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调查】推进“五高建设”,助力绿美东莞提速

文/晴川
图/璞石 莞林宣

雨后雾霭中的东莞主城区,旗峰公园等各大森林公园越发葱绿。处在云雾缥缈中的东莞,宛如“天空之城”。当前,一座特大城市活力中心区的绿色“生长”正在加速,一座“‘城芯’即‘绿心’”的现代绿美之城正在莞邑大地“绽放”。

东莞全力打造林业生态新高地

“绿心”源于不懈地追求。外界眼里,东莞以“世界工厂”著称,实际上,“绿水青山”才是东莞的原貌。2006年,随着首批森林公园对外免费开放,东莞开启了向生态之都、绿色之城的转型之路。10多年来,东莞愈绿愈美,愈美愈精彩。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后,东莞持续实施“环山绕水连城”计划,努力打造“一屏一区多廊”生态安全格局,建设水源涵养林、生物防火林带等林业碳汇重点工程,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着力推动以“森林城市”为引领、以“公园城市”为特色的高质量生态发展,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个数和占比面积均居全省前列。近年来林业生态建设荣誉不断,2022年8月,东莞市林业局获评“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当前,我国正阔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发展迎来新的机遇,面临新的挑战。接下来,东莞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宗旨,把优化绿色生态公共产品供给作为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森林城市群的重要抓手,全方位优化城市功能格局,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东莞。

健全机制完善公园体系,年迎客逾2500万人次

10月的东莞大岭山森林公园石洞景区,群山环抱、寺宇巍峨、古树参天、溪流潺潺,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市民旅游休闲的网红景观。

“我们基本上有时间都会过来跳舞。”今年70多岁的大岭山镇水朗村村民李阿姨经常与姐妹相邀来森林公园跳扇子舞。她说,小时候,那时的森林公园被叫作林场,她就曾跟父亲来森林公园买过木材。后来,森林公园实行国营林场改革,不再砍树,改为森林公园,林场树木与日俱增,参天大树随处可见。公园还硬化了山路,建设了登山步道和星级公厕,“公园越来越像旅游景区,服务配套一天天完善”。

被绿树环绕的翠峰路

这些变化与东莞大力推进健全林业发展机制,大力推动自然公园体系建设分不开。早在2018年,东莞市委、市政府就开始实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东莞市财政投资建设生态公园工程指挥部,由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直接领导全市以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为重点的公园体系建设,同时实施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持续丰富东莞市绿色生态公共产品供给。2020年,东莞市首个省市共建森林公园——广东九洞森林公园(银瓶山森林公园樟木头景区)顺利开园。园内群峰峥嵘,飞瀑深潭,景观雄奇,彩色林花开争奇斗艳、落英缤纷,成为东莞市民群众休闲打卡的好去处。而银瓶山森林公园、大屏嶂森林公园、大岭山森林公园等均是东莞各具特色、景观优美的森林公园,受到市民青睐。如今,全市森林公园21个,湿地公园24个,森林公园年迎客逾2500万人次,自然公园建设已成为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

作为履职部门,东莞市林业局全力协调联动助推国土绿化、自然公园建设、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建设等全域性重大生态建设工作,近年来林业系统先后荣获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全国十佳林场、全国康养林场、广东省四星级森林公园等各项荣誉称号。未来,东莞市林业局将建设红花油茶森林公园,积极组织宝山省级森林公园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畅通东莞南部森林公园绿色链条;以市属三大森林公园为试点,引入国有和社会资本参与自然公园建设,先期开展森林公园交通品质提升,为全市打造示范标杆的生态文明新高地创新模式注入新动力。

生态资源丰富多彩,自然教育有声有色

2022年10月22日,一场在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举行的绿水青山摄影比赛摄影展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和市民的关注。摄影展上展出的作品既有风云叶的低语呢喃,也有山林鸟的涛涛叫声,风格多样,色彩斑斓,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展现东莞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多彩的森林文化,彰显了自然生态的绿色魅力。

