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世界丨哈梅内伊:强力打击以色列,永不妥协;以军称已摧毁伊朗铀浓缩设施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 发表时间:2025-06-18 08:17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  2025-06-18
伊朗已准备好领导人遇刺情况下的计划;金建希入院原因:抑郁症症状严重

哈梅内伊:强力打击以色列,永不妥协

当地时间18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上图)凌晨发布声明称,必须强力打击犹太复国主义实体(以色列),永远不会与犹太复国主义者妥协。

以军称已摧毁伊朗铀浓缩设施 

当地时间6月17日,以色列战略事务部长罗恩·德尔默发表声明称,以方已摧毁伊朗铀浓缩设施,以方将继续行动。声明未明确提及核设施的数量和地点。

德尔默强调,以方将消除伊朗发射弹道导弹的能力。

伊朗方面暂无回应。

美军将向中东调派战斗机

当地时间17日,美国官员透露称,美军将向中东调派战斗机,并扩大战机部署范围,以加强以伊冲突期间的防御。

伊朗发生大规模网络中断 

当地时间6月17日,记者获悉,伊朗境内所有城市的互联网服务自17日晚将切换至国家内部网络。目前伊朗发生大规模网络中断。

伊朗称已准备好领导人遇刺情况下的计划

当地时间6月17日,记者获悉,据当地消息人士的话称,伊朗已经准备好在领导人遇刺的情况下管理敏感部门的计划。

金正恩会见率团访朝的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

当地时间17日,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会见了受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委托、率领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代表团访问朝鲜的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

交谈中,双方广泛交换了两国领导层对复杂的国际及地区局势等彼此关切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并达成了共识。

金建希入院原因曝光:抑郁症症状严重

韩国法律界与医学界消息人士17日透露,韩国前总统尹锡悦的夫人金建希16日入院是由于抑郁症,且症状严重,目前正在接受精神科治疗。

自4月11日搬离汉南洞总统官邸后,金建希一直居住在首尔瑞草区的私宅,鲜少露面,仅在6月3日韩国总统选举投票当天短暂公开露面。自去年10月卷入“政治掮客”明泰均相关事件以来,金建希健康状况持续恶化,体重一度骤减至40公斤以下。在经历紧急戒严调查和尹锡悦被弹劾事件后,其健康问题进一步加剧。

住院当日,金建希的母校、淑明女子大学增设了可追溯撤销“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的学位”的适用条款,为撤销金建希1999年获授的硕士学位完成学术规定修订,最终撤销决定将由研究生院教育委员会作出。 

美国洛杉矶市长解除市中心宵禁

当地时间17日,美国洛杉矶市长解除了上周在抗议移民突袭期间实施的市中心宵禁。

美国洛杉矶市长巴斯10日傍晚宣布当地出现紧急状态,对市中心约1平方英里的区域实施宵禁,以阻止破坏和抢劫。巴斯说,宵禁政策已考虑多日,之所以从10日晚开始实施,是因为9日晚抗议活动结束后,市中心出现多起打劫店铺和随处涂鸦的状况。洛杉矶警局说,9日晚在市中心逮捕了超过100人,其中包括劫匪。

10日傍晚,抗议人群在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治县圣安娜市和文图拉县奥克斯纳德聚集。当天,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等联邦机构继续在加州南部地区展开针对非法移民的搜捕行动。当地电视台画面中,执法人员冲进农田,追逐并逮捕正在收草莓的外国工人。搜捕行动持续在加州南部引发抗议。

马斯克公布尿检报告,再次否认“吸毒”

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17日在社交媒体公布一份毒品检测报告,反击有关其在美国大选期间定期服用毒品氯胺酮(俗称K粉)的指控。

报道称,马斯克17日在社交平台X上发布了6月13日向一家医学实验室提交的尿液样本检测结果。报告显示其尿检结果为阴性,未检测出包括氯胺酮、摇头丸、大麻、可卡因等在内的任何违禁药物,所有检测项目均为“阴性”或“正常”。

马斯克的自证源于《纽约时报》今年5月的报道,这家美媒称马斯克在美国大选期间经常服用多种违禁药物,其中氯胺酮还导致其出现了膀胱问题。马斯克当时在X上回应称:“澄清一点,我绝对没有吸毒!《纽约时报》满口谎言。几年前我尝试过凭处方使用的氯胺酮,这事我在X平台上说过,所以根本不是新闻。它确实有助于我摆脱黑暗的时期,但此后我再未服用。”

蒙古国新一届联合政府宣誓就职

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议会)17日至18日凌晨举行全体大会,批准由新任总理赞丹沙塔尔提交的《关于政府结构和组成的法律草案》。蒙古国新一届联合政府随后宣告成立并在国家宫宣誓就职。

宣誓仪式结束后,赞丹沙塔尔表示,新联合政府将出台系统性解决方案,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发展。政府将逐步解决紧迫问题,实施紧缩政策,强化预算透明和问责机制,同时致力于实现国家公正与团结。

5月28日,时任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向国家大呼拉尔提交信任投票决议草案。6月3日,草案未获通过,奥云额尔登被视为辞职。执政的蒙古人民党于9日提名赞丹沙塔尔为新总理。赞丹沙塔尔13日获国家大呼拉尔正式任命。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环球网、澎湃新闻、参考消息网等)

编辑:林丽爱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