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英:首个震后试管婴儿妈妈的笑和泪

来源:金羊网 作者:温建敏、李妹妍、李国辉 发表时间:2018-05-08 15:23

金羊网记者温建敏、李妹妍、李国辉

“跟外孙一起养大,是更像女儿还是外孙女?没想过这个问题,反正一起养着。”

2017年4月底,北川也是四川首位试管婴儿妈妈刘洪英在家里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地震时41岁,失去惟一的儿子,在大女儿生下外孙三个月后,通过人工怀孕方式,成为北川首位试管婴儿妈妈,震后的八年里,同时抚养着差不多同龄的外孙和小女儿。

客厅中央挂着遇难十年了的儿子遗照,展示着当年的伤口,而小女儿和外孙外孙女的吵闹声、笑声,则让刘洪英无暇顾及过往。

伤:惟一儿子地震遇难

“如果我儿还活着,今年就29岁了。”

51岁的刘洪英回忆起地震时的场景,还是忍不住眼泛泪光。

刘洪英一家人住在北川县曲山镇杨柳坪村,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王强当时19岁,没有再读书了,去了北川县武装部。

刘洪英回忆,5月12号那天,她和丈夫在山上砍竹子,中午才回到家里。“我饭还没做熟呢,我儿给他爸打电话,说他肚子有点痛,身上没带钱,让他爸给送点儿钱。他爸到家一二十分钟,就震起来了。”

地震发生后,杨柳坪村的伤亡并不大,但传来消息,北川县城死的人很多。而北川县武装部紧挨着的是伤亡最惨重的北川中学,据说活下来的才十来个人。

刘洪英两口子到处找不着儿子,但一直不愿意相信惟一的儿子没了。“我们就想,王强去什么地方救灾了,或者受伤住院了,只是暂时联系不上。”

但一个多月后,武装部通知刘洪英和丈夫去领丧葬费。“我们没去领,我们说娃儿还在,不想去领”。过了两个月,武装部长来家里,“他说人没了,找不到了,没法了。这钱不拿也得拿。”

喜:生下震后首个试管婴儿

地震前的时候,刘洪英的大女儿王芳已经嫁人了。接受了儿子已经没了的现实后,面对夫妻二人冷清对望的情形,刘洪英决定再生养个孩子。

“当时听到有政策,说我们这样的情况可以再生。”刘洪英说。

刘洪英两口子的决定还得到了大女儿王芳的支持,王芳当时已经怀有七个月身孕。

因为刘洪英丈夫做了结扎手术,无法自然怀孕。因此刘洪英把目光投向人工怀孕,因为听说遇难再生育家庭都不要钱。

“其实这个政策当时还没有落实下来,我们去了医院后,把我们的情况跟他们一说,他们答应先给我做。”

刘洪英说一共去了两次医院,第一次是检查,第二次人工受孕。“老天还是帮我们的噻,听说很多人人工怀孕好多次都不得,受好多罪,我们第一次就成功了。”

2009年12月18号,刘洪英在绵阳一家医院生下了小女儿王涪蓉,这也是北川震后的第一个试管婴儿。“名字是医院院长取的,在成都怀的试管婴儿,在绵阳生的。说涪代表绵阳,蓉代表成都。”

闹:女儿外孙一起带大

小女儿王涪蓉出生时,刘洪英大女儿的儿子,也是刘洪英的外孙已经一岁多了,也跟着刘洪英一起住。再后来,大女儿又生了女孩,还跟着刘洪英这个外婆。

在新北川县城尔玛小区的家里,记者见到刘洪英两口子带着两岁的小女孙女。

“我现在一天的工作是带三个娃。”

刘洪英介绍,女儿女婿在附近的安州区做生意,因此照顾三个小孩的工作就落在她身上。刘洪英的丈夫几年前遭遇车祸,干不了重活,在政府的帮助下做了保安,每天晚上6点出去工作到深夜,只有白天可以帮忙看看小孩。

“早上做完早餐后送两个大的去上学,然后去买菜,下午再接娃娃放学,做晚饭,检查娃娃写作业。”

北川震后第一个试管婴儿王涪蓉现在8岁,上三年级,比她大一岁的外甥上四年级,两个人都在新北川的永昌小学。

“娃娃多是累些,但也热闹,我们还是喜欢热闹些。”刘洪英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小外孙女稚气的语言,不时地逗笑了刘洪英两口子。