市民在大岭山森林公园茶山顶游玩

对于东莞林业生态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50多岁的东莞市民陈先生深有感触。爱好拍摄鸟类的他,近年来最大的爱好就是穿梭于东莞各大自然公园。他说,他本来没想过拍鸟的,后来发现东莞的林业生态环境、森林公园品质不断提升,野生动植物越来越多,特别是鸟类增多,便跟着前辈学拍鸟了。在众多自然公园中,他游历最多的就是清溪镇的大王山森林公园和银瓶山森林公园。站在两座公园的山顶,放眼望去,鹿城清溪的山水美景便尽收眼底:整座鹿城被群山环抱,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清溪银瓶山森林公园、大王山森林公园、清溪公园等游人如织,清溪河、石马河宛如玉带,在城中穿梭,形成“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美景。这景色秀美的生态资源也让清溪无数荣誉加身,成为“中国最美小镇”“全球绿色城(镇)”、首届十大绿美森林小镇。2019年,清溪镇三中村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2022年,东莞市清溪大王山森林公园还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级林长绿美园”。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也是美丽东莞的主基调。近年来,东莞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修复,莞邑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如今,像清溪这样的“绿美镇村”在莞邑大地上已渐成燎原之势。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建设高质量水源林1.1万亩、大径材基地0.4万亩、抚育生物防火林带746公里次、营造修复红树林167.2亩,完成送苗下乡1.18万株,落实4.84万亩松林的松材线虫病防治及9.73万亩次薇甘菊防治,完成11.77万亩桉树林、相思林、松林的综合核查调查,保护古树名木3739株。东莞市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2022年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濒危鸟类禾花雀再现东莞。

大量水鸟聚集在万江龙湾 姚泽林摄

绿美之城需要自然公园作支撑,生态文明需要公园城市作载体,自然教育则是形成绿美之城共识、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途径。2022年暑期,东莞市自然教育活动如火如荼,有声有色。东莞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韩锡君说,像大岭山森林公园的“夏夜寻光,探访自然精灵——萤火虫”自然教育公益活动以及大屏嶂森林公园举办的“探秘大自然的奥秘”自然教育活动,带领市民认识动物的美好,了解植物的发展史,并制作自然环保手作,受到市民朋友的欢迎。

据了解,近年来,东莞市林业局结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森林日”,充分发挥自然联盟作用,组织银瓶山森林公园、大岭山森林公园、大屏嶂森林公园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以及社会各界自然教育组织,为社会大众呈献体验式自然教育活动,还联合市科协、市生态环境局举办“科普大讲堂”生态文明主题科普讲座,吸引东莞市民踊跃报名参加。据统计,2021年以来全市开展自然、健康、亲子等主题的自然教育主题活动500余场,直接受众8.4万余人次。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获评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第四批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市植物园、大岭山森林公园星野教育基地、银瓶山森林公园、省樟木头林场、大屏嶂森林公园被认定为省自然教育基地,自然教育成为生态惠民的“新宠”。

接下来,东莞市林业部门将筹划自然教育嘉年华活动,继续开展自然教育优秀公益课程评选和导师培训,推进课程、导师体系逐步完善;同时,尽快出台《东莞市自然教育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东莞市自然教育基地的认定和管理。

抓实抓牢森林防火,筑牢“四大”防线

每年入秋后,天干物燥,森林风险预警高挂,东莞都会迎来森林高火险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保护好来之不易的林业生态资源,成为东莞林业部门头等大事。数据显示,经过多年的努力,东莞已经建成671公里生物防火林带,全市城乡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森林生态承载力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防灭火队员定期巡护山林

