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谋民生利 多解民生忧

来源:光明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18-03-05 10:54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圆桌对话】

嘉宾:

郑功成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

李洪亮代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涌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钟茂初委员(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主持人: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刘坤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过去5年,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哪些进展,还存在哪些问题亟待破解?如何描画未来美好的民生图景?本版特邀三位代表委员圆桌对话,就如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言献策。

  走进民生发展新时代

主持人:过去5年,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成效、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郑功成代表:过去5年是我国民生改善幅度最大的时期之一。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加上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民生保障的底线被有力地兜住了。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全民医保的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制度正在成为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保障。此外,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教育事业特别是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养老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所有这些均表明民生保障网在进一步织密织牢,城乡居民普遍受惠、收入增速明显加快、后顾之忧明显减轻、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民生发展进入新境界。

李洪亮代表:改善民生的亮点体现在脱贫攻坚的成就里,也体现在教育、医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这几年,我们村的小学完成了改造升级,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黑板学习,学校还建起了实验室、音乐教室,教学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实现了异地直接报销,给老百姓就医提供了很大便利。5年来,我们村的公路路网更加完善了,全村路灯亮了、沟渠水系修复了、卫生室改造了、文化活动中心也升级了。

钟茂初委员:5年来,我国人均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较大,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尤其是随着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现,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投入加大,并不断向人民群众能够普遍享受的领域和方向发展,城乡差距缩小;随着“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普及,老百姓生活的便利程度大大提升;对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的有力治理,使环境污染得到遏制,城乡宜居水平和民众的幸福感得到提高。

改善民生着力解难题

主持人: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还需破解哪些难题?

郑功成代表:目前,我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还存在一些难题:在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住有所居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养老服务等发展滞后,疾病依然是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在劳动力供给总量仍然偏大的背景下,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并存,表明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就业质量有待提高;城乡区域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因此,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各级政府的核心使命。

李洪亮代表:当前,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房价是涨还是降、孩子读书环境好不好、生病了能不能看得起等问题。要让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加大农村、偏远地区的师资力量,让穷苦的孩子也能享受良好的教育;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钟茂初委员:在脱贫攻坚战中,要使脱贫群体形成内在的、稳定的致富能力,使之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收入增长,减少返贫现象发生。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要扩大民众受益范围,提高运营效率。对于民众关注的若干领域,如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医疗资源不均衡、养老服务发展滞后等问题,既要加快发展,也要加速改革。在环境治理方面,要形成长效机制,保障长期稳定的宜居环境。

 书写美好生活新希望

主持人:未来5年,百姓生活会呈现出哪些新图景?

郑功成代表:伴随着国家改革力度的持续加大、发展步伐的持续加快,可以预见,民生事业将呈现如下新图景:

一是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定型,在解除城乡居民后顾之忧的同时,为全体人民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二是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即将实现,即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与绝对贫困问题将成为历史。

三是基本公共服务将步入均等化发展阶段,托幼事业、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等在经历发展后将能够充分满足人民需求。

四是在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日益发达的条件下,就业将日益充分、就业质量将持续提升。

五是未来5年将出现普遍性的收入增长,收入差距会持续缩小,人民生活质量将大幅提高。更加有效的促劳致富等措施将继续增加居民收入,伴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健全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的加快,民生保障将进入质量持续提升的新阶段。

李洪亮代表:未来5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的经济发展、环境卫生、文化生活、教育医疗等条件都将大大改善,那时我们的农村环境将更加宜居,乡风将更加文明,生活将更加幸福。

钟茂初委员:未来5年,低收入群体将大幅度减少,中等收入群体将进一步增加,较为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将初步形成。随着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发展,城乡宜居水平将有所提升,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的宜居水平将大幅提升。另外,各类新型产业和服务的发展既为促进民众就业、获取稳定收入奠定基础,也将进一步方便人民群众的生活。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05日 05版)