愁:小女儿不好管

说起自己的小女儿,刘洪英神情复杂。她说这个女儿特别聪明,就是不太好管,脾气不好,喜欢跟爸爸顶嘴。

“我外孙还好,他爸妈还可以管管他,说说他。我小女儿就不好管了,她姐姐说她也不听,她爸爸说她也不听,没办法,年龄相差太大了。”刘洪英摇着头说。

但刘洪英说,小女儿有时候又很懂事,自己生气时会说她是哥哥遇难才有她的,要听点儿话。这时候她又会连声喊“妈妈对不起”。

小女儿的聪明还体现在玩上。从小拿起手机就知道玩,都不用人教。刘洪英现在规定好玩手机的时间。“但经常也管不住”。

因此刘洪英最焦虑的还是小女儿的学习,虽然也考试还可以。“家里没人能辅导她,我和他爸都不行,她姐姐也不行,就靠她自己。”刘洪英说。

刘洪英住的尔玛小区是新北川最大的灾后安置小区,她也经常跟小区里跟她差不多遭遇(地震遇难家庭再生育)的姐妹们一起玩,一起交流。

“再生的娃娃都不怎么好管。但是有个娃,日子就能更好地往前过下去了。”刘洪英说,像她这么年龄大的,有时还会想想自己遇了难的儿子,年纪经的再生育姐妹,基本上看不出来地震的影响了。

刘洪英说,她最大的愿望,是小女儿能读书有出息,能上个大学,自己照顾好自己,“等小女儿长大后,我们都六、七十岁了,她以后还是要靠自己。”

对话:“啥也不缺,只盼家庭平安”

记者:地震时你们都四十多岁了,为什么会想着还要生一个

刘洪英:当时大女儿已经出嫁了,就剩下我跟他爸,家里太冷清喽,会忍不住想死了的娃。两个人也会经常吵。刚好听说有这个政策(支持地震遇难家庭再生育),就想去试一试,生男生女都没得关系,再要一个。

记者:听说人工怀孕,做试管婴儿还是很受罪的,你当时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刘洪英:没有特别的感觉,我们是农村出来的,吃得苦。就是怕要自己出钱,因为我们没有钱,政策又没有完全下来。所以有些担惊受怕,还是很感谢政府,感谢医院和医生。

记者:怀孕时你已经41岁了,身体会不舒服吗?从怀到生有出现什么状况吗?

刘洪英:还好,没有啥子不舒服的,身体一真很好。生的时候可以去成都,想到还是要离家里近一些,所以选了绵阳的医院。

记者:小女儿出生后,你又带着外孙,小孩小的时候辛苦吗?

刘洪英:辛苦是肯定的。特别是他爸后来出车祸,做了好几次手术,干不了活,家里的负担很重。但女儿女婿能帮点忙,还是过来了。

记者:你小女儿比外孙差不多年龄,又一起带大,有没有想过,你小女儿更像女儿还是外孙?

刘洪英(愣了半分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反正一起拉扯大,吃的东西、穿的衣服也都是一样的,没有分别。

记者:你觉得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刘洪英:啥子都不缺。就是希望,全家人能够平平安安的。

编辑:邱梓瑶
数字报

刘洪英:首个震后试管婴儿妈妈的笑和泪

金羊网2018-05-08 15:23:00

金羊网记者温建敏、李妹妍、李国辉

“跟外孙一起养大,是更像女儿还是外孙女?没想过这个问题,反正一起养着。”

2017年4月底,北川也是四川首位试管婴儿妈妈刘洪英在家里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地震时41岁,失去惟一的儿子,在大女儿生下外孙三个月后,通过人工怀孕方式,成为北川首位试管婴儿妈妈,震后的八年里,同时抚养着差不多同龄的外孙和小女儿。

客厅中央挂着遇难十年了的儿子遗照,展示着当年的伤口,而小女儿和外孙外孙女的吵闹声、笑声,则让刘洪英无暇顾及过往。

伤:惟一儿子地震遇难

“如果我儿还活着,今年就29岁了。”

51岁的刘洪英回忆起地震时的场景,还是忍不住眼泛泪光。

刘洪英一家人住在北川县曲山镇杨柳坪村,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王强当时19岁,没有再读书了,去了北川县武装部。

刘洪英回忆,5月12号那天,她和丈夫在山上砍竹子,中午才回到家里。“我饭还没做熟呢,我儿给他爸打电话,说他肚子有点痛,身上没带钱,让他爸给送点儿钱。他爸到家一二十分钟,就震起来了。”

地震发生后,杨柳坪村的伤亡并不大,但传来消息,北川县城死的人很多。而北川县武装部紧挨着的是伤亡最惨重的北川中学,据说活下来的才十来个人。

刘洪英两口子到处找不着儿子,但一直不愿意相信惟一的儿子没了。“我们就想,王强去什么地方救灾了,或者受伤住院了,只是暂时联系不上。”

但一个多月后,武装部通知刘洪英和丈夫去领丧葬费。“我们没去领,我们说娃儿还在,不想去领”。过了两个月,武装部长来家里,“他说人没了,找不到了,没法了。这钱不拿也得拿。”

喜:生下震后首个试管婴儿

地震前的时候,刘洪英的大女儿王芳已经嫁人了。接受了儿子已经没了的现实后,面对夫妻二人冷清对望的情形,刘洪英决定再生养个孩子。

“当时听到有政策,说我们这样的情况可以再生。”刘洪英说。

刘洪英两口子的决定还得到了大女儿王芳的支持,王芳当时已经怀有七个月身孕。

因为刘洪英丈夫做了结扎手术,无法自然怀孕。因此刘洪英把目光投向人工怀孕,因为听说遇难再生育家庭都不要钱。

“其实这个政策当时还没有落实下来,我们去了医院后,把我们的情况跟他们一说,他们答应先给我做。”

