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产业-工美智汇”供应链创新中心在广州琶洲成立

来源:金羊网 作者:马思泳 发表时间:2025-03-22 15:22
金羊网  作者:马思泳  2025-03-22
以“三核联动”破局城乡壁垒,织就全产业链生态网。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思泳 通讯员 海宣 张钊

图/通讯员提供

3月21日,“中大产业-工美智汇”供应链创新中心暨产业协作联盟合作签约仪式在广州市海珠区工美港艺博中心举行。

“中大产业-工美智汇”供应链创新中心暨产业协作联盟合作签约仪式在广州市海珠区工美港艺博中心举行

三核联动,织就产学研销全链条网络

“中大产业-工美智汇”供应链创新中心的创建,是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上的创新与积极探索。中心以工美港国际数字创新中心、中山大学怡乐路教师公寓物业、中山大学产业集团(南沙)中央厨房为依托,形成了“三核联动”发展模式。

“中大产业-工美智汇”供应链创新中心揭牌

工美港国际数字创新中心位于海珠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核心区,作为“反向飞地”载体的集聚平台,集产品孵化、产业培育、成果展示、产业配套等多功能于一体,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支撑。

中山大学怡乐路教师公寓闲置物业则被充分用于入驻项目展示、帮扶地特色产品展示及产品创新研发、供应链选品中心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创新研发与展示推广的空间。

中山大学产业集团位于南沙的中央厨房,面积达1.5万平方米,配备先进设施设备与高效生产车间,为农副产品一、二、三产业联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方通过紧密合作,以“乡村产业振兴科创飞地”方式聚焦帮扶产业供应链建设。一方面,计划将被帮扶地的农特产品及非遗手工艺品等产业在大湾区进行展示推广,提升其市场知名度与占有率;另一方面,依托中山大学校园服务网络与中央厨房等资源平台,结合广东工美的数字化运营能力,共同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产品流通路径,拓宽销售渠道,破局城乡资源流通壁垒,构建全产业链生态网。

双向奔赴,书写校地合作“新范式”

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政府引导+高校赋能+国企运营”的可持续模式。

海珠区计划协调12个帮扶区县,组织5家龙头企业加入供应链联盟,中山大学提供技术、品牌、渠道支持,广东工美输出数字运营方面的经验。从“单向帮扶”到“价值共创”,为“湾区研发-县域生产-全国销售”闭环注入动能,打破了地域与资源的传统边界。

农业设备展示

广东工美数字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反向飞地’,让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资源‘飞’向田间地头,让乡村的优质资源‘飞’入城市餐桌。这不仅是产业的联动,更是城乡文明的双向奔赴。”

农副产品展示

服务“反向飞地”,构建双向流通的产业新生态

2023年以来,海珠区积极探索具有海珠特色的帮扶模式,在工美港园区与帮扶地携手共建3个“反向飞地”,设立了广州大埔青花瓷协同研发中心,创新产业共建共享机制,初步实现“孵化在广州、转化在当地”的产业协同,助力大埔园陶瓷产业获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清新“石坎龙窑群”入选第四批广东省工业遗产,丰顺园工业总产值成功突破100亿元,大埔县、丰顺县、清新区陶瓷、先进材料、电子元件等10个特色产业入选《广东省县域特色产业目录》。

海珠区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表示:“通过创立‘中大产业-工美智汇’供应链创新中心以及促成‘海珠区供销社与广东工美数字供应链合作’等一系列合作,希望能以供应链创新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文创产业提质增效,与已有的‘反向飞地’共同发力,助力帮扶地的土特产和非遗手工艺品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更广泛的展示与推广,同时借助‘中大餐饮’‘中大文创’等品牌的知名度进行深度联名开发,进一步深化消费帮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编辑:李芷涵
返回顶部

备案号:2024162512号-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广东羊城晚报数字媒体有限公司

© 2001 Guangdong Yangcheng Evening News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