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两会|15个关键词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统筹 记者 黄丽娜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2018年,对广东的意义之大、之重,不言而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对2018年的工作安排中提出,要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
我们仔细梳理了这些工作安排,并以“关键词”的形式拆分出了更多精彩的内容和细节,请人大代表、学者专家和行业精英,共同来分析解读,一起期待广东2018年高飞远举。
(黄丽娜)
关键词1
GDP预期增长7%
报告给出了今年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
对于2018年GDP增长7%左右的目标,知名经济学家、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认为,这一目标是立足于广东2017年的发展基础,考虑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也综合了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各种相关因素后提出的,“切合广东实际,恰如其分。”
(马汉青)
关键词2
产业迈向中高端
报告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特别提到,要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以制造业为根基的实体经济上,促进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对这些部署安排,陈鸿宇表示,一方面是对广东近年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和成效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对一些短板的有针对性的突破,措施非常到位,“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对数字化等新经济形态非常重视。数字经济将成为广东经济新动能的重要‘主角’。”陈鸿宇分析,这几年,广东已尝到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甜头,但仍有人仅把数字经济视为一种“手段”。如今,将数字经济作为重要“主角”,将极大释放出新的经济能量,助力广东发展。
(马汉青)
关键词3
创新
报告指出,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创新基础能力,加快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作为核心区域,统筹规划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
“政府工作报告对创新工作从政策、平台、人才等多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很有针对性。”广东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表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此次不仅被写进报告,还将作为核心区域打造,彭澎表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层面的部署,目前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是广东省层面的部署,报告特意提到了统筹规划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这强调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与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工作对接。”
(罗仕)
关键词4
科技
报告指出,要着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实施省实验室建设计划,建设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再生医学与健康等4个省实验室,适时建设第二批省实验室,力争申建国家实验室。
彭澎表示:“这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广东将在重大原始创新方面发力,要走向创新的高端,走向创新的制高点。”
有了平台,还需要人才,为了让人才流得进、留得住,报告提出要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推行人才“优粤卡”制度。对此,彭澎表示,目前广东省多地市出台了有关人才政策,比如广州的“红棉计划”、深圳的“孔雀计划”等,“人才‘优粤卡'制度是从省的层面‘一盘棋’去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着力解决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入学、出入境等突出问题,这显示出广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罗仕)
关键词5
房地产
报告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推进国有住房租赁平台建设。严格限制信贷资金用于投资投机性购房,坚决防控房地产领域引发金融风险。
方圆房服集团首席市场分析师邓浩志认为,大力推进租赁住房是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报告提出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指向性更加明确”。
对于报告中提到的坚决防控房地产领域引发金融风险,分析人士指出,这表明广东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把稳定房地产市场、化解泡沫风险作为重中之重,引导好市场预期,防止出现大起大落的鲜明态度。
(赵燕华)
关键词6
学前教育
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普惠性幼儿园的扶持力度,保障“二孩”政策实施后的学位需求。深入实施“强师工程”,加强师德建设。
广州市华美幼儿园园长蔡璐认为,在学前教育方面,政府提出了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两个话题: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建设和对幼儿园学位的需求,“前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完成,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以广州市为例,2014年至2016年,广州共新建公办幼儿园85所,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14所。目前,全市公办学位16.58万个,比2013年增加了2.6万个;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会超过80%”。
(付怡)
关键词7
粤港澳大湾区
报告指出,要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问题,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便捷有序流动,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格局,携手港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枢纽和航运中心。
腾讯公司党委副书记、公共政策部总经理沈丹认为,当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本身的互联网化程度比较高。在这种新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要在“一极两区三要素”上聚焦发力,即打造“数字湾区创新极”,提升金融、人才、生态环境要素。
(沈婷婷)
关键词8
法治政府
报告指出,要“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廉洁政府”和“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动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大力整治庸政懒政怠政和不作为、乱作为。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强化服务意识,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限时办结,使政府服务更加精准、规范、高效。
省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刘涛认为,报告旗帜鲜明地把“建设法治政府”摆在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首要位置,这是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厉行法治的最直接体现。刘涛还为报告中“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的提法叫好。“这八个字其实不容易做到,但我们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这不仅体现了政府的担当精神,也折射出人民政府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本色”。
(董柳)
关键词9
财政权责
报告指出,广东将统筹财政收支和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明晰省以下各级财政权责,调整完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省级承担支出责任的事项不再要求市县配套,省级财政通过统一规范的转移支付和地方债券等对市县予以支持。
事权划分不明晰、支出责任与财力不匹配等问题,一直是基层政府最关心的问题,也被形象地比喻为“小马拉大车”“县里权力芝麻一样小,但责任西瓜一样大”。
