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拥抱粤港澳大湾区 深港合作迎来2.0时代

来源:金羊网 作者:宋毅 发表时间:2018-01-17 06:07
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 记者王磊摄

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 记者王磊摄

金羊网记者 宋毅

“如果说40年前深圳与香港的合作是从深港之间‘前店后厂’和‘三来一补’肇始,那时的合作是1.0时代,那么今天,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深港合作则迎来了2.0时代。”在今年的深圳市政协会议上,多名政协委员热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深圳角色和深港合作。

变化

从“合作办厂”到“合作办大学”

如果没有意外,第五位诺贝尔奖得主今年将落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仅仅去年,就有四名诺贝尔奖得主和一名图灵奖得主被引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这所正式运作仅仅3年的高等院校,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风头正劲。政协委员徐扬生介绍说,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经引入了包括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以及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等国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国际一流人才200多名。在深圳这块热土上,这些国际一流的人才,将在大数据、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新能源、国际金融和经济、生物信息、制药、信息处理等领域一展拳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是镶嵌在粤港澳大湾区热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深港合作的结晶。

“如果说40年前深圳与香港的合作是从深港之间‘前店后厂’的和‘三来一补’肇始,那时的合作是1.0时代,那么今天,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深港合作则迎来了2.0时代。”深圳政协委员张展豪说。

潜能

可联手建世界级的科技中心

“在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下,珠三角‘一小时都市生活圈’加快形成,前海蛇口等自贸片区加速开发,广深港客运专线、莲塘口岸等基础设施加速推进,湾区兄弟城市合力发展的潜力必将进一步释放。”政协委员方舟说。

深圳市政协委员、前海国际联络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认为,深港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深港应该合作联手共建世界级的科技中心。

政协委员方舟则建议,深圳应该用好前海和河套两大平台,强化深港合作。“现在前海非常好的契机是国家正在拟定自由港的战略,前海一定要用好香港这张牌,创造类似香港自由港的环境,实现大湾区率先在特殊区域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河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区域,现在在香港的管辖之下,现在采用深港共同开发的模式。深圳应该借助这个契机尽快地规划深圳河北岸的福田保税区、皇岗口岸的货车停车场、罗湖火车站附近有一块小河套,把三块区域整体规划做成大河套的概念,形成一个深圳河两岸创新走廊的概念,推动这里设立国家级的国际研发中心,借鉴香港自由港的一些制度,在这里用低税制,包括人才出入境的自由方便,形成最具国际化的吸引国际科技人才的区域。”

深港合作开发河套片区 记者王磊摄

深港合作开发河套片区 记者王磊摄

未来

合力培育国际竞争新动能

多名政协委员认为,从经济总量上讲,深圳应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支撑作用,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一流湾区,是深圳重塑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机遇。

不少委员认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是国家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不仅是粤港澳地区自身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为深圳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多名委员认为,以创新为特色的深圳实体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一批高科技企业更是领先全球同行。深圳强大的创新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独树一帜,打造粤港澳世界一流湾区迫切需要深圳创新的引领和带动。

不少委员认为,作为全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市场体系最完备的地区之一,深圳基本形成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集聚了金融、航运、贸易、创新等湾区核心功能要素。

因此,深圳应更好发挥比较优势,与湾区兄弟城市合力培育国际竞争新动能,共同打造产业发达、功能强大、开放协同、集聚外溢的一流湾区经济,促进大湾区产业链和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深化深港合作、建设世界一流湾区仍有多个难题待破解:

要素跨境流动不够便捷

在内地公司注册较繁琐

政协委员方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跟其他所有的湾区最大的差别就是“一国两制”,这既是优势,也对湾区的规划和协同提出了特殊的挑战。希望这个区域能够成为一体化的产业群和共同的生活家园,打破原有的行政界限,让生产和生活要素在大湾区的三个独立的关税区便捷地跨境流动。

政协委员张展豪担忧,长期以来各种行业壁垒,地方的保护主义,以及门槛过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治环境优化和国民待遇申诉沟通等方面的障碍,大门已开,小门未开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内地,公司注册的手续仍较繁琐,这些都是阻碍深港合作的障碍。

孙蕴委员也认为,升级征税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是深港融合发展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

(宋毅)

委员说

政协委员建议:

加快启动环核心湾区轨道建设

1月16日上午,深圳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粤港澳大湾区”一词被频频提及。深圳市政协委员、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在发言中建议,构建大湾区整体发展优势,加快启动环珠江口核心湾区轨道建设工程。

“目前,珠三角现状已建和在建城际轨道基本是以‘广佛肇’都市区为核心、广深和广珠为走廊的格局,上述轨道线路开通后,与建成核心湾区间‘互联互通’的网络格局仍有较大差距。”他说,借鉴世界级大湾区的建设经验,建设“湾区轨道环线”对于优化珠三角区域空间结构、促进广东三大自贸片区融合共享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必要性。

他建议由省政府协调相关各市、香港、澳门加快推进深珠城际轨道、深港西部快轨的规划建设;同时,加快跨江通道的前期规划研究工作。加快对中莞龙城际轨道、深珠城际轨道等跨江通道的布局、建设标准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充分考虑未来客流增长的需求、新增高铁/城际轨道线路的可能。

(金羊网记者 陈强 沈婷婷)