森林防火工作年年做,年年重要。今年以来,东莞市以林长制为抓手,通过筑牢责任、组织、数智、宣传等防线,全力推进当前森林防火工作。首先,通过督导检查、签发总林长令等方式,落实各级林长“三化”责任,构建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森林防火责任体系。2022年4月,东莞市委书记、市第一林长肖亚非,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林长吕成蹊分别带队前往东城同沙生态公园和大岭山森林公园,督导森林防火灭火工作。2022年5月、9月,肖亚非、吕成蹊先后签发东莞市2022年第1号、第2号林长令,强调要抓实抓牢森林防灭火工作,要全面落实好林长制,压实各方责任,构建党委领导、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的责任体系,把防灭火责任落到每个区域、每片林、每个人。

东莞还通过向组织要保障、向科技要战斗力,建立多位一体的联防联保体系。一方面,完善区域联防制度,成立市森林消防大队,联合多部门开展“五清”专项行动、野外火源治理专项行动,整改火灾隐患336处,清理坟边及重点场所周边杂草1878 处,排查录入森林火灾风险隐患点3975个。全市所有国有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实现防火码全覆盖。截至目前,今年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另一方面,打造森林防火“数智”防线,开展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管理,建成森林公园治安与防火监控系统。

坚持“三大定位”,推进“五高建设”

郑明的老家在广东梅州,那是山清水秀的地方。当年他从林校毕业后便来到东莞塘厦国营大屏嶂林场工作。那时,大屏嶂林场地处偏僻,林场职工靠砍树发工资,很少进出,林场职工与外界几乎隔绝。后来,随着国营林场改革,场园合并后,大屏嶂森林公园便向外界开放,走进市民群众的生活中。而郑明也开始与周边的群众融合结识。郑明说,现在林业资源保护工作重心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林业生态服务从把握群众的观光旅游需求向休闲旅游、个性旅游需求转变,作为公园管理方,就应该拿实招,出硬招,推动绿美东莞“森”呼吸、服务群众“林”距离。

在“十三五”期间,东莞从“世界工厂”向绿色宜居都市转变,林业生态功不可没,林业工作越来越重要。“十四五”期间全市林业发展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生态保护修复为主业、以林业资源管理为主责、以自然保护地体系为主阵地,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文化、生态惠民、生态安全,全力打造东莞林业生态新高地,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生态支撑。

凤岗镇南门山森林公园

为此,东莞市林业局提出重点实施“135”发展规划。首先是“一个目标”。着力推动林业生态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从以绿为主向既绿又美转变,努力建设绿美东莞,构建“一屏一区多廊”生态安全格局。

而坚持“三大定位”则为林业生态高质量发展的提供了具体方向,即:一是打造现代城市林业。围绕建设大湾区高品质现代化都市,注重以优质林业生态公共产品供给提升城市生活和生态空间质量,推动生态建设、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相生相融,提升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能级。二是打造现代生态林业。全面深入实施科学绿化,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努力构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三是打造现代人文林业。大力弘扬森林生态文化,完善自然教育体系,开展生态文化项目建设,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同沙泛舟晨光中 戴国辉摄

为此,东莞市林业局提出推进“五高建设”的具体愿景。一是建设高质量绿色生态屏障。国土绿化美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人居生态显著改善,森林质量和功能进一步提升,构建起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结构稳定的绿色生态屏障。二是建设高标准自然保护网络。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有效落实,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全面完成,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逐步规范化、法治化,构建以森林公园为特色、湿地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灾害防控体系全面优化,重点野生动植物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形成完善的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网络。三是建设高端化生态公共产品。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主体的休闲游憩绿地空间布局合理,景观品质进一步提升,便民服务配套不断完善,“美丽经济”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自然教育、森林康养等林业产业新业态加快突破。林业碳汇价值转化机制逐步建立,实现林业碳汇可持续发展。四是建设高品位林业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自然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化知识得到广泛传播,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明显提高。五是建设高效能现代治理体系。林长制全面实施,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智慧林业云平台和林业“一张图”全面建成,林业放管服改革和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适应东莞林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成果转化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回顾过去,东莞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东莞绿意盎然。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东莞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方向明确,道路坚定。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东莞林业部门将撸起袖子加油干,持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党的二十大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战略擘画,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成效,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健全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深化林业改革,优化生态公共产品供给,守护生态安全,推动林业事业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
校对 | 马曼婷