刘洪英说一共去了两次医院,第一次是检查,第二次人工受孕。“老天还是帮我们的噻,听说很多人人工怀孕好多次都不得,受好多罪,我们第一次就成功了。”

2009年12月18号,刘洪英在绵阳一家医院生下了小女儿王涪蓉,这也是北川震后的第一个试管婴儿。“名字是医院院长取的,在成都怀的试管婴儿,在绵阳生的。说涪代表绵阳,蓉代表成都。”

闹:女儿外孙一起带大

小女儿王涪蓉出生时,刘洪英大女儿的儿子,也是刘洪英的外孙已经一岁多了,也跟着刘洪英一起住。再后来,大女儿又生了女孩,还跟着刘洪英这个外婆。

在新北川县城尔玛小区的家里,记者见到刘洪英两口子带着两岁的小女孙女。

“我现在一天的工作是带三个娃。”

刘洪英介绍,女儿女婿在附近的安州区做生意,因此照顾三个小孩的工作就落在她身上。刘洪英的丈夫几年前遭遇车祸,干不了重活,在政府的帮助下做了保安,每天晚上6点出去工作到深夜,只有白天可以帮忙看看小孩。

“早上做完早餐后送两个大的去上学,然后去买菜,下午再接娃娃放学,做晚饭,检查娃娃写作业。”

北川震后第一个试管婴儿王涪蓉现在8岁,上三年级,比她大一岁的外甥上四年级,两个人都在新北川的永昌小学。

“娃娃多是累些,但也热闹,我们还是喜欢热闹些。”刘洪英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小外孙女稚气的语言,不时地逗笑了刘洪英两口子。

愁:小女儿不好管

说起自己的小女儿,刘洪英神情复杂。她说这个女儿特别聪明,就是不太好管,脾气不好,喜欢跟爸爸顶嘴。

“我外孙还好,他爸妈还可以管管他,说说他。我小女儿就不好管了,她姐姐说她也不听,她爸爸说她也不听,没办法,年龄相差太大了。”刘洪英摇着头说。

但刘洪英说,小女儿有时候又很懂事,自己生气时会说她是哥哥遇难才有她的,要听点儿话。这时候她又会连声喊“妈妈对不起”。

小女儿的聪明还体现在玩上。从小拿起手机就知道玩,都不用人教。刘洪英现在规定好玩手机的时间。“但经常也管不住”。

因此刘洪英最焦虑的还是小女儿的学习,虽然也考试还可以。“家里没人能辅导她,我和他爸都不行,她姐姐也不行,就靠她自己。”刘洪英说。

刘洪英住的尔玛小区是新北川最大的灾后安置小区,她也经常跟小区里跟她差不多遭遇(地震遇难家庭再生育)的姐妹们一起玩,一起交流。

“再生的娃娃都不怎么好管。但是有个娃,日子就能更好地往前过下去了。”刘洪英说,像她这么年龄大的,有时还会想想自己遇了难的儿子,年纪经的再生育姐妹,基本上看不出来地震的影响了。

刘洪英说,她最大的愿望,是小女儿能读书有出息,能上个大学,自己照顾好自己,“等小女儿长大后,我们都六、七十岁了,她以后还是要靠自己。”

对话:“啥也不缺,只盼家庭平安”

记者:地震时你们都四十多岁了,为什么会想着还要生一个

刘洪英:当时大女儿已经出嫁了,就剩下我跟他爸,家里太冷清喽,会忍不住想死了的娃。两个人也会经常吵。刚好听说有这个政策(支持地震遇难家庭再生育),就想去试一试,生男生女都没得关系,再要一个。

记者:听说人工怀孕,做试管婴儿还是很受罪的,你当时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刘洪英:没有特别的感觉,我们是农村出来的,吃得苦。就是怕要自己出钱,因为我们没有钱,政策又没有完全下来。所以有些担惊受怕,还是很感谢政府,感谢医院和医生。

记者:怀孕时你已经41岁了,身体会不舒服吗?从怀到生有出现什么状况吗?

刘洪英:还好,没有啥子不舒服的,身体一真很好。生的时候可以去成都,想到还是要离家里近一些,所以选了绵阳的医院。

记者:小女儿出生后,你又带着外孙,小孩小的时候辛苦吗?

刘洪英:辛苦是肯定的。特别是他爸后来出车祸,做了好几次手术,干不了活,家里的负担很重。但女儿女婿能帮点忙,还是过来了。

记者:你小女儿比外孙差不多年龄,又一起带大,有没有想过,你小女儿更像女儿还是外孙?

刘洪英(愣了半分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反正一起拉扯大,吃的东西、穿的衣服也都是一样的,没有分别。

记者:你觉得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刘洪英:啥子都不缺。就是希望,全家人能够平平安安的。

编辑:邱梓瑶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