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又有4家综合医院扩容提质 还有6家“待提交”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沈逸云 发表时间:2018-04-26 07:16

■中山三院将优化天河路主入口交通,实现人车分流、空间独立、快速到达。

■中山二院空间形象效果图。

中山二院将在海珠儿童公园南建新部,中山三院门前优化交通,省二院等均将进行原址优化

4月25日,《主城区综合医院优化提升方案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广州市规委会地区规划及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上获全票通过。这意味着广州又将有4家综合医院扩容提质。其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二院)将在海珠区的洛溪桥脚新建总院部,原来沿江路老院区的历史建筑将改造成为医疗博物馆。而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这三家则将进行原址优化。

■新快报记者沈逸云通讯员穗国规宣文/图

重点强化增城从化花都等医院建设

据统计,2017年底,广州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4058间。其中,综合医院135间,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35间,专科医院70间。由于当前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大型医疗机构布局比较集中分布在老城区,前期市规委会已审议通过了从化区中医院(加挂从化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何贤医院(番禺)等5个项目,重点强化增城、从化、花都等外围城区的综合医院建设,推进优质的医疗资源向外围城区倾斜。

未来有6家医院优化提升方案“待提交”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此次提出控规调整的4家综合医院外,还有6家医院的调整项目“待提交”,分别是: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天河区中医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荔湾区儿童医院、荔湾区增滘医院。

广州市副市长马文田在会上表示,广州市委、市政府对医疗资源优化布局、医院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高度重视,接下来广州所有的医院只要有想法,在符合广州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都可以申请调整。

1中山二院

海珠区新建总院部规划1500个床位

中山二院创建于1835年,是我国第一家西医医院。目前,医院于中心城区内共有两个院区,分别位于沿江西路和海珠区东晓南路盈丰街,均面临用地紧张、设施老旧残缺、医技空间受限、教研用房不足等问题。

根据规划,中山二院新院区选址西至洛溪大桥,南至环岛路,北侧靠近海珠儿童公园,东侧为长江百货交易城,南侧为广航总部,用地面积47364平方米,1500床规模。其将作为中山二院的医院总院部,建设成为集合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同时现位于沿江路的北院区部分功能将搬迁至新址,利用原有院区历史建筑改造成为医疗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功能。

在交通优化方面,新院沿地块北侧增加一条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20米;保证原有环岛路有轨电车车辆段用地规模不减少的原则下,将环岛路有轨电车车辆段调整为海珠湾中州东侧商务用地地下设置;院内采取立体交通组织形式,在地下一层设置车行环路。

有规委会委员认为,中山二院新址距离市区较远,且距离地铁站有一段距离,多通过机动车解决,因此医院配置的停车位一定要足够。此外,新址旁边是海珠儿童公园,一定要做好相关防护工作。对此,规划透露,将在海珠儿童公园间设置20米宽市政道路及10米绿化隔离带,且污物出入口不得设置于北侧。

2省中医二沙分院

建医技综合楼建筑南侧做退台设计

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位于越秀区二沙岛大通路北侧,现状建设规模已无法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

根据规划,院区内的建筑面积由现行指标20856平方米调整为29801平方米;容积率由现行指标1.08调整为1.54;建筑密度由现行指标25%调整为35%。在医院西侧网球场、游泳池位置,规划建设一栋地上6层医技综合楼,同时建设3层的地下室。但扩建后该院床位不变。

改造后如何进一步与二沙岛景观协调?规划显示,将建筑南侧做退台设计,减少对大通路的景观影响,丰富立面变化;建筑西侧采用垂直绿化设计手法,顶部两层适当后退,弱化建筑对西侧住区的视觉影响;建筑底层架空,增加医院的公共活动空间,加强地块内外的通风采光。

3省第二人民医院

扩建后新增150个床位与920个车位

省二医是全国首个省级应急医院。据悉,该项目已经纳入城市更新改造范围,拟利用自由土地进行城市更新改造:一方面,拆除现有医疗区部分建筑,建设广场绿地;另一方面,宿舍区整体拆除后,新建1栋25层医院综合大楼,及1栋35层的回迁住宅楼;此外,新建地下车库,提供超过920个车位。扩建后,医院床位将从1350个扩容至1500个。

同时,调整后,增加5处公建配套,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厕、垃圾收集站、文化室、星光老年之家。