编辑:alan
数字报

多谋民生利 多解民生忧

光明网  作者:  2018-03-05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圆桌对话】

嘉宾:

郑功成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

李洪亮代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涌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钟茂初委员(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主持人: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刘坤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过去5年,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哪些进展,还存在哪些问题亟待破解?如何描画未来美好的民生图景?本版特邀三位代表委员圆桌对话,就如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言献策。

  走进民生发展新时代

主持人:过去5年,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成效、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郑功成代表:过去5年是我国民生改善幅度最大的时期之一。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加上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民生保障的底线被有力地兜住了。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全民医保的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制度正在成为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保障。此外,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教育事业特别是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养老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所有这些均表明民生保障网在进一步织密织牢,城乡居民普遍受惠、收入增速明显加快、后顾之忧明显减轻、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民生发展进入新境界。

李洪亮代表:改善民生的亮点体现在脱贫攻坚的成就里,也体现在教育、医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这几年,我们村的小学完成了改造升级,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黑板学习,学校还建起了实验室、音乐教室,教学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实现了异地直接报销,给老百姓就医提供了很大便利。5年来,我们村的公路路网更加完善了,全村路灯亮了、沟渠水系修复了、卫生室改造了、文化活动中心也升级了。

钟茂初委员:5年来,我国人均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较大,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尤其是随着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现,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投入加大,并不断向人民群众能够普遍享受的领域和方向发展,城乡差距缩小;随着“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普及,老百姓生活的便利程度大大提升;对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的有力治理,使环境污染得到遏制,城乡宜居水平和民众的幸福感得到提高。

改善民生着力解难题

主持人: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还需破解哪些难题?

郑功成代表:目前,我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还存在一些难题:在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住有所居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养老服务等发展滞后,疾病依然是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在劳动力供给总量仍然偏大的背景下,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并存,表明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就业质量有待提高;城乡区域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因此,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各级政府的核心使命。

李洪亮代表:当前,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房价是涨还是降、孩子读书环境好不好、生病了能不能看得起等问题。要让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加大农村、偏远地区的师资力量,让穷苦的孩子也能享受良好的教育;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钟茂初委员:在脱贫攻坚战中,要使脱贫群体形成内在的、稳定的致富能力,使之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收入增长,减少返贫现象发生。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要扩大民众受益范围,提高运营效率。对于民众关注的若干领域,如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医疗资源不均衡、养老服务发展滞后等问题,既要加快发展,也要加速改革。在环境治理方面,要形成长效机制,保障长期稳定的宜居环境。

 书写美好生活新希望

主持人:未来5年,百姓生活会呈现出哪些新图景?

郑功成代表:伴随着国家改革力度的持续加大、发展步伐的持续加快,可以预见,民生事业将呈现如下新图景:

一是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定型,在解除城乡居民后顾之忧的同时,为全体人民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二是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即将实现,即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与绝对贫困问题将成为历史。

三是基本公共服务将步入均等化发展阶段,托幼事业、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等在经历发展后将能够充分满足人民需求。

四是在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日益发达的条件下,就业将日益充分、就业质量将持续提升。

五是未来5年将出现普遍性的收入增长,收入差距会持续缩小,人民生活质量将大幅提高。更加有效的促劳致富等措施将继续增加居民收入,伴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健全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的加快,民生保障将进入质量持续提升的新阶段。

李洪亮代表:未来5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的经济发展、环境卫生、文化生活、教育医疗等条件都将大大改善,那时我们的农村环境将更加宜居,乡风将更加文明,生活将更加幸福。

钟茂初委员:未来5年,低收入群体将大幅度减少,中等收入群体将进一步增加,较为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将初步形成。随着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发展,城乡宜居水平将有所提升,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的宜居水平将大幅提升。另外,各类新型产业和服务的发展既为促进民众就业、获取稳定收入奠定基础,也将进一步方便人民群众的生活。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05日 05版)

编辑:alan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