【林对话】东莞市林长办主任、市林业局局长安连天:全面推行林长制,奋力谱写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晴川
图/璞石 莞林宣

东莞是世界制造业名城,更是一座“开门见绿,推窗见园”的“国家森林城市”。近年来,东莞市高度重视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坚持“工业反哺林业,生态促转型”,将自然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其森林文化的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生态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打造“绿美东莞”。2021年12月,东莞市印发《东莞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健全完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林长制实施,促进林业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东莞全市落实“一长两员”和林长办工作人员2195人,设立责任区域873个,林长制实现市域全覆盖,森林资源管护实现“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同时,东莞林业生态建设也迎来多个“第一”和“突破”:第一次全国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省检查组核查;全省第一个启动关注森林活动的地级市;黑脸琵鹭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禾花雀等濒危鸟类再现东莞……

大岭山森林公园石洞主景区全景图

近日,东莞市林业局局长安连天接受《莞邑林长》采访时表示,东莞市通过落实林长制各项制度措施,不断将林长制改革优势转化为林业治理效能。目前,全市科学绿化显著推进,生态公共产品不断丰富,森林资源管理持续强化,林业行政执法强力推进,林业科技创新蓄势赋能。前不久,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战略擘画,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持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扛起生态保护修复的政治责任,全面推行林长制,守护林业生态安全,奋力谱写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全面推行林长制于东莞意义重大

《莞邑林长》:一直以来,东莞作为因制造闻名于世、以品质驰骋全球的制造名城,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同样成绩斐然,2015年东莞获评“国家森林城市”。林长制的推行,对东莞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积极意义?

安连天:全面推行林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发展全局和增进民生福祉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顶层设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行并落实好林长制,对促进东莞市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守牢生态红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undefined

东莞市是一座“开门见绿,推窗见园”的城市

近年来,东莞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较好成效,全市建立森林公园21个、面积339.61平方公里,湿地公园24个、总面积21.21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88.3平方公里,建设生物防火林带671公里,保护古树名木3739株。2022年市林业局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东莞市森林资源依然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等问题。比方说,林业发展区域性差异较大,东莞市人均森林资源量在全省偏低,林业提质增效任务仍然繁重;再比方说,绿化生态公共产品量够质不够,自然公园特色不足,全市自然公园建设资金来源单一,森林旅游缺少统筹整合、缺乏知名度,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强;再比方说,林业生态文化建设不够丰富,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发展还不够,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林业科普开展力度不强,自然教育与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说“增绿”是基础,“提质”是重点,“保护”是关键。全面推行林长制,有利于进一步守护好东莞市自然生态资源,进一步厚植生态优势,提高森林植被盖度、改善森林质量,压实监管责任,形成长效机制,确保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完善制度把握关键呈现三大特点

《莞邑林长》:小智治事,大智治制。相信全面推行林长制,将进一步激发东莞市林业发展活力,推进东莞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在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中,东莞有哪些具体做法?

安连天:在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中,东莞市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组织体系。市委、市政府成立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市34个镇街(园区)均成立全面推行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印发实施方案。全市共设立三级林长1195人,其中市级林长9人、镇级林长420人、村级林长766人。落实市林长办工作专班工作人员8人,34个镇街(园区)落实林长办工作人员205人,其中专职工作人员75人。

二是明确责任区域。全市共设立三级林长责任区域873个,其中市级6个、镇级306个、村级561个;聘用护林员646人、明确监管员141人,落实“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护机制。

