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思泳 通讯员 荔宣 文祥
图/通讯员提供
荔枝湾涌、芳村大道、水秀一路延绵数公里的宫粉紫荆花团锦簇;陈家祠东广场、南漖西涌的黄花风铃木竞相绽放;人民桥、粤海关的鲜红艳丽木棉花与特色建筑相互映衬;新建成的花地河碧道公园摇身一变成为滨水户外聚集地和老城区儿童友好型滨水空间……
近年来,荔湾区坚持以“党旗红”引领“生态绿”,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升行动,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荔湾生态文明样本。
千年西关,只此青绿
近年来,荔湾通过“林长+河长”的携手合作模式,共同守护西关的青绿,将绿美荔湾生态建设作为重要任务。
用“绣花”功夫植绿护绿兴绿,建设沙面古树公园、专类植物展示园和植物科普宣教点;官方力量与民间组织齐用劲,涌现出“乐行驷马涌”等一批志愿者队伍,为老城市新活力演绎“最广州”“最岭南”的绿美风情。
沙面是广州市古树最为集中的城中区域,目前岛上有树木1000多棵、古树137棵。荔湾区将“绿美沙面”建设融入党建共建内容清单,推行“古树卫士”“古树观察员”“网格林长”等制度,绿美生态建设工作进网入格,实现了绿美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美丽沙面画卷绘出浓浓绿意。
据悉,荔湾区263株古树落实了挂牌保护,实现了动态监测、信息化维护管养。
以人为本,推窗见绿
散步、遛娃、嬉戏、玩耍……居民群众家门口有了好去处。荔湾有5平方米、1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也有27万平方米的广钢公园。
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老旧小区微改造中,荔湾区立足独特历史风貌和街巷肌理,充分利用闲置空地、街角空间,拆违建绿、留白增绿、见缝插绿增加绿化空间、绿地面积。
近几年,先后建成花地湾社区公园、海龙围科创区等公共绿地,打造邻里花园、口袋公园、社区公园158个,构建“主题公园+口袋公园+邻里花园”相辅相成的绿美协同新格局。
随着珠江西航道碧道(青年公园-荔港南湾段)示范段、花地河示范段等一批碧道完工和对外开放,荔湾区累计新建碧道达81公里。
驷马涌旁的1.8公里长滨水环境廊道,开辟彩虹文化广场、树荫广场、大榕树广场等5个滨水广场,增设850米坐凳,绿化美化810米水岸,打开滨水空间约1.4万平方米。生态碧道、滨水步道、亲水平台等多元休闲景观节点,为市民游客提供宜游宜憩的高质量滨水生活空间和绿色宜居环境。
党建护航,全民爱绿
2024年,荔湾区制定了《荔湾区关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城市绿化工作的实施方案》,发出倡议书,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率先参与绿美荔湾建设,带动全民参与义务植树。
今年,在荔湾区实施“花美树绿”党旗红项目,组织义务植树尽责活动100余场、5000余人次,带动新增种植树木近4000株。
开展绿美系列宣传,举办爱绿护绿活动,设立“民间林长”和“西关民间小林长”,打造西关民间林长小林长实践基地、“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等特色林区。组织开展“美丽庭院”“最美阳台”创建评选,评选出“绿美阳台”268个、“最美庭院”117个。
不少社区党组织为居民群众参与绿美搭平台、建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绿美荔湾生态建设新格局。
彩虹街道园中园社区由社区党委牵头,小区居民自荐成为“花匠”,捐赠花草、修建栅栏、修剪绿植,将小区的卫生死角改造成“邻里花园”。
冲口街道沙涌社区党支部与坑口小学联合开展“童心植绿”活动,小学生们为亲手栽种的树苗挂上心愿牌,共同构建可持续的校园生态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