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宫一号”志愿者出舱 刷新密闭生存世界纪录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表时间:2018-05-16 11:52

随着4位志愿者15日走出“月宫一号”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365”实验成功结束,再次刷新了人类密闭生存的世界纪录,实验对人类实现地外长期生存具有重大意义。

5 月 15 日,“月宫一号”实验室内,志愿者在收集舱内种植的蔬菜,做出舱准备 新华社发

延迟出舱研究志愿者心理状态

“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北航教授刘红说,实验于2017年5月10日开始,共历时370天,是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实现了闭合度和生物多样性更高的“人-植物-动物-微生物”四生物链环人工闭合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循环运转,且保持了人员身心健康。

据了解,“月宫一号”一期系统于2014年5月20日完成了我国首次长期多人高闭合度集成实验(3人105天),系统闭合度达97%,氧气和水100%在系统内循环再生,循环再生了55%的食物。这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后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2016年“月宫一号”完成升级和扩建,共有3个舱室,总面积150平方米,总体积500立方米,植物种植面积120平方米。“月宫一号”系统闭合度达98%,氧气和水100%在系统内循环再生,循环再生了80%的食物。这对于人类实现在地外长期生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据刘红介绍,“月宫一号”所使用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是保障人类在月球等地外星球长期生存所需关键技术。

实验志愿者共有8人,全部为北航学生,他们分为2组,交替入舱,第一班60天,第二班200天,第三班110天,其中第二班时长已打破此前由俄罗斯创造的同类系统中驻留180天的世界纪录。此次出舱时间比原计划延迟了5天,延迟出舱是“故意”模拟的突发状况,且舱内志愿者事先不知情,主要为研究突发状况下他们的心理状态。

“月宫”生活需自己种菜做实验

志愿者们从舱中的“极简生活”中找到了许多美妙之处。

“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是按照工作手册的安排进行。每人都有不同的分工,每天需要做什么都很明确。每天早上起床后,我们会测量血压、体温、血氧浓度、脉搏、体重等身体指标,记录后开始洗漱、做早饭,然后开始一天的实验任务。快到中午时开始做午饭,午饭后大家午休一小时,下午继续实验任务。下午四点会有半个小时的茶歇,吃点东西,最主要的是几个人坐在一起说一下一天的工作情况,有哪些收获、遇到了哪些困难,讨论解决办法。五点半开始准备晚餐,晚餐后大家会处理一些没有完成的实验任务。”学生刘佃磊说:“晚上大家可以骑单车、看书、听英文广播、写毛笔字、玩飞镖、写论文、跟家人发微信等。晚上十一点我们开始洗漱准备上床睡觉。除了正常的工作外,每周还会做心理测试、脑电测试、取健康样品等。”

志愿者吃的全部是自己种植的绿色无公害食物,现摘现做,新鲜安全好吃,烹饪方式没有煎炸和爆炒,多数是蒸、煮、炖,并且严格按照营养学标准摄入相关营养。“我们在舱内包过饺子、做过月饼,在里面做饭是一种乐趣,当你用自己种植的粮食和蔬菜做出以为做不出来的食物时,会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会开心好一阵子。”刘佃磊说。

志愿者喝的水是植物蒸腾作用回收的冷凝水,饮用前经过多次生物处理和膜过滤,质量比饮水机的水要好很多。他们按时起床、睡觉,按时吃饭、工作,严格遵守健康作息规律。  (新华社)


编辑:林明锋
数字报

“月宫一号”志愿者出舱 刷新密闭生存世界纪录

新华社  作者:  2018-05-16

随着4位志愿者15日走出“月宫一号”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365”实验成功结束,再次刷新了人类密闭生存的世界纪录,实验对人类实现地外长期生存具有重大意义。

5 月 15 日,“月宫一号”实验室内,志愿者在收集舱内种植的蔬菜,做出舱准备 新华社发

延迟出舱研究志愿者心理状态

“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北航教授刘红说,实验于2017年5月10日开始,共历时370天,是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实现了闭合度和生物多样性更高的“人-植物-动物-微生物”四生物链环人工闭合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循环运转,且保持了人员身心健康。

据了解,“月宫一号”一期系统于2014年5月20日完成了我国首次长期多人高闭合度集成实验(3人105天),系统闭合度达97%,氧气和水100%在系统内循环再生,循环再生了55%的食物。这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后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2016年“月宫一号”完成升级和扩建,共有3个舱室,总面积150平方米,总体积500立方米,植物种植面积120平方米。“月宫一号”系统闭合度达98%,氧气和水100%在系统内循环再生,循环再生了80%的食物。这对于人类实现在地外长期生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据刘红介绍,“月宫一号”所使用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是保障人类在月球等地外星球长期生存所需关键技术。

实验志愿者共有8人,全部为北航学生,他们分为2组,交替入舱,第一班60天,第二班200天,第三班110天,其中第二班时长已打破此前由俄罗斯创造的同类系统中驻留180天的世界纪录。此次出舱时间比原计划延迟了5天,延迟出舱是“故意”模拟的突发状况,且舱内志愿者事先不知情,主要为研究突发状况下他们的心理状态。

“月宫”生活需自己种菜做实验

志愿者们从舱中的“极简生活”中找到了许多美妙之处。

“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是按照工作手册的安排进行。每人都有不同的分工,每天需要做什么都很明确。每天早上起床后,我们会测量血压、体温、血氧浓度、脉搏、体重等身体指标,记录后开始洗漱、做早饭,然后开始一天的实验任务。快到中午时开始做午饭,午饭后大家午休一小时,下午继续实验任务。下午四点会有半个小时的茶歇,吃点东西,最主要的是几个人坐在一起说一下一天的工作情况,有哪些收获、遇到了哪些困难,讨论解决办法。五点半开始准备晚餐,晚餐后大家会处理一些没有完成的实验任务。”学生刘佃磊说:“晚上大家可以骑单车、看书、听英文广播、写毛笔字、玩飞镖、写论文、跟家人发微信等。晚上十一点我们开始洗漱准备上床睡觉。除了正常的工作外,每周还会做心理测试、脑电测试、取健康样品等。”

志愿者吃的全部是自己种植的绿色无公害食物,现摘现做,新鲜安全好吃,烹饪方式没有煎炸和爆炒,多数是蒸、煮、炖,并且严格按照营养学标准摄入相关营养。“我们在舱内包过饺子、做过月饼,在里面做饭是一种乐趣,当你用自己种植的粮食和蔬菜做出以为做不出来的食物时,会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会开心好一阵子。”刘佃磊说。

志愿者喝的水是植物蒸腾作用回收的冷凝水,饮用前经过多次生物处理和膜过滤,质量比饮水机的水要好很多。他们按时起床、睡觉,按时吃饭、工作,严格遵守健康作息规律。  (新华社)


编辑:林明锋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