《静谧落羽杉》 叶瑞和摄

三是完善制度机制。印发《东莞市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全市34个镇街(园区)均制定印发实施方案。结合东莞实际,出台两道市级林长令。印发《东莞市2022年度林长制考核细则》《东莞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试行)》等10项配套制度,创新制定市级林长助理及市镇村三级林长巡林指引制度。建成涵盖林长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林长综合管理平台,健全制度机制信息化管理。

我们牢牢把握“党政领导负责制”这一关键,加强领导,强力推动,全市推行林长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市级林长率先履职。市第一林长肖亚非书记、市林长吕成蹊市长、市副林长刘炜副书记、市副林长梁杰钊常委、市副林长刘光滨副市长、市副林长乔雷副市长、市副林长刘旺先副市长、市副林长叶葆华副市长等8位市级林长先后59次就林长制工作作出批示并带头开展巡林督导;多次检查调度市应急管理局、市林业局等部门值班值守情况,主持召开全市全面推行林长制暨林业工作会议、全市国庆假期和重阳节森林防灭火暨安全防范工作会议等会议并作讲话,部署做好林长制不同时期各项重点工作。市人大副主任潘新潮、市政协副主席陈树良、罗斌等市领导率队深入开展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建设及自然教育调研并提出工作建议,不断推动“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同沙生态公园林长公示牌

二是延伸督导强化责任。5月,市林长办对全市各镇街(园区)2021年林长制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及时摸底进展情况和落实问题整改。7月,印发《关于2021年各镇街(园区)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情况评估结果的通报》,激励获得优秀等次的镇街(园区)做好表率。8月,印发《东莞市2022年度林长制考核实施细则》,将林长制考核纳入各镇街(园区)党委、政府年度中心工作,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压实责任。做好对全市各镇街(园区)2022年度林长制考核,同时指导各镇街(园区)对村(社区)实施考核,积极筹备省对东莞市2022年度督查考核,为省考核东莞市奠定基础,争取好的结果。全市各级林长开展巡林共2492人次,其中市级林长巡林7次、镇级林长巡林455次、村级林长巡林2030次。

三是宣传教育广泛深入。积极宣传东莞市推行林长制工作成效,获各大主流媒体报道,登载央视新闻8篇、学习强国12篇、羊城晚报7篇、“i东莞”“知东莞”“东莞plus”平台26篇等。联合羊城晚报创办《莞邑林长》专刊,组织市广播电视台深入镇村开展基层林长采访。植树节当日,通过《阳光热线》直播间,就群众关注的林长制工作热点问题进行回应。联合各大媒体平台滚动播放“带你了解东莞林长制”“喜迎二十大——东莞推行‘林长制’促进‘林长治’”等视频动画。完成市镇村三级林长公示牌设计,设置公示牌1205块,派发宣传资料90371份,通过各森林公园及村社区大型LED显示屏滚动宣传全面推行林长制有关情况,营造浓厚舆论氛围。组织林长制工作培训,培训300余人次。

多方联动推动林业保护“大合唱”

《莞邑林长》:全面推行林长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今年以来,东莞市林长制积极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形成部门(镇街)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推进林业资源保护由“独角戏”变成了“大合唱”。在这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安连天: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切实把全面推行林长制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在重要位置扎实推进。

一是上下联动强化落实。市第一林长肖亚非书记和市林长吕成蹊市长共同签发《关于做好2022年林长制重点工作的令》和《关于加强秋冬季森林防灭火工作的令》,压实各级林长职责,强化不同时期重点工作。肖亚非、吕成蹊、刘光滨、刘旺先、叶葆华等市领导多次带头开展巡林督导。各镇街(园区)、村(社区)林长根据自身责任区域积极开展巡林工作,协调解决各自责任区域内的林业保护发展问题,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合力推动的良好局面,重视林业、研究林业、保护林业的意识显著增强。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林长开展巡林共2492人次,其中市级林长巡林7次、镇级林长巡林455次、村级林长巡林2030次。