近年来,广东不断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去年印发有关方案,提出要适度加强省级的财政事权,减少并规范省市县共同财政事权,补充明确全省性重大传染病防治、学前教育、国道等地方承担基本公共服务的归属层级。专家表示,以上内容都是广东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体现,将为广东在全国率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供重要支撑。
(吴珊)
关键词10
互联网金融
报告指出,要压实属地责任,大力打击非法集资,整顿校园贷、现金贷,以P2P网贷机构为重点规范互联网金融。
广东省法学会金融法学研究会会长、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院长张长龙认为,报告对规范广东互联网金融行业、净化互联网金融环境等,将起到指引作用,为下一步的具体整治提供了一个方向。
张长龙表示,当前,互联网金融繁荣背后潜藏着技术、操作、信用、法律等多方面的风险。如何规范各类金融乱象?他建议,广东应要提升监管的科技水平,明确监管责任主体,压实责任到人,避免“外行监管内行”。同时,构建多层次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规则。
(张璐瑶)
关键词11
海洋生态文明
报告指出,实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加强海岸线整治修复,实施重点海域陆源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规范海域海岛使用管理,加快美丽海湾建设。
广东省社科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大磊认为,广东是一个海洋经济大省,广东的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在全国占比超过20%,并且正在迈向海洋经济强省。在发展海洋“蓝色经济”的同时,也要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实现海洋经济的绿色发展。因此,实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此外,他还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标世界级的湾区,在生态环境品质上也应该是世界级的,必然也会对海洋生态提出更高的要求。(李钢)
关键词12
清洁能源
报告指出,优化能源结构,实施珠三角煤炭减量管理,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确保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3%。
吴大磊认为,经济发展要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可以从三条路径去进行,一是技术效应,如减排设备、技术等;二是结构效应,主要体现在产业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上;还有就是管理效应,如管理制度等。过去一直采取的是技术效应,但是发现作用有限,所以必然要进入结构效应的阶段。广东是经济大省但不是能源大省,通过能源清洁化,从源头上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清洁化,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的比重,从经济发展的动力上保障了生态文明建设。
(李钢)
关键词13
健康广东
报告指出,要推进健康广东建设。大力推进综合医改,强化“三医联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全面推进以医院集团为主的医联体建设。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教授申曙光表示,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以医院集团为主的医联体建设”,广东其实已经有了成功典型,即深圳“罗湖医院集团模式”,实践证明,这样的模式是可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建立分级诊疗的目的,并真正达到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并最终走向健康促进的目的的。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原巡视员廖新波则提出,推动以医院集团为主的医联体建设是正确的方向,但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医联体内部成员之间结果互认、医院之间的权属关系、医疗服务的定价标准该如何解决,都需要更多细则。
(丰西西)
关键词14
交通网络
报告指出,将优化全省高铁网络布局,构建全省“五纵两横”高速铁路骨干网络,优化调整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公路项目、世界级机场群建设。
近年来,广东铁路建设快速发展,预计2020年广东省内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5253公里,较2010年底翻一番多;高速公路项目的推进,将在珠江口与港珠澳大桥共同形成连接深港、广佛和珠澳三大经济圈的闭合快速路网,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重要骨架。有专家表示,这些规划实现后,将使珠三角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在时空上实现融合。同时,使珠三角城市群打通内部城市空间间隔、实现交通一体化。
(刘勇 滕源 吴珊)
关键词15
乡村振兴战略
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为实现这一战略,报告提出,首先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岳芳敏表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和支撑。乡村要振兴,必须通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要高度重视深化与“三农”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延伸农业产业链,鼓励和促进城市产业资本、金融资本进入乡村。 (彭启有)
2018年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
“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今年,广东将秉持这样的原则,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具体有哪些利好?一起来看看——
提高山区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生活补助
从每月人均不低于900元提高到不低于1000元
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素质
提升22万人次就业技能水平;
帮扶10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继续实施“圆梦计划”,资助1万名在粤务工的优秀新生代产业工人参加学历继续教育的专、本科学习。
提高困难群众救助补助标准
城镇、农村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457元、206元提高到503元、228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且不低于当地现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定;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水平,分别从每人每月1450元和880元提高到1560元和950元;城乡低保对象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救助比例达到8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救助比例提高10%、达到80%以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年1800元、2400元提高到1890元、2520元。
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
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120元提高到138元。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8%以上。
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
落实4.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提标以及新增4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新开工各类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2万套(户),发放租赁补贴1.7万户。
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升级建设
支持47家中心卫生院、16家县级中医院以及160余家县级公立医院升级建设。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实行“以案定补”制度,力争调解成功率不低于97.5%。
完善全民健身活动设施
为省定贫困村配置一套8件以上器材的健身路径;支持欠发达地区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完工18个、动工48个。
完成普通国省道改造任务
新改建国省道200公里,改造国省道路面600公里。
增加农民农业生产补助
对全省7212.42万亩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进行补偿,平均每亩补偿标准从28元提高到32元。对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含农场职工),按平均每亩不低于85元进行直接补贴,补贴总面积不少于2600万亩。增加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险种、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其中水稻保险参保率达到80%以上,每亩每造保额从400元提高到800元。
(记者 黄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