张春华随即用三组数据为深圳代言——2024年深圳GDP增速居一线城市首位,外贸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首位,深圳各类人才总量超700万。
在场委员不时会意点头。
“人生梦中国梦,东南西北到广东”,张春华的发言以一首即兴小诗结尾:“跨重洋越千山,工业生态天地宽;数字化国际化,中国文化通天下;增效益助转型,国企民企共前行!”
当“共前行”三字铿锵收尾,全场不约而同响起掌声。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就藏在你的诗里!”散会后,马建堂委员特意走到张春华面前说。
这首小诗恰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既有敢为人先的闯劲,又显开放包容的胸襟,更见创新突破的锐气。
窗外,北京的玉兰花已然绽放。这场“热气腾腾”的讨论仍在延续。
从“东南西北到广东”的创业豪情,到“数字化国际化”的转型智慧,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国经济巨轮正在深化改革的春风里,在扩大开放的浪潮中,积蓄动能,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羊城晚报记者 孙绮曼 王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