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驿站 | 陈雷:确保大模型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对社会的正面贡献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李钢 发表时间:2025-03-27 19:26
金羊网  作者:李钢  2025-03-27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图/主办方提供

3月25日,由大湾区科学论坛秘书处主办,以“大模型驱动的湾区变革:行业智能化升级新范式”为主题的第十七期灵山科学讲坛举行。

在讲坛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院长、人工智能学域署理主任陈雷教授作了“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大模型的革新与未来社会的机遇”的主题分享。

陈雷认为,大模型的发展不仅重塑了人工智能领域,还引发了产业变革、隐私保护等广泛讨论。“尽管大模型展现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跨场景应用潜力,如在教育、医疗、金融领域的实践,但也暴露出幻觉、隐私泄露等风险。”陈雷教授强调,大模型带来的价值创造与创新推动作用,同时也面临偏见、隐私和伦理挑战,接下来需要关注大模型的可解释性、个性化服务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确保大模型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对社会的正面贡献。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程翔带来了“大模型/基座模型赋能的无线通信传输设计”的主题演讲。程翔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实现通信和多模态感知的紧密耦合,在全球首次提出了“机器联觉”的概念。这一概念主要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处理多模态信息,面向通用任务实现通信和感知的互惠互利。程翔表示,通过多次仿真实验说明,预训练大模型(LLM)在多任务学习、场景泛化及硬件资源利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无线传输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彭超博士以“发展材料人工智能技术 推动材料科学产业变革”为题,分享了自己在材料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大模型的出现,为材料科学的研究和产业变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彭超博士表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材料结构和性质的快速预测,以及合成路径的推荐,大大缩短了从材料发现到工业化应用的时间。长期来看,AI材料创制技术有望解决材料研发中的维度灾难问题,构建面向应用的技术体系,以解决材料创制过程中面临的设计制备关联性差等挑战。

云从科技集团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叶统生进行了题为“浅谈大模型Agent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题分享。叶统生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讲解了大模型Agent如何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竞争力和创新力。

叶统生指出,通过引入大模型,企业可打通以往割裂的业务节点,实现数据的深度应用和场景化业务应用。大模型不仅能够处理结构化数据,还能理解和应用多模态数据如文本、视图和票据等,从而在数据层、交互层和应用层面上实现业务模型的转变。这种方式使数据分析更为多维度和可视化,同时通过资源交付方式的多样化,企业能够在不同场景下衍生出多种应用,从而加速数字化转型和提升业务效率。

活动由大湾区科学论坛秘书处主办,广东省灵山论坛科学中心、广东省产学研促进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承办。


编辑:严哲川
返回顶部

备案号:2024162512号-1 新出网证(粤)字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10522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广东羊城晚报数字媒体有限公司

© 2001 Guangdong Yangcheng Evening News Digital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