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怿韬 通讯员 成广聚 陈叠 姚梓淳 宁泊
图/通讯员提供
新居入伙、新产业进驻,市民及商户难免要对所在物业进行装修。所产生的装修垃圾,最终如何处理?记者3月21日从广州市天河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天河区正构建“源头减量—智慧收运—循环利用”的装修垃圾全链条治理体系。2025年年内,天河区有望进一步提升装修垃圾处理能力。
科技赋能,提升装修垃圾收运处置工作
据悉,天河区年均产生装修垃圾约65万立方米,预计五年后将突破100万立方米。目前,天河区已探索处理装修垃圾的新路径。在车陂街道新型装修垃圾收集点,喷淋系统正对分类暂存区进行降尘作业。居民装修产生的垃圾在这里被初步分类,分选出的混凝土、金属、木材等可回收物将被定向输送至循环利用企业。这个日处理量达1200立方米的“便民枢纽”,是天河区首个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的装修垃圾处置示范点。
为破解装修垃圾收运处置难题,天河区在全区各街道试点建设装修垃圾临时收集点,通过前期分拣提升分类准确率,实现源头减量。其中员村街在田心路旁遴选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占地300平方米的装修垃圾临时收集点,辐射周边5个社区及产业园。投入使用后,预计可将资源化利用率提升七成,装修垃圾年预处理量可达2万立方米。天河南街利用400平方米桥底空间打造综合性资源收集中心,日均处理装修垃圾6吨、大件垃圾和杂物4吨、其他垃圾8吨,实现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100%回收。元岗街道升级改造建筑垃圾收集点,建筑垃圾清运后自动生成电子清运联单,实现智慧赋能全程溯源。
“我们指导街道居委会通过物业群宣导,要求业主在装修时分步骤拆除并分类处置装修垃圾。”天河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天河区已在石牌、棠下等10个街道启动试点建设,将垃圾分类收运、再生资源回收与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相结合。装修垃圾中的废旧家具、金属、玻璃等8类可回收物将实现精准计量与定向分流,相关数据纳入广州市电子联单系统记录,实现“产生-收运-处置”全流程数据监管,进一步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
“目前,天河区正在加速推进智慧城管系统建设,我们计划开发装修垃圾处理方案备案智能化模块。”该负责人补充道,“我们期望达到的效果是,在市民上传户型图并勾选装修阶段(如拆改、水电、瓦工等)后,系统能自动生成装修垃圾分类清单及处置建议,供市民参考使用。针对建材中的有害物质,系统还将向用户实时推送违规投放风险预警及环境危害提示。通过智能交互设计,让垃圾分类真正融入街坊们的日常生活。”
多元共治培育可持续行业生态
据悉,天河区目前已整合多方力量,依托社区协作和社会资源引入,建立起覆盖装修垃圾产生、收运、处置全过程的共治链条,推动治理从单一管控向系统化协作转变。
在收运方面,冼村街地处珠江新城核心区域,高端楼宇密集,装修频次高,装修垃圾乱堆放造成的市容脏乱、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街道多次组织社区和物业管理人员开展建筑垃圾管理培训,指导和督促居民及时清运装修垃圾和杂物。沙东街聘请资质完备的专业收运公司,使用密闭性良好的运输车辆,集中将分类后的装修垃圾运往指定消纳场所。珠吉街联合供销联社,引入社会资金和专业技术,打造环卫垃圾、大件垃圾、装修垃圾综合分类收运体系,形成辖区城市垃圾一站式集散中心。
走进黄村街新伟建筑垃圾处理车间,破碎生产线正将混凝土块转化为再生骨料。这家年处理能力40万吨的企业,是天河区培育的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主体之一。“近年来,我们依据行业准入标准的更新完善,配合跨区域协同处置机制的开展,推动全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稳步提升。”天河城管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河区将进一步完善收运处置服务指导机制、淘汰散乱运营主体、引导社会资本升级设施,带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在监管方面,天河城管构建立体化执法监管体系,依托建筑垃圾专项调度平台,对全区历史非法处置黑点实施卫星图斑动态监测,结合网格员日常巡查与市民举报线索形成监管合力。2024年查处整治点位保持“零反弹”,生态敏感区域偷倒现象基本杜绝。
天河区今年将启动“装修垃圾零填埋”计划
记者从广州市天河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天河区将于今年启动“装修垃圾零填埋”计划,强化源头减量,探索再生骨料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力争全区实现装修垃圾综合利用率突破90%。下一步天河区将从“污染防控、设施布局、管理体系”三大维度系统布局,明确收运企业资质标准与作业规范,推动跨区协同处置网络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升级改造处置设施,带动装修垃圾年处理能力再增50万立方米,为广州建设“无废城市”贡献天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