4中山三院

院内设负一层通道直连BRT与地铁站

中山三院目前包括医疗区和住宅区,其中医疗区的部分建筑质量较差。为改善医疗科研及住院环境,规划拟新建外科住院综合楼:拆除沿天河路现13层高门诊楼,拟建地上25层(建筑面积109300平方米)、地下4层(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

令人关注的是,中山三院门口交通拥堵时常发生。此次规划将对院内交通“动大手术”,优化天河路主入口交通。

一方面,在院内整体设置地下负一层大堂及交通枢纽,即利用院区北门用地局部拓宽天河路,车流从天河路西侧入口直接驶入地下负一层,随后直接进入车库停车或驶出地面从天河路东侧出口离开或进入院区。如此一来,进院车流都在园区内地下负一层循环流动,缓解天河路的交通压力。

另一方面,改造医院正门人行广场,设置负一层通道与BRT、地铁站直接连接,构建完全人车分流立体交通模式。

问题聚焦

如何破解“大医院门口堵”问题?

目前,大医院门口拥堵已成为常态,同时一车位难求。规委会委员邓兴栋表示,医院的停车位按照既定标准仍是不够,应该增加停车位,“否则停不进去就停到路上了”。

规委会委员潘奋则认为,造成拥堵还有一个“通病”,即几家医院的停车场入口都太靠近大马路,车辆排队进入肯定会造成拥堵。他举例,此次规划解决了二沙岛没地方停车的问题,但进院入口依然没有改变,还是会造成堵塞,建议将医院出入口设置在菊湖街。

“现在很多医院都成为拥堵点,乱和差的环境普遍存在。”市国规委主任彭高峰透露,未来国规委部门在进行方案审查时,场地设计将作为重要审查对象,其中交通是场地设计的重要一环。“内部交通外部化是一大问题,医院对车辆疏于管理,满了就拒之门外,车都停在了马路上。”他指出,医院扩容的关键是提质,不能越扩越乱,交通上要保证医院建筑下面的局部架空,在院内形成交通环路,同时有条件的医院入口要适当往后退,形成港湾式入口。

编辑:木东
数字报

广州又有4家综合医院扩容提质 还有6家“待提交”

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沈逸云  2018-04-26

■中山三院将优化天河路主入口交通,实现人车分流、空间独立、快速到达。

■中山二院空间形象效果图。

中山二院将在海珠儿童公园南建新部,中山三院门前优化交通,省二院等均将进行原址优化

4月25日,《主城区综合医院优化提升方案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广州市规委会地区规划及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上获全票通过。这意味着广州又将有4家综合医院扩容提质。其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二院)将在海珠区的洛溪桥脚新建总院部,原来沿江路老院区的历史建筑将改造成为医疗博物馆。而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这三家则将进行原址优化。

■新快报记者沈逸云通讯员穗国规宣文/图

重点强化增城从化花都等医院建设

据统计,2017年底,广州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4058间。其中,综合医院135间,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35间,专科医院70间。由于当前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大型医疗机构布局比较集中分布在老城区,前期市规委会已审议通过了从化区中医院(加挂从化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何贤医院(番禺)等5个项目,重点强化增城、从化、花都等外围城区的综合医院建设,推进优质的医疗资源向外围城区倾斜。

未来有6家医院优化提升方案“待提交”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此次提出控规调整的4家综合医院外,还有6家医院的调整项目“待提交”,分别是: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天河区中医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荔湾区儿童医院、荔湾区增滘医院。

广州市副市长马文田在会上表示,广州市委、市政府对医疗资源优化布局、医院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高度重视,接下来广州所有的医院只要有想法,在符合广州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都可以申请调整。

1中山二院

海珠区新建总院部规划1500个床位

中山二院创建于1835年,是我国第一家西医医院。目前,医院于中心城区内共有两个院区,分别位于沿江西路和海珠区东晓南路盈丰街,均面临用地紧张、设施老旧残缺、医技空间受限、教研用房不足等问题。

根据规划,中山二院新院区选址西至洛溪大桥,南至环岛路,北侧靠近海珠儿童公园,东侧为长江百货交易城,南侧为广航总部,用地面积47364平方米,1500床规模。其将作为中山二院的医院总院部,建设成为集合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同时现位于沿江路的北院区部分功能将搬迁至新址,利用原有院区历史建筑改造成为医疗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功能。

