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扎实推进学习教育,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推动作风建设见行见效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柳卓楠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柳卓楠
绿植成行的道路、整洁美丽的庭院、生机盎然的“四小园”、惬意休闲的村民……走进韶关南雄市水口镇大坪村,美丽的自然风光与干净整洁的村居相得益彰,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韶关市南雄市水口镇大坪村抢抓发展机遇,在产业发展、乡村绿化、乡风文明、人居环境等方面重点发力,为村民营造了一个舒适、整洁的“绿色空间”。
“村庄越来越美,来打卡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大坪村村民肖芳芳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办成好事实事,大坪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5月29日,2025年广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上,通报了2024年度广东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结果,韶关市获评“优秀”等次,南雄被列为“表现较好的县(市、区)”。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韶关发动全市上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推动作风建设见行见效,让学习教育成效可感可及。通过广泛收集群众需求,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深入推进党员先锋工程,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推动基层党员干部在产业发展、“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
大坪村的发展是韶关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走出一条具有粤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生动缩影。
自入选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村培育名单以来,大坪村聚焦人居环境、绿美乡村、农文旅融合等重点领域,凝聚各方资源力量,打造宜居宜业绿美乡村,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如今的大坪村,是水口镇“绿美乡村”示范点、当地乡村文旅的热门打卡地。
“村里绿化好了,空气更好了,铺了沥青路,到处都很干净,晚上有灯光,大家在大舞台跳广场舞,在榕树下一起聊天,幸福感和获得感提升了。”说起村里的变化,肖芳芳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村里变得越来越好,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大坪村的“邻长”何明珍表示,不少村民主动加入村里的林木管护工作中来,这两年村里种了不少花草树木。
“村里的环境好了,我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好了,我们更加要珍惜、要爱护。”何明珍说。
响应群众呼声,着力解决美好居住环境需求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大坪村党总支部加强作风转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村委会通过深入调研发现,村民最迫切希望改善的是出行条件和村容村貌,于是,村委会迅速响应群众呼声——
“以前水南门进村道路是单行道,村民出行不方便,而且也存在安全隐患,我们村委会借助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契机,将进村道路进行拓宽,对1.55公里主干道进行黑底化,将村里450米道路进行‘单改双’,村民们现在出行很方便。”大坪村党总支书记何海江说,前不久,有村民反映,村里的河边杂草较多,有安全隐患。村里立即着手进行修整,还在河沿岸种了150棵树,让河堤两岸保持绿树常青。
此外,大坪村还利用水南门片机耕路打造了一条光伏长廊,搭建144块、近1000平方米光伏发电板材,今年5月底已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6万元,切实增强了村级经济发展后劲。
用庭院“小美”,带动乡村“大美”
6月10日下午,何海江路过村里的大榕树下时,被村民张甲娇一把拉住。张甲娇笑眯眯地问他:“书记,能不能也帮忙把我家院子改一下,让我家也有一个漂亮小院?”
张甲娇说的“漂亮小院”,是村里正在推行的美丽庭院建设。如今,赏心悦目的农家小院,已成为大坪村一道亮丽风景线。
肖芳芳是大坪村美丽庭院创建的带头人,她家的院子着实费了不少功夫: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庭院内鲜花盛开,生机勃勃,用废弃轮胎改造而成的花盆上,用彩笔绘制了各种可爱的图案,处处都透着巧思。
“之前我的院子是高墙,院内比较简陋,如今我们把围墙降低了2米,做成开放式庭院,精心设计和改造之后,不论是环境还是功能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说起自家小院,肖芳芳十分欢喜,在她看来,降低了院墙,也拉近了大家心里的距离,平时乡亲们路过时进来喝喝茶聊聊天,增进了邻里感情。
“截至目前,大坪村一共创建了30多户美丽庭院。”何海江说,随着“百千万工程”不断深入推进,借助“双百工程”和美丽庭院建设,村里打造了“四小园”绿化生态板块和特色小景观50余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大家也尝到了绿美经济的“甜头”——近年来,大坪村接连举办了“庆丰年·稻田上的音乐会”“户外音乐火锅”“快乐窑鸡”“农民T台秀”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吸引了许多周边游客打卡。游客来了,村民也忙起来了,大家在自家院子里销售起了自家产的红薯、大米等优质农特产,收入也增加了。
站在大坪村村口,数公里的黄金香柳大道环村而建,“一户一景”的农家小院精巧别致,令人心旷神怡。随着村里的特色乡村文化品牌——“你来‘典’我来唱”系列文化活动的接连举办,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打卡、消费,有力促进了当地文旅经济发展。如今,大坪村正着力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谋划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努力为村民带来更多的收入。
这个曾经不起眼的粤北小村庄,如今早已大变样!
羊晚微评
作风“沉下去”,发展“亮出来”
□ 李妹妍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韶关大坪村的美丽蝶变印证着这个朴素的道理。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韶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推动作风建设见行见效。从拓宽进村道路、修整河堤两岸,到建设美丽庭院、发展乡村文旅,大坪村的党员干部深入调研,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实实在在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和村集体经济增收问题。
作风之变,变出了乡村新貌。村庄面貌焕然一新,30多户美丽庭院次第绽放,50余处“四小园”串珠成链,“稻田上的音乐会”“农民T台秀”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有力促进了当地文旅经济发展。
作风之变,亦变出了发展新机。党员干部带头干,村民群众自发跟着干,这种“双向奔赴”正是乡村振兴最坚实的根基。如今,大坪村正着力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谋划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党员干部的作风真正“沉下去”,乡村的发展自然会“亮出来”。南粤大地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正因这“沉下去”的责任与担当,铺展出更加亮堂、壮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