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这场新基建高质量发展大会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来源:金羊网 作者:鄢敏 发表时间:2025-03-29 08:38
金羊网  作者:鄢敏  2025-03-29
这场汇聚政府部门、学界及商界等多方人士的大会,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记者梳理现场内容,观察到释放了三重重大信号——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鄢敏

3月28日,岭南数字创意大厦新基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羊城创意产业园举行。广东宣传思想文化系统代表、新闻传播领域专家、数字文化产业领军企业家、科技型新生代创业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揭牌、岭南文化大模型发布。这场汇聚政府部门、学界及商界等多方人士的大会,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记者梳理现场内容,观察到释放了三重重大信号——

首先,大会发出了广东进一步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强烈信号。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路径不止一条,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走的是一条围绕媒体、文化、产业、数据四个战略板块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媒体+”模式。大会对岭南数字创意大厦未来的发展定位之一是“成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试验田”,指出“要汇聚更多新型文化业态,赋能‘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为媒体改革发展注入新动能”。由此可见,这是广东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一个重要缩影、一个代表。

其次,大会释放了广东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具备的“五大优势”。其中包括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机遇、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基础、强大的市场活力、雄厚的科创实力、对外开放的广阔格局。这些优势很多是广东独有的或者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广东是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热土,值得重磅投资。

再次,大会还释放了广东发展数字创意产业的利好消息,公布了充满创意和诚意的“五项举措”。“五项举措”分别是:推出系列政策支持,完善动漫游戏、影视生产、创意设计、现代演艺等重点行业政策体系;支持培育产业生态集群,高标准建设数字创意产业园,吸引更多优质文化企业和科技企业落户;深挖岭南文化富矿,支持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打造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岭南文化大模型,推动文化大数据下沉一线,助力乡村振兴和文化普惠;广聚天下文化英才,引进培育一批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吸引更多有文化、善创意、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和高校毕业生来粤工作;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将大力实施“人工智能+文化”行动,谋划一批“十五五”期间新的重大牵引性项目,在人工智能赋能文化建设赛道上跑出“加速度”。面向未来,广东仍然是天下文化英才干事创业的沃土,值得双向奔赴。

从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到数字创意产业建设,从现状到举措,从平台到政策,广东这场大会面向全国乃至全球释放出强烈的信号:“东南西北中,发展到广东”,广东正敞开胸怀,拥抱有志于投身数字创意产业的追梦者。

喻国明

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平台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喻国明:

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为主流媒体新闻生产带来全新可能性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洁文

图/受访者提供

“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和岭南文化大模型为主流媒体新闻内容生成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平台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喻国明这样评价在本次大会上发布的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和岭南文化大模型。他指出,借助岭南文化大模型,新闻创作能够更加智能化和本地化,生成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内容,同时精准匹配受众的需求。

喻国明提到,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不仅在于内容生产层面,更为主流媒体的传播方式带来了深远的变革。他认为,借助VR、AR等沉浸式技术,岭南文化的传播可以突破传统媒介的限制,实现场景化和互动化。

面对技术变革的挑战,喻国明建议,地方主流媒体应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通过技术赋能提升内容生产效率,同时深挖地方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差异化内容。此外,他还强调,媒体需要注重传播形式的创新,利用沉浸式体验技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传播生态,以此在激烈的传播竞争中占据主动。

喻国明表示,岭南数字创意大厦的建设是岭南文化数字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推动了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为新闻传播和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开辟了新路径。“这是一场文化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也是一场面向未来的创新实践。”

郭全中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郭全中:

打造岭南文化“内容资产库”,助推主流媒体融合发展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清峣

图/受访者提供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郭全中表示,此次大会对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促进广东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建设的岭南数字创意大厦,将作为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的重要承载地,打造岭南文化“内容资产库”,为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新动能。

郭全中指出,这种数据与技术深度融合模式将推动主流媒体从“经验生产”向“数据驱动”“AI驱动”转型升级。他表示,羊城晚报可以充分发挥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和数字创意产业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优势,深入挖掘区域文化特色,打造富有岭南特色的“内容资产库”,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岭南文化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加快推动新闻生产机制的智能化转型,持续提升融合传播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此外,岭南数字创意大厦将以“竖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实现数字传媒与创意产业的垂直聚合。郭全中认为,这种空间高度集聚的布局方式,突破了以往“空间离散”的产业布局,有助于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协同,吸引更多具有垂直优势和辐射能力的头部企业入驻,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带动业态升级,提升数字创意内容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为广东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拓展新的战略空间。

田秋生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田秋生:

“报业+产业”模式,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钟振彬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田秋生教授表示,希望岭南数字创意大厦切实打造成为“竖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高扬起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旗帜,奉献数智时代主流媒体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宝贵经验。

“自‘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提出以来,广东勇立潮头、奋发创新,为这场系统性变革展开前沿改革实践,进而提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南粤经验。”田秋生介绍,放在历史的脉络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媒业经历了两次革命,先有市场化,后有数字化。在市场化浪潮中,广东传媒业尤其是报业曾执全国之牛耳,在开放包容的南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如今,在数智化浪潮中,广东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和改革开放热土,无疑将继续勇当时代弄潮儿,以更开放的姿态,探索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多元路径。在主流媒体系统化变革的实践中,田秋生举例说,羊城晚报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模式——“报业+产业”模式,做到了“既要又要还要”。

“既要”,体现在报纸变身全媒体传播平台。“又要”,则指向寻找新的盈利模式,传统媒体时代报业的盈利模式为二次售卖,即“发行+广告”,做大发行量。羊晚在数智时代的经营之道,是以报业开路,靠产业营收,产业反哺主业。“还要”,则指产业立足数字文化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张津广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重点基地主任张津广:

推动主流媒体从“相加”到“相融”的高质量发展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钟振彬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重点基地主任张津广教授指出,本次大会释放出的关键信号是,广东正积极推动主流媒体从“相加”到“相融”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广东主流媒体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加持下,积极实施“移动优先”战略,主动打破传统媒体的边界。此外,要继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重构内容价值,实现话语创新,立足岭南、大湾区,辐射港澳台及海外。

过去几年,广东主流媒体积极推动媒体变革,对此,张津广给予很高评价:“羊城晚报等媒体在媒体融合与‘媒体+’模式创新中展现出南方特色的实践智慧,其探索既体现了中国媒体深度转型的共性规律,也呈现出区域性主流媒体的创新路径。”这包括“内容+”到“场景+”的深度融合,“媒体+”跨界融合的湾区实践,技术驱动的传播效能提升。张津广说:“这些都是非常出色的实践,尤其是岭南数字创意大厦这一以‘媒体+’形式推进的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希望能为广东和我国的融媒体发展树立新的标杆,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大楼交相呼应。”

编辑:邬嘉宏
返回顶部

备案号:2024162512号-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广东羊城晚报数字媒体有限公司

© 2001 Guangdong Yangcheng Evening News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