 
编辑:邬嘉宏
数字报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拥抱粤港澳大湾区 深港合作迎来2.0时代

金羊网  作者:宋毅  2018-01-17
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 记者王磊摄

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 记者王磊摄

金羊网记者 宋毅

“如果说40年前深圳与香港的合作是从深港之间‘前店后厂’和‘三来一补’肇始,那时的合作是1.0时代,那么今天,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深港合作则迎来了2.0时代。”在今年的深圳市政协会议上,多名政协委员热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深圳角色和深港合作。

变化

从“合作办厂”到“合作办大学”

如果没有意外,第五位诺贝尔奖得主今年将落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仅仅去年,就有四名诺贝尔奖得主和一名图灵奖得主被引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这所正式运作仅仅3年的高等院校,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风头正劲。政协委员徐扬生介绍说,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经引入了包括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以及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等国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国际一流人才200多名。在深圳这块热土上,这些国际一流的人才,将在大数据、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新能源、国际金融和经济、生物信息、制药、信息处理等领域一展拳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是镶嵌在粤港澳大湾区热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深港合作的结晶。

“如果说40年前深圳与香港的合作是从深港之间‘前店后厂’的和‘三来一补’肇始,那时的合作是1.0时代,那么今天,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深港合作则迎来了2.0时代。”深圳政协委员张展豪说。

潜能

可联手建世界级的科技中心

“在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下,珠三角‘一小时都市生活圈’加快形成,前海蛇口等自贸片区加速开发,广深港客运专线、莲塘口岸等基础设施加速推进,湾区兄弟城市合力发展的潜力必将进一步释放。”政协委员方舟说。

深圳市政协委员、前海国际联络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认为,深港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深港应该合作联手共建世界级的科技中心。

政协委员方舟则建议,深圳应该用好前海和河套两大平台,强化深港合作。“现在前海非常好的契机是国家正在拟定自由港的战略,前海一定要用好香港这张牌,创造类似香港自由港的环境,实现大湾区率先在特殊区域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河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区域,现在在香港的管辖之下,现在采用深港共同开发的模式。深圳应该借助这个契机尽快地规划深圳河北岸的福田保税区、皇岗口岸的货车停车场、罗湖火车站附近有一块小河套,把三块区域整体规划做成大河套的概念,形成一个深圳河两岸创新走廊的概念,推动这里设立国家级的国际研发中心,借鉴香港自由港的一些制度,在这里用低税制,包括人才出入境的自由方便,形成最具国际化的吸引国际科技人才的区域。”

深港合作开发河套片区 记者王磊摄

深港合作开发河套片区 记者王磊摄

未来

合力培育国际竞争新动能

多名政协委员认为,从经济总量上讲,深圳应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支撑作用,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一流湾区,是深圳重塑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机遇。

不少委员认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是国家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不仅是粤港澳地区自身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为深圳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多名委员认为,以创新为特色的深圳实体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一批高科技企业更是领先全球同行。深圳强大的创新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独树一帜,打造粤港澳世界一流湾区迫切需要深圳创新的引领和带动。

不少委员认为,作为全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市场体系最完备的地区之一,深圳基本形成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集聚了金融、航运、贸易、创新等湾区核心功能要素。

因此,深圳应更好发挥比较优势,与湾区兄弟城市合力培育国际竞争新动能,共同打造产业发达、功能强大、开放协同、集聚外溢的一流湾区经济,促进大湾区产业链和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深化深港合作、建设世界一流湾区仍有多个难题待破解:

要素跨境流动不够便捷

在内地公司注册较繁琐

政协委员方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跟其他所有的湾区最大的差别就是“一国两制”,这既是优势,也对湾区的规划和协同提出了特殊的挑战。希望这个区域能够成为一体化的产业群和共同的生活家园,打破原有的行政界限,让生产和生活要素在大湾区的三个独立的关税区便捷地跨境流动。

政协委员张展豪担忧,长期以来各种行业壁垒,地方的保护主义,以及门槛过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治环境优化和国民待遇申诉沟通等方面的障碍,大门已开,小门未开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内地,公司注册的手续仍较繁琐,这些都是阻碍深港合作的障碍。

孙蕴委员也认为,升级征税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是深港融合发展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

(宋毅)

委员说

政协委员建议:

加快启动环核心湾区轨道建设

1月16日上午,深圳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粤港澳大湾区”一词被频频提及。深圳市政协委员、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在发言中建议,构建大湾区整体发展优势,加快启动环珠江口核心湾区轨道建设工程。

“目前,珠三角现状已建和在建城际轨道基本是以‘广佛肇’都市区为核心、广深和广珠为走廊的格局,上述轨道线路开通后,与建成核心湾区间‘互联互通’的网络格局仍有较大差距。”他说,借鉴世界级大湾区的建设经验,建设“湾区轨道环线”对于优化珠三角区域空间结构、促进广东三大自贸片区融合共享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必要性。

他建议由省政府协调相关各市、香港、澳门加快推进深珠城际轨道、深港西部快轨的规划建设;同时,加快跨江通道的前期规划研究工作。加快对中莞龙城际轨道、深珠城际轨道等跨江通道的布局、建设标准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充分考虑未来客流增长的需求、新增高铁/城际轨道线路的可能。

(金羊网记者 陈强 沈婷婷)

 
编辑:邬嘉宏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