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流感“压倒”儿科,多年困境如何破局?
受流感影响,市妇幼门诊大幅增加 记者 汤铭明 摄
不少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非常关注这一话题,还带来了建议或提案
记者 丰西西 实习生 徐娇洋从去年入冬至今,流感疫情持续,是近年来强度最大的一次——医院里“病号”激增,首当其冲的是儿科。
一周前,记者蹲点广州各医院多个儿科诊室,记录了流感疫情下医生们真实的工作状况(详见1月22日羊城晚报A4版)。事实上,近年来有关儿科医生工作负荷重、收入低、人员短缺等话题一直不绝于耳,这一次的流感让医生超负荷话题再度成为热点。
记者在省两会采访时发现,不少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都非常关注这一“话题”,还带来了自己的建议或提案,希望能够为破解儿科医生所面临的“困局”提供思路和帮助。
[现状]
高峰期一天看120名患儿
“前段时间流感,我一个上午看了50名患儿,平均5分钟看一个。”25日,省政协委员、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杨杰透露,流感高峰期,省内各公立医院儿科急诊候诊时间均在5小时以上,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每天门诊量高达1500-2000人次。
这并非夸张。此前,羊城晚报记者蹲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时,主治医生李俊告诉记者:“流感高峰期,有同事一天看了120名患者,那一天,她没有吃午饭,来不及吃晚饭。”记者跟随的4位儿科医生在看门诊时,都已是声音沙哑,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挤不出来的状态。
根据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的最新数据统计,2016年全省儿科门急诊达6278万人次,住院人次达184.8万。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段宇飞也曾坦言,全省儿科专科医院短缺和儿科医生严重不足,儿科医生每天需负担的诊疗工作量居各科之首。
广东儿科医生缺2000人
沉重的工作量对应的却是短缺的人手。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夏慧敏给羊城晚报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6年8月,广东省儿科医师只占医师总量的4.6%,工作量位居各科之首。每千儿童拥有的儿科医生仅为0.53人,距离国家的目标值至少还有2000人的缺口。可目前,每年儿科专业研究生毕业人数仅为50人左右。
不够的还有待遇。2016年8月的一项关于“中国儿科医生税前月总收入”的调研中显示:84%儿科医生认为,收入低于所属医院医生的平均收入。36%儿科医生税前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76%收入在5000元以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比例仅为24%,儿科医生收入过低主要体现在综合性医院。
[建议]
提高现有儿科医师待遇
代表:提高现有儿科绩效工资总量
连续多年在省两会上都提出应重点关注儿科的夏慧敏今年继续带着建议上会,他表示,儿科工作量大、风险高、收入少,儿科医师流失严重,稳定现有的儿科医师队伍是目前的重中之重。因此,他建议,提高儿科绩效工资总量调控水平,突出以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为主体的绩效考核管理体制,保障儿科医生的合理待遇;另外,从政策层面上,加大对儿科医师职称、晋升、收入的支持力度;此外,从儿科专科设置等学科发展方面增加投入,引导其他医学专业的人员转为儿科医师。
夏慧敏还指出,提高儿科医生职业尊严也是目前减少儿科医生流失的手段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儿科医生难招难留,更是因为在暴力袭医的事件中,儿科医生受到伤害的比例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