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李敬泽:说话也是一种表情,语速太快往往是急于“输出”

来源:金羊网  发表时间:2025-03-29 10:21
金羊网    2025-03-29

(⬆️点击收听音频)

本期节目邀请到著名评论家、作家李敬泽,跟大家聊聊他的演讲集《空山横》,听李敬泽分享他在台上的感受,他对文学的理解,以及他日常生活中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一面。

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对话。如李敬泽所言,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两个人坐下来,眼睛对着眼睛地聊文学,是一次珍贵的体验,甚至略显奢侈。

李敬泽

文坛中的李敬泽,是很多人眼中的“天选之子”。六七岁的时候,李敬泽就已经在家看了各种版本的《中国通史》。16岁那年,他以河北省文科状元的身份进入北大中文系。毕业后他踏上文学之路,当编辑,写文章,长期任职中国作协,与作家作品打交道。

作为文学批评家的李敬泽,独创了一套“敬泽体”的批评语言,想象奇谲,才华横溢。坊间还有一个二十几年前就广为流传的说法:文学青年进京三件事——登长城、吃烤鸭、见敬泽。种种传说叠加李敬泽略显严肃的五官,常常给人难以亲近的错觉。

生活中的李敬泽其实非常亲和,面对记者的采访,不说空话、大词,像聊家常一样娓娓道来。他说话语速不快,甚至有点慢。因为在他看来,说话也是一种表情,他不喜欢像“机关枪”一样急吼吼地“输出”,更喜欢对话、分享的感觉。

很多人以为李敬泽的日常就是开会、演讲、看书,但其实他跟我们每个人一样,有着具体的生活,他在家一样会躺在沙发上追剧,喜欢看紧张一点的谍战片、悬疑剧,不喜欢看八点档的家庭情感剧或现在流行的微短剧。

李敬泽是多面的。作家毕飞宇认为,李敬泽决不像大多数人所看到的那样温文尔雅,在精神上,他狂野,嚣张。“他有享乐的冲动,这个享乐就是撒野。如果说,历史是一堆即将燃尽的篝火,敬泽恰好从一旁经过,我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他一定会扯断一根树枝,然后,用这根树枝把猩红的篝火撒向天空,任狂风如潮,任炽热的火星在漆黑的夜空星光闪耀。那是他精神上的焰火,他定当独自享受独自逍遥。”

明明可以选择“独自逍遥”的李敬泽,却一直坚守文学的职责,站在台上,跟大众分享文学的微光与馈赠。

时间轴

【01:09】新书关于谈论文学,以及和文学有关的一切

【04:19】演讲集成的文稿带有声音,令人惊喜

【05:27】说话慢条斯理的“小李同志”

【07:45】保持对话的姿态,而非“机关枪式”的输出

【09:25】文学让我们得以保持对生活细微之处的关注力

【12:08】在AI时代下如何重新构建人文教育?重新思考人何以为人?

【14:55】人是语言的存在,世界的边界就是语言

【18:30】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存在媒介的误差

【22:20】在当今时代,保持面对面的对话关系弥足珍贵且奢侈

【25:01】保持开放和接纳,允许听见不一样的声音

【27:05】适度的紧张是必要的

【29:03】保持倾听差异的能力,避免对自己刻板化

本期嘉宾:

李敬泽,批评家,散文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人民文学》主编,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评论集《为文学申辩》《致理想读者》《会议室与山丘》《跑步集》等,散文集《会饮记》《咏而归》《青鸟故事集》《上河记》《我在春秋遇见的人和神》《空山横》等。

本期主播:孙磊,羊城晚报文化副刊部记者

本期编辑:何文涛,羊城晚报文化副刊部记者

收听方式

推荐使用荔枝APP

你还可以在羊城晚报·羊城派、小宇宙、喜马拉雅等平台找到我们。

欢迎搜索花地有声关注收听,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


总策划:任天阳

总统筹:林海利

总执行:陈桥生

策划执行:鲁钇山 邓琼 吴小攀

音频采访:孙磊

音频剪辑:何文涛

海报制作:李焕菲 梁善茵

编辑:李芷涵
返回顶部

备案号:2024162512号-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广东羊城晚报数字媒体有限公司

© 2001 Guangdong Yangcheng Evening News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