东莞市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稳定性明显增强

二是“一长两员”网格管控。深入开展林区巡查和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改变林地湿地用途、乱砍滥伐林木等行为,持续加强林地使用定额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严格执行森林督查等制度,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开展森林督查存量图斑清案行动,2021年森林督查违法图斑查处整改率为96.39%。案件办结率95%,涉嫌违法犯罪的5宗及时移交公安部门。通过落实源头管理网格,确保每一个网格都有对应的护林员、监管员,实现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全市涉林违法案件和违法面积较上一年度大幅减少,未发生破坏自然保护地资源环境违法案件。

三是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充分调动和发挥成员单位作用,合力服务保障林业建设。市应急局、市林业局主动部署、督导检查森林防灭火和林区安全生产工作。市自然资源局全力支持市域地理信息共享。市生态环境局着力抓好生态环境修复,茅洲河等周边湿地公园水体治理成效显著。市水务局积极支持华阳湖湿地公园建设。市城管局主动落实黄旗山区域古树名木保护。市住建局协同开展银瓶山区域林长绿美园申报。市林长办与市检察院发挥各自职能,构建“林长+检察长”机制,进一步推动林长制工作扎实开展。

六大方面彰显林业治理成效

《莞邑林长》:截至今年底,东莞市林长制即将迎来实施一周年的时间节点。一年来,东莞林长制取得了哪些成效?请举例说说林长制在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上发挥的作用。

安连天:一年来,全市通过落实林长制各项制度措施,不断将林长制改革优势转化为林业治理效能,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科学绿化迈出坚实步伐。出台《东莞市科学绿化实施方案》,开展全市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调查评估,核实图斑2113个(总面积1.5万亩)。种植高质量水源涵养林6345亩,抚育水源林及透光伐7545亩,备耕大径材1100亩,种植及抚育生物防火林带230公里,送苗下乡5350株。全面提升古树名木管护水平,制定《东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草案)》,落实古树名木日常巡查制度和养护责任书制度,签订责任书450份,指定管护责任人502人。创新为古树名木购买保险,开展古树后备资源调查及树龄测定,全面更新古树名木电子档案数据,对159株古树实施专业养护,挽救复壮13株濒危古树。

东莞不断提升绿地率、完善公园绿地配套设施,为市民提供更便捷、更舒适的休闲活动场所

二是生态公共产品不断丰富。积极组织宝山省级森林公园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打造东莞南部森林公园绿色链条。投资约4亿元,建成并开放企石镇虾公山森林公园、东清湖市级湿地公园和横沥镇三角湖市级湿地公园,推进谢岗银瓶湖、东坑月明湖等湿地公园建设。开展红花油茶森林公园首期建设工程项目立项,全面完成银瓶山森林公园三期项目建设,推进大朗荔香湿地公园、黄旗山城市公园、黄牛埔森林公园景观提升改造。与市交投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拓展东莞市森林公园品质提升建设工程。

三是森林资源管理持续强化。开展自然保护地边界范围勘界矢量化工作,明确全市36个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开展自然保护地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调查,印发《东莞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25年)》。开展“清风”“网剑”等行动,严厉打击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非法交易行为,共立非法利用野生动物行政案件12宗。实施黄唇鱼自然保护区联合执法,开展黄唇鱼自然保护区周边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唇鱼人工繁殖获得幼鱼数百尾,技术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持续推进陆生野生动物多样性专项监测,布设130个红外相机监测点,组织银瓶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固定样地监测。东莞市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稳定性明显增强,近年来监测到中华穿山甲、香港瘰螈、桃花水母、豹猫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22年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濒危鸟类禾花雀再现东莞。

四是林业行政执法强力推进。重构林业行政执法机制,落实专职执法人员,统筹办理全市林业行政案件。2022年共查处整改图斑116个。从严从快打击涉林违法行为,处理群众举报案事件17宗,立林业行政案件45宗,已查处43宗,上线办案总数连续多月居市直单位前三名,人均办案数连续多月夺冠。强化用林监管,审核涉林地项目114宗,完成自然保护地范围调整行政许可8宗。开展建设工程征占用林地批后监管专项行动,核查东莞市2019年至今取得林地使用许可建设项目305个。

