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晴川
图/璞石 莞林宣
雨后雾霭中的东莞主城区,旗峰公园等各大森林公园越发葱绿。处在云雾缥缈中的东莞,宛如“天空之城”。当前,一座特大城市活力中心区的绿色“生长”正在加速,一座“‘城芯’即‘绿心’”的现代绿美之城正在莞邑大地“绽放”。
“绿心”源于不懈地追求。外界眼里,东莞以“世界工厂”著称,实际上,“绿水青山”才是东莞的原貌。2006年,随着首批森林公园对外免费开放,东莞开启了向生态之都、绿色之城的转型之路。10多年来,东莞愈绿愈美,愈美愈精彩。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后,东莞持续实施“环山绕水连城”计划,努力打造“一屏一区多廊”生态安全格局,建设水源涵养林、生物防火林带等林业碳汇重点工程,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着力推动以“森林城市”为引领、以“公园城市”为特色的高质量生态发展,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个数和占比面积均居全省前列。近年来林业生态建设荣誉不断,2022年8月,东莞市林业局获评“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当前,我国正阔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发展迎来新的机遇,面临新的挑战。接下来,东莞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宗旨,把优化绿色生态公共产品供给作为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森林城市群的重要抓手,全方位优化城市功能格局,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东莞。
健全机制完善公园体系,年迎客逾2500万人次
10月的东莞大岭山森林公园石洞景区,群山环抱、寺宇巍峨、古树参天、溪流潺潺,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市民旅游休闲的网红景观。
“我们基本上有时间都会过来跳舞。”今年70多岁的大岭山镇水朗村村民李阿姨经常与姐妹相邀来森林公园跳扇子舞。她说,小时候,那时的森林公园被叫作林场,她就曾跟父亲来森林公园买过木材。后来,森林公园实行国营林场改革,不再砍树,改为森林公园,林场树木与日俱增,参天大树随处可见。公园还硬化了山路,建设了登山步道和星级公厕,“公园越来越像旅游景区,服务配套一天天完善”。
这些变化与东莞大力推进健全林业发展机制,大力推动自然公园体系建设分不开。早在2018年,东莞市委、市政府就开始实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东莞市财政投资建设生态公园工程指挥部,由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直接领导全市以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为重点的公园体系建设,同时实施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持续丰富东莞市绿色生态公共产品供给。2020年,东莞市首个省市共建森林公园——广东九洞森林公园(银瓶山森林公园樟木头景区)顺利开园。园内群峰峥嵘,飞瀑深潭,景观雄奇,彩色林花开争奇斗艳、落英缤纷,成为东莞市民群众休闲打卡的好去处。而银瓶山森林公园、大屏嶂森林公园、大岭山森林公园等均是东莞各具特色、景观优美的森林公园,受到市民青睐。如今,全市森林公园21个,湿地公园24个,森林公园年迎客逾2500万人次,自然公园建设已成为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
作为履职部门,东莞市林业局全力协调联动助推国土绿化、自然公园建设、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建设等全域性重大生态建设工作,近年来林业系统先后荣获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全国十佳林场、全国康养林场、广东省四星级森林公园等各项荣誉称号。未来,东莞市林业局将建设红花油茶森林公园,积极组织宝山省级森林公园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畅通东莞南部森林公园绿色链条;以市属三大森林公园为试点,引入国有和社会资本参与自然公园建设,先期开展森林公园交通品质提升,为全市打造示范标杆的生态文明新高地创新模式注入新动力。
生态资源丰富多彩,自然教育有声有色
2022年10月22日,一场在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举行的绿水青山摄影比赛摄影展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和市民的关注。摄影展上展出的作品既有风云叶的低语呢喃,也有山林鸟的涛涛叫声,风格多样,色彩斑斓,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展现东莞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多彩的森林文化,彰显了自然生态的绿色魅力。
对于东莞林业生态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50多岁的东莞市民陈先生深有感触。爱好拍摄鸟类的他,近年来最大的爱好就是穿梭于东莞各大自然公园。他说,他本来没想过拍鸟的,后来发现东莞的林业生态环境、森林公园品质不断提升,野生动植物越来越多,特别是鸟类增多,便跟着前辈学拍鸟了。在众多自然公园中,他游历最多的就是清溪镇的大王山森林公园和银瓶山森林公园。站在两座公园的山顶,放眼望去,鹿城清溪的山水美景便尽收眼底:整座鹿城被群山环抱,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清溪银瓶山森林公园、大王山森林公园、清溪公园等游人如织,清溪河、石马河宛如玉带,在城中穿梭,形成“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美景。这景色秀美的生态资源也让清溪无数荣誉加身,成为“中国最美小镇”“全球绿色城(镇)”、首届十大绿美森林小镇。2019年,清溪镇三中村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2022年,东莞市清溪大王山森林公园还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级林长绿美园”。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也是美丽东莞的主基调。近年来,东莞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修复,莞邑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如今,像清溪这样的“绿美镇村”在莞邑大地上已渐成燎原之势。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建设高质量水源林1.1万亩、大径材基地0.4万亩、抚育生物防火林带746公里次、营造修复红树林167.2亩,完成送苗下乡1.18万株,落实4.84万亩松林的松材线虫病防治及9.73万亩次薇甘菊防治,完成11.77万亩桉树林、相思林、松林的综合核查调查,保护古树名木3739株。东莞市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2022年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濒危鸟类禾花雀再现东莞。
绿美之城需要自然公园作支撑,生态文明需要公园城市作载体,自然教育则是形成绿美之城共识、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途径。2022年暑期,东莞市自然教育活动如火如荼,有声有色。东莞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韩锡君说,像大岭山森林公园的“夏夜寻光,探访自然精灵——萤火虫”自然教育公益活动以及大屏嶂森林公园举办的“探秘大自然的奥秘”自然教育活动,带领市民认识动物的美好,了解植物的发展史,并制作自然环保手作,受到市民朋友的欢迎。
据了解,近年来,东莞市林业局结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森林日”,充分发挥自然联盟作用,组织银瓶山森林公园、大岭山森林公园、大屏嶂森林公园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以及社会各界自然教育组织,为社会大众呈献体验式自然教育活动,还联合市科协、市生态环境局举办“科普大讲堂”生态文明主题科普讲座,吸引东莞市民踊跃报名参加。据统计,2021年以来全市开展自然、健康、亲子等主题的自然教育主题活动500余场,直接受众8.4万余人次。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获评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第四批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市植物园、大岭山森林公园星野教育基地、银瓶山森林公园、省樟木头林场、大屏嶂森林公园被认定为省自然教育基地,自然教育成为生态惠民的“新宠”。
