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冷霜
图/花宣提供
在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一支由4名干部组成的驻镇强村工作队正在田间地头忙碌着。这支来自市发改委、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管委会等单位的帮扶队伍,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智慧谋划发展,为这个北部山区镇探索出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调研先行:走出来的乡村振兴蓝图
“走遍了镇里的每一个角落,详细了解了梯面镇的自然资源、产业基础、人口结构、文化特色等情况。”梯面镇驻镇强村工作队队长、梯面镇党委副书记郑大睿带领成员深入展开调研工作。入驻以来,队员们顶着烈日走遍全镇10个村(居),通过三个月的深入调研,梳理出梯面镇的三大优势:生态资源丰富,拥有千亩古茶园和优质山水资源;客家文化底蕴深厚,豆腐制作工艺独具特色;区位优势明显,距广州城区仅1小时车程。
在红山村,工作队发现这里的油菜花种植虽然有一定基础,但品种老化、产量不高。在茅輋村,他们惊喜地发现了珍稀的毛叶茶资源,但开发程度很低。“每个村的情况都不一样,必须精准施策。”郑大睿说。
校地合作: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工作队首先想到的是借助高校力量。他们积极对接华南农业大学,促成校地合作。去年11月,华农向红山村捐赠优质油菜花种子,并派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助力打造“广东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
更令人期待的是,双方正在筹建乡村振兴学院。据了解,这将是一个集科研、培训、实践于一体的平台。在今年的校庆活动上,梯面毛叶茶亮相"以茶会友"活动,独特的低咖啡因特性引发广泛关注。
特色产业:“一茶一豆”的华丽转身
工作队将产业发展重点放在“一茶一豆”两大特色资源上。在海拔322米的茅輋村,其古茶树数量巨大,类型丰富,部分植株高数十米,是天然的茶树种质资源库。其中还发现一种珍稀的茶树资源-毛叶茶(低咖啡因),前期研究表明毛叶茶具有防治多种疾病和保健强身的功效,能够有效改善睡眠,开发价值很高。目前,已吸引广州茶博馆等企业前来洽谈合作。
此外,梯面是客家地区,这里打造出来的豆腐花豆产品也有一定的基础,在梯面建设“豆香小镇”可以形成产业与农文旅的双向带动。“我们的豆腐花有名气,但都是小作坊。”客家阿婆李婶说。工作队提出建设“豆香小镇”的构想,计划设立产业基金,开发体验项目。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已确定参与,将帮助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民生改善:看得见的获得感
产业发展的同时,民生改善也在同步推进。工作队协调多家企业捐赠教育物资,北京网易公益基金会向梯面镇辖区内的四所学校捐赠了50支有道词典笔;特美声集团-广东和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向梯面镇辖区内的4所学校捐赠移动音响;广州市剧院之声音响科技有限公司向梯面小学捐赠专业户外音响设备;白云区石门商会计划向梯面镇捐赠6台笔记本电脑,并向梯面小学捐赠人民币3万元。今年3月,广州北部鸟类监测中心(广州阳光鸟会花都分会)在梯面镇的花都蝴蝶谷生态旅游区森林科普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将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有机结合。
五环步道的智能化改造是另一个亮点。改造后的步道将实现运动数据实时监测,并投放共享自行车。环境好了,设施全了,生活更有品质了,村民就笑了。
据悉,驻镇强村工作队进驻以来,已促成多个产业项目落地,带动村集体增收超百万元。更可贵的是,他们注重培育"造血"能力,碳汇交易、体育运营等新业态正在梯面生根发芽。如今,这个曾经沉寂的山区小镇,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工作队的实践证明:只要找准路子,小乡村也能有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