簕杜鹃园的各式各样的造型,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游玩

五是森林灾害防控成效明显。防范森林火险,组织森林防灭火专项督导40余次,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全市累计出动防火巡护人员6.75万人次,排查并整改火灾隐患423处,设置森林防火检查站614个,收缴火种1.26万余个。东莞市第一次全国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省检查组核查。落实松材线虫病防治4.84万亩,薇甘菊防治防控面积共5.38万亩,红火蚁防治100亩,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病死树数量分别比2021年下降22.2%、77.3%,拔除疫点镇(常平镇)1个。

六是林业科技创新蓄势赋能。建成东莞市智慧林长综合管理平台、林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森林公园智慧管理系统,完善东莞市智慧林业云平台。建设广东珠江口城市群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开展标准气象站维护和数据收集。成功申报2022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个,发表科研论文2篇。构建自然教育体系,开展2022年东莞自然教育优秀公益课程评选和专题培训,统筹开展“小昆虫的大世界”“森林奇妙夜”等200场主题活动,受众4万余人次,组织193名自然教育工作者参加国家林草局举办的专题网络培训,大屏嶂森林公园获评东莞市第6个省级自然教育基地。

“四坚持四建设”谱写新篇章

《莞邑林长》:党的二十大不久前胜利闭幕。为更好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接下来东莞市推进林长制的工作方向是什么?

安连天: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部署。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战略擘画,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持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扛起生态保护修复的政治责任,全面推行林长制,守护林业生态安全,实施科学绿化,提高林业碳汇能力,优化生态公共产品供给,深化林业改革,推动林业事业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市民骑行绿道移步换景

一是坚持改革创新,建设高效能现代治理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我们将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建立健全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强化地方党委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主体责任。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林业生态补偿机制。聚焦落实“双碳”目标,稳步提升林业碳汇能力,推进林业碳汇可持续发展。持续深化林业“放管服”改革,建立适应林业生态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建成智慧林业云平台和林业“一张图”,构建“智慧林长业务系统”,打造“数字林业”,进一步提升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是坚持科学绿化,建设高质量绿色生态屏障。全面完整准确理解把握科学绿化的内涵要求,着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具有东莞特色的“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乡村”三级森林家园体系,有效推动以“森林城市”为引领、以“公园城市”为特色的高质量生态发展。全面加强森林经营,着力做好“护绿增绿、提质扩优”文章,加快高质量水源林的营造,加快低效林、低残林的改造,加快大径材基地的建设,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做大做强森林“四库”。扎实推进湿地和红树林保护修复,构建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结构稳定的绿色生态屏障。

谢岗银山湿地公园

三是坚持保护优先,建设高标准自然保护网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我们将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构建以森林公园为特色、以湿地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着力打造生态保护新高地。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联合管理协调机制,推动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规范化、法治化。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监管,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厉打击破坏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完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健全重大森林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森林防灭火联防机制。建立完善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网络,构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持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四是坚持生态惠民,建设高品质生态公共产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我们将围绕建设大湾区高品质现代化都市,注重以优质林业生态公共产品供给提升城市生活和生态空间质量,大力推进湾区绿色中心公园规划落地,打造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样板。优化以自然公园为主体的休闲游憩绿地空间布局,在保持原生态景观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生态旅游等文化内涵,打造具有保持自然生态、体现地域特色、游览森林风光等功能的生态产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林业行动”,加快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建设一批森林康养和自然教育基地,丰富市民群众自然体验。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
校对 | 马曼婷

