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欧阳志强摄影报道:在粤北的山水之间,韶关市武江区江湾镇曾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灾难。去年4月20日,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如猛兽般袭来,洪水突至、山体滑坡,让这个宁静而美丽的小镇瞬间陷入绝境,道路交通与通信信号中断,江湾镇成了一座与外界失联的“孤岛”。
但坚韧的江湾镇人民从未被灾难打倒,在政府的关怀与八方救援力量的帮助下,他们迅速展开自救与重建。如今,江湾已恢复往昔生机,在受灾一周年之际,记者深入受灾群众之中,探寻他们灾后重生的故事。
55岁的黄叔荣回忆起去年那一天,仍忍不住颤抖。“当时雨下得特别大,我在粤北医院做护工,心里一直不安。后来才知道,我在江湾镇的老宅被洪水冲垮了。”
黄叔荣是重庆人,2003年远嫁至此,二十多年来,江湾早已成为她的第二故乡,老宅更是她亲手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承载着无数回忆。然而,2024年4月20日那场持续暴雨,让这一切化为乌有。“要是当时在江湾,我都不敢想会怎样,真的感谢老天爷眷顾。”她感叹道。
可灾难过后,黄叔荣面临着生活的巨变。房子倒塌,离婚数年的她和即将从韶关北江中职毕业的儿子一下子居无定所,未来的生活充满了迷茫。
关键时刻,武江区委、区政府迅速出台一系列救灾扶持暖心政策,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考虑到重建耗时费力,也为了给儿子更好的生活,黄叔荣做了人生中最果敢的决定:进城!
为此,政府发放了10万元进城购房补助,还给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包括全倒房屋保险理赔5万元、全倒户安居补助4万元、入住新房家电礼包1万元(凤岗帮扶工作队出资),这些资金成为她开启新生活的底气。她在韶关太阳城购置了一套93平方米的二手房,去年12月,黄叔荣和儿子终于搬进了新家,有了稳定的住所。
儿子从北江中职毕业后,在离家不远的摩尔城一家餐馆找到了做肉丸的工作。考虑到儿子还小,只有18岁就步入社会,为了陪伴儿子,黄叔荣辞去护工工作,重拾老手艺,在新家楼下开起了重庆面馆。
“孩子下班得有口热饭吃,有人陪着说话,我不能再错过他的成长。”提及开店初衷,黄叔荣满是对儿子的关爱。
开店并非易事,资金成了摆在面前的难题。黄叔荣向远在重庆的三个哥哥借了7万元,在去年12月底,承载着她全部希望的重庆面馆终于开张。凭借地道的重庆口味,小店很快吸引了不少食客。“我是重庆人,做重庆小面是我的拿手好戏 。”黄叔荣笑着说。
暴雨冲得垮房屋,却冲不垮人心中热腾腾的盼头。如今,面馆生意越发红火,每日营收可达700-800元。随着夏天临近,黄叔荣正忙着安装空调,想让食客吃得更舒心。
黄叔荣的故事,是江湾镇灾后重生的一个缩影。在这片土地上,还有许多像她一样的受灾群众,在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勇敢地从灾难中站起,用勤劳的双手重建家园,开启新生活。江湾镇,这个曾被灾难重创的小镇,正以全新的姿态,向着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续写属于自己的重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