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广州行之前,我对广州的印象更多浮于影像和书本中的见闻。知道这是一座历经时代风云、有着开放气质的南方古城,知道这是秦牧笔下有着“十里花街”的四季花城,知道这是建起中国内地第一家中外合资五星级宾馆的时尚新城,只可惜一直未有时机深入实地地去体验、感受它。
这次广州行,无疑弥补了我的这份遗憾。1983年6月,广州市北郊一座名为象岗的小山上,伴着推土机的轰鸣,工人正在凿石刨土。忽然间,有些零碎的花岗岩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排列的砂岩石板。当吊车吊起石板时,一条隐秘的通道出现在眼前。他们不知道,这条通道,打通了两千多年的时光,让西汉的南越与现代的广州碰上了指尖,形成了对话。南越王赵眜墓,就此被发掘。
赵眜是南越国创立者赵佗之孙,南越国第二任君主,于公元前122年去世。赵眜虽在史料记载不多,但作为国王,其墓地诸多陪葬文物对研究两千年前的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南越国历史有着无比重要的价值。墓地出土文物一万余件,是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汉代彩绘石室墓。
令我印象尤深的,是那件出土后拼凑完好、保存完整的千年丝缕玉衣。玉衣全长一点七三米,由两千余片玉经丝线穿系和麻布粘贴编缀而成。红色窄丝带将对角粘贴,组成菱形网格状的地纹,鲜艳而耀眼。四边用宽丝带粘贴成纵横方格,各部位边缘处都以丝织物缝合包边,犹如一个玉做的“盔甲”,将完整的人形立体地呈现出来。这样精巧的设计、这样完整的形制渗透着两千年前岭南古人卓越的创造力与工艺水准,在今天看来依旧令人惊讶不已。时光流逝,这件玉衣,接连着玉角杯、错金铭文虎节、印花铜板模等文物,无声地印证着岭南广州丰厚的历史传承,让人看到这座如今的繁荣都市曾留有两千年前智慧先人的不朽足迹。
真正让广州名扬天下的是“十三行”。1757年,乾隆皇帝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的上谕颁布,广州十三行便成为清朝中西贸易的唯一出口。在“闭关锁国”的年代,广州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的南风窗,“一口通商”的政策,让广州成为世界竞相瞩目的焦点,“洋船泊靠,商贾云集,殷实富庶”。曾经的十三行,见证过中美第一次的贸易瞬间,也历经了国难家危、列强纷至的历史惨痛,虽淹没于时间的洪流,但其在中国外交史和对外贸易史的重要地位,不可磨灭。
历史的册页悄然翻过,如今的广州正书写着新的传奇。夜游珠江,璀璨华丽的城市夜景分布江水两岸,高低错落有致的建筑勾勒出广州崭新的城市线条。位于城市中轴线的花城广场,像一条彩带将沿途各大银行总部和高端商务写字楼串联起来。漫步于花城广场,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齐入眼帘,而一处灯火通明的建筑颇为夺目,走近才知是广州图书馆。已是晚上八点一刻,但图书馆内依旧人头攒动,刚下班的白领,来散步的老人,还有许多充满稚气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