林眼

1. 1月19日,东莞东清湖市级湿地公园正式开园迎客。

2. 4月2日,东莞市领导在东莞植物园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市领导骆招群、陈文明、梁杰钊、潘新潮、叶葆华等来到东莞植物园,与干部群众代表开展一年一度的义务植树活动,一起为东莞生态文明建设增绿添彩。

3. 4月3日,东莞市委书记、市第一林长肖亚非率队到同沙生态公园督促指导清明期间森林防火工作。

4. 4月4日,东莞市市长、市林长吕成蹊率队到大岭山森林公园调研指导清明期间森林防火工作。

5. 4月26日,东莞市政协副主席、滨海湾新区党工委书记罗斌调研东莞红花油茶森林公园建设情况。

6. 5月6日,东莞召开2022年全市全面推行林长制暨林业工作会议,副市长、市副林长叶葆华出席并讲话。

7. 5月7日,东莞市2021年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情况评估汇报会召开。广东省林长办第四检查组组长、省林业局生态修复处处长张苏峻对东莞市如何更好地全面推行林长制提出具体建议。

8. 5月17日,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潘新潮,党组成员黄庆辉视察谢岗镇银山湿地公园和银瓶湖湿地公园情况,副市长、市副林长叶葆华陪同视察。

9. 6月21日,广东省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处处长米明福到位于东莞市大屏嶂林场的野外样地现场督导、检查,协调2022年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

10. 8月4日,东莞市召开2022年东莞市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视频会议。

11. 8月14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研究院、省林业局等相关领导组成的调研组到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开展《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高品质提升建设规划》调研工作。

12. 8月20日,东莞市林业局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13. 9月6日,东莞市政协副厅级干部李光霞率队到银瓶山森林公园开展森林公园品质提升调研工作。

14. 9月8日,广东省林业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郑永光带队来莞调研东莞市林长制实施情况。

15. 9月22日—23日,东莞市政协、市林业局赴肇庆、广州开展关注森林专题调研。

16. 10月1日,东莞市市长、市林长吕成蹊到水濂山森林公园开展巡林调研。

17. 10月9日,东莞市副市长、市副林长刘旺先到南城街道水濂大雁塘村、水濂山森林公园和东城街道同沙生态公园开展巡林督导。

18. 10月15日,东莞市副市长、副林长叶葆华率队到银瓶山责任区域的清溪镇大王山森林公园开展巡林工作。

19.10月22日,东莞市绿水青山摄影比赛颁奖典礼暨摄影展在大岭山森林公园举行。

20. 11月7日,东莞市清溪大王山森林公园被评为“2022年广东省林长绿美园”。

21. 11月25日,东莞清溪古树群被评为“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

22. 11月30日—12月1日,广东省林长办2022年全面推行林长制考核省级现场核查工作组赴东莞现场核查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并召开核查反馈会。东莞市委书记、市第一林长肖亚非,市长、市林长吕成蹊,副市长、市副林长叶葆华等陪同。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
校对 | 马曼婷

刊首语:以“林长”之责,守一方“绿美”

文/鱼鱼

保护一块绿地,撑起一片蓝天,守护一座城。

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正在加速升级。为全力保护发展森林等生态资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压实责任建设制度体系,推行实施林长制,聚焦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重点难点工作,守好绿水青山。

打造林业生态新高地,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生态支撑——随着林长制的全面推行,东莞这座工业制造名城的“绿色版图”正在悄然扩大中,为老百姓守住更多城中的“青绿”。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东莞全市21个森林公园年迎客逾2500万人次。东莞绿色建设更获得国家级荣誉,2022年8月,东莞市林业局获评“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表彰其在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上的积极奉献。

林业资源是生态之基,财富之源。为更好展示东莞林长制推行实施带来的生态新变化,东莞市林长办联合羊城晚报重磅推出《莞邑林长》画刊,立足东莞实际谋划未来,记录绿美东莞建设之路的点滴,讲好林长故事,书写生态东莞新篇章,为东莞市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增绿添彩。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
校对 | 马曼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