在交通优化方面,新院沿地块北侧增加一条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20米;保证原有环岛路有轨电车车辆段用地规模不减少的原则下,将环岛路有轨电车车辆段调整为海珠湾中州东侧商务用地地下设置;院内采取立体交通组织形式,在地下一层设置车行环路。

有规委会委员认为,中山二院新址距离市区较远,且距离地铁站有一段距离,多通过机动车解决,因此医院配置的停车位一定要足够。此外,新址旁边是海珠儿童公园,一定要做好相关防护工作。对此,规划透露,将在海珠儿童公园间设置20米宽市政道路及10米绿化隔离带,且污物出入口不得设置于北侧。

2省中医二沙分院

建医技综合楼建筑南侧做退台设计

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位于越秀区二沙岛大通路北侧,现状建设规模已无法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

根据规划,院区内的建筑面积由现行指标20856平方米调整为29801平方米;容积率由现行指标1.08调整为1.54;建筑密度由现行指标25%调整为35%。在医院西侧网球场、游泳池位置,规划建设一栋地上6层医技综合楼,同时建设3层的地下室。但扩建后该院床位不变。

改造后如何进一步与二沙岛景观协调?规划显示,将建筑南侧做退台设计,减少对大通路的景观影响,丰富立面变化;建筑西侧采用垂直绿化设计手法,顶部两层适当后退,弱化建筑对西侧住区的视觉影响;建筑底层架空,增加医院的公共活动空间,加强地块内外的通风采光。

3省第二人民医院

扩建后新增150个床位与920个车位

省二医是全国首个省级应急医院。据悉,该项目已经纳入城市更新改造范围,拟利用自由土地进行城市更新改造:一方面,拆除现有医疗区部分建筑,建设广场绿地;另一方面,宿舍区整体拆除后,新建1栋25层医院综合大楼,及1栋35层的回迁住宅楼;此外,新建地下车库,提供超过920个车位。扩建后,医院床位将从1350个扩容至1500个。

同时,调整后,增加5处公建配套,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厕、垃圾收集站、文化室、星光老年之家。

4中山三院

院内设负一层通道直连BRT与地铁站

中山三院目前包括医疗区和住宅区,其中医疗区的部分建筑质量较差。为改善医疗科研及住院环境,规划拟新建外科住院综合楼:拆除沿天河路现13层高门诊楼,拟建地上25层(建筑面积109300平方米)、地下4层(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

令人关注的是,中山三院门口交通拥堵时常发生。此次规划将对院内交通“动大手术”,优化天河路主入口交通。

一方面,在院内整体设置地下负一层大堂及交通枢纽,即利用院区北门用地局部拓宽天河路,车流从天河路西侧入口直接驶入地下负一层,随后直接进入车库停车或驶出地面从天河路东侧出口离开或进入院区。如此一来,进院车流都在园区内地下负一层循环流动,缓解天河路的交通压力。

另一方面,改造医院正门人行广场,设置负一层通道与BRT、地铁站直接连接,构建完全人车分流立体交通模式。

问题聚焦

如何破解“大医院门口堵”问题?

目前,大医院门口拥堵已成为常态,同时一车位难求。规委会委员邓兴栋表示,医院的停车位按照既定标准仍是不够,应该增加停车位,“否则停不进去就停到路上了”。

规委会委员潘奋则认为,造成拥堵还有一个“通病”,即几家医院的停车场入口都太靠近大马路,车辆排队进入肯定会造成拥堵。他举例,此次规划解决了二沙岛没地方停车的问题,但进院入口依然没有改变,还是会造成堵塞,建议将医院出入口设置在菊湖街。

“现在很多医院都成为拥堵点,乱和差的环境普遍存在。”市国规委主任彭高峰透露,未来国规委部门在进行方案审查时,场地设计将作为重要审查对象,其中交通是场地设计的重要一环。“内部交通外部化是一大问题,医院对车辆疏于管理,满了就拒之门外,车都停在了马路上。”他指出,医院扩容的关键是提质,不能越扩越乱,交通上要保证医院建筑下面的局部架空,在院内形成交通环路,同时有条件的医院入口要适当往后退,形成港湾式入口。

编辑:木东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