接下来,东莞市林业部门将筹划自然教育嘉年华活动,继续开展自然教育优秀公益课程评选和导师培训,推进课程、导师体系逐步完善;同时,尽快出台《东莞市自然教育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东莞市自然教育基地的认定和管理。
抓实抓牢森林防火,筑牢“四大”防线
每年入秋后,天干物燥,森林风险预警高挂,东莞都会迎来森林高火险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保护好来之不易的林业生态资源,成为东莞林业部门头等大事。数据显示,经过多年的努力,东莞已经建成671公里生物防火林带,全市城乡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森林生态承载力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森林防火工作年年做,年年重要。今年以来,东莞市以林长制为抓手,通过筑牢责任、组织、数智、宣传等防线,全力推进当前森林防火工作。首先,通过督导检查、签发总林长令等方式,落实各级林长“三化”责任,构建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森林防火责任体系。2022年4月,东莞市委书记、市第一林长肖亚非,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林长吕成蹊分别带队前往东城同沙生态公园和大岭山森林公园,督导森林防火灭火工作。2022年5月、9月,肖亚非、吕成蹊先后签发东莞市2022年第1号、第2号林长令,强调要抓实抓牢森林防灭火工作,要全面落实好林长制,压实各方责任,构建党委领导、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的责任体系,把防灭火责任落到每个区域、每片林、每个人。
东莞还通过向组织要保障、向科技要战斗力,建立多位一体的联防联保体系。一方面,完善区域联防制度,成立市森林消防大队,联合多部门开展“五清”专项行动、野外火源治理专项行动,整改火灾隐患336处,清理坟边及重点场所周边杂草1878 处,排查录入森林火灾风险隐患点3975个。全市所有国有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实现防火码全覆盖。截至目前,今年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另一方面,打造森林防火“数智”防线,开展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管理,建成森林公园治安与防火监控系统。
坚持“三大定位”,推进“五高建设”
郑明的老家在广东梅州,那是山清水秀的地方。当年他从林校毕业后便来到东莞塘厦国营大屏嶂林场工作。那时,大屏嶂林场地处偏僻,林场职工靠砍树发工资,很少进出,林场职工与外界几乎隔绝。后来,随着国营林场改革,场园合并后,大屏嶂森林公园便向外界开放,走进市民群众的生活中。而郑明也开始与周边的群众融合结识。郑明说,现在林业资源保护工作重心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林业生态服务从把握群众的观光旅游需求向休闲旅游、个性旅游需求转变,作为公园管理方,就应该拿实招,出硬招,推动绿美东莞“森”呼吸、服务群众“林”距离。
在“十三五”期间,东莞从“世界工厂”向绿色宜居都市转变,林业生态功不可没,林业工作越来越重要。“十四五”期间全市林业发展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生态保护修复为主业、以林业资源管理为主责、以自然保护地体系为主阵地,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文化、生态惠民、生态安全,全力打造东莞林业生态新高地,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生态支撑。
为此,东莞市林业局提出重点实施“135”发展规划。首先是“一个目标”。着力推动林业生态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从以绿为主向既绿又美转变,努力建设绿美东莞,构建“一屏一区多廊”生态安全格局。
而坚持“三大定位”则为林业生态高质量发展的提供了具体方向,即:一是打造现代城市林业。围绕建设大湾区高品质现代化都市,注重以优质林业生态公共产品供给提升城市生活和生态空间质量,推动生态建设、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相生相融,提升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能级。二是打造现代生态林业。全面深入实施科学绿化,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努力构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三是打造现代人文林业。大力弘扬森林生态文化,完善自然教育体系,开展生态文化项目建设,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为此,东莞市林业局提出推进“五高建设”的具体愿景。一是建设高质量绿色生态屏障。国土绿化美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人居生态显著改善,森林质量和功能进一步提升,构建起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结构稳定的绿色生态屏障。二是建设高标准自然保护网络。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有效落实,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全面完成,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逐步规范化、法治化,构建以森林公园为特色、湿地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灾害防控体系全面优化,重点野生动植物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形成完善的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网络。三是建设高端化生态公共产品。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主体的休闲游憩绿地空间布局合理,景观品质进一步提升,便民服务配套不断完善,“美丽经济”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自然教育、森林康养等林业产业新业态加快突破。林业碳汇价值转化机制逐步建立,实现林业碳汇可持续发展。四是建设高品位林业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自然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化知识得到广泛传播,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明显提高。五是建设高效能现代治理体系。林长制全面实施,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智慧林业云平台和林业“一张图”全面建成,林业放管服改革和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适应东莞林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成果转化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回顾过去,东莞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东莞绿意盎然。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东莞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方向明确,道路坚定。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东莞林业部门将撸起袖子加油干,持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党的二十大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战略擘画,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成效,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健全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深化林业改革,优化生态公共产品供给,守护生态安全,推动林业事业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
校对 | 马曼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