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文化突破 广州龙舟既国际又时尚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朱清海 发表时间:2018-06-13 08:47

  ■6月12日,广州市天河区车陂村举办龙舟比赛,12支队伍同场竞技。

  ■龙舟队的队员们全神贯注,力量感十足。

  传统龙舟赛邀请“外人”参加

  “私人龙舟队”盛行,90后迷上龙舟模型定制

  ■统筹: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李应华 邓毅富 谢源源 ■摄影: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到了,赛龙舟、吃龙船饭,甚至龙船水,又成为广州市民的热门话题。今年有哪些不容错过的龙舟景?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广州各区都有村(居)街(镇)举行传统的龙船活动,不过参与者突破了“本地”的范畴。比如6月18日(端午节当天),海珠湿地二期将举行声势浩大的龙舟竞渡,吸引本地村社、高校企业和国际友人共30多支龙舟队伍参加;更值得一提的是,龙船文化开始突破节庆文化的范畴,走向现代化。比如“私人龙舟队”盛行,有90后迷上了龙舟模型定制。岭南文化研究者梁凤莲认为,政府、市民、民间机构应携手把龙舟活动打造成广州文化活动的大IP。

  【传统篇】

  村民外国人高校师生 同舟竞渡不再分彼此

  从6月初开始,广州市各区就已经有不少传统的端午节庆活动开锣,到了6月中旬,这些传统活动进入高潮。

  ●海珠区

  凤阳街百名来穗人员首次登龙舟

  6月8日,海珠区凤阳街举行“粽香满凤阳,龙舟共体验”活动,100名来穗人员首次走进本地的祠堂,和村民一起包粽子、吃龙船饭。“粽子年年都吃,登龙舟、吃龙船饭还是第一次。”在广州工作了10年的朱先生说,每年端午,他有空都会去“凑热闹”。

  位于海珠区的海珠湿地公园去年举行了首次龙舟活动,今年的龙船景规模更大。“除了招景探亲,龙舟竞渡更精彩。”海珠联滘传统文化协会会长陈铭源告诉新快报记者,6月18日上午,将分混合组(男女搭配)、邀请组和学生组展开竞渡,下午进行公开组龙舟竞渡。今年最大的亮点在于,参与竞渡的既有来自本地村社的龙舟,也有来自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航海学院等高校和企业,以及国际友人组成的龙舟队伍。同时,该协会还在全区范围内招募“高手”,组建了一支海珠联队备战今年的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

  ●天河区

  车陂街龙舟赛龙船饭已走向世界

  而在6月12日上午,由天河区车陂街道办事处等单位主办的“一水同舟 全情共享”国际龙舟文化节“竞渡龙溪”如期举行,率先拉开全城龙船季的大幕。

  新快报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在龙舟竞渡开始前一个多小时,河涌上就已有数条龙舟进行“热身”训练。“早上7点多就来啦。”一名光脚上岸小歇的龙舟队员说,他和其他队员每年都来“扒龙舟”,不过平时划的不是村里的“老龙”,而是玩自己的小型龙舟。

  上午10时,齐装满员的12支龙舟队伍分两两一组进行了首轮竞渡,在预赛中胜出的6支队伍晋级决赛。经过激烈角逐,“范阳简”“东平梁”“武功苏”等龙舟队伍最终分别获得了前三名。

  在广州,说到龙舟文化就绕不开车陂村。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车陂龙舟赛自1978年恢复后,迄今没有间断。车陂村有郝、苏、王、梁、简、黄、黎、麦、马九大姓氏,组成12个龙船会。目前全村拥有48艘龙舟,其中最古老的龙舟“东坡号”已有150岁,由上好的铁楸木打造而成,至今仍然可以使用,而且是每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必定要邀请的大咖。

  今年,天河车陂将举行“一水同舟”国际龙舟文化节系列活动。据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相关负责人介绍,6月12日,车陂村将举办传统的龙舟赛,以及龙舟招景活动。6月16日在车陂公园举行招景盛会,6月18日(端午节)将举行民俗节目大汇演等活动。9月30日至10月2日,车陂村将举行国际龙舟友谊赛和全球龙船饭。

  ●白云区

  老龙健在 三百年“乡亲”情也不变

  白云区也有传统的龙舟活动。新快报记者了解到, 6月14日(农历五月初一)在位于白云区的流溪河蚌湖河段有“蚌湖景”,蚌湖村将出动6条长龙和6条短龙竞渡,来自石马、鸦岗、鹤亭等地的龙舟将参加竞渡。竞渡前,蚌湖村要宴请远道而来的鸦岗乡亲,好好聚一聚。6月16日流溪河鸦湖河段有“鸦湖景”,当天10时至17时,龙舟活动将以自由竞渡的方式进行。

  提到白云区的龙舟,就不得不提人和镇蚌湖村与石门街鸦岗村通过龙舟结谊的佳话。鸦岗村年近八旬的老“扒仔”何结贤介绍,根据传说,300多年前的一个端午节,蚌湖村与鸦岗村的两条龙舟到佛山南海参加会景,回途经过石门江面时突遇风浪,情况危急。鸦岗村距离石门海面不远,当地村民熟悉河道情况,于是出动龙舟援助蚌湖龙舟。自此,两地通过龙舟会景结下了深情厚谊,经常相互走动,互称“乡亲”。

  鸦岗村现存的一条坤甸木龙舟已有超过百年历史,见证了鸦岗、蚌湖两村互相扶持共渡难关的情谊。

  传统的龙舟是用红木做的,这种用“坤甸”红木做的龙舟重达四五千斤,龙舟的船头一般有一名村民负责跳跃挥旗,指挥“扒仔”,这个角色被称为“跳头”。

  何结贤是鸦岗村最年长的龙舟划手之一。他介绍,近年来为了让龙舟速度更快,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许多龙舟队都改成杉木船,每条只有一千多斤重,基本上不跳船头,怕损坏龙船。何结贤回忆,他16岁就开始划龙舟了,以前每次出龙他都负责“跳船头”。“现在船头的人只会挥旗,大胆的就站在原地用力抖几下,远没有我们以前‘沙胆’了。”何结贤自豪地说。

1  2  


编辑: 宝厷
数字报

节庆文化突破 广州龙舟既国际又时尚

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朱清海  2018-06-13

  ■6月12日,广州市天河区车陂村举办龙舟比赛,12支队伍同场竞技。

  ■龙舟队的队员们全神贯注,力量感十足。

  传统龙舟赛邀请“外人”参加

  “私人龙舟队”盛行,90后迷上龙舟模型定制

  ■统筹: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李应华 邓毅富 谢源源 ■摄影: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到了,赛龙舟、吃龙船饭,甚至龙船水,又成为广州市民的热门话题。今年有哪些不容错过的龙舟景?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广州各区都有村(居)街(镇)举行传统的龙船活动,不过参与者突破了“本地”的范畴。比如6月18日(端午节当天),海珠湿地二期将举行声势浩大的龙舟竞渡,吸引本地村社、高校企业和国际友人共30多支龙舟队伍参加;更值得一提的是,龙船文化开始突破节庆文化的范畴,走向现代化。比如“私人龙舟队”盛行,有90后迷上了龙舟模型定制。岭南文化研究者梁凤莲认为,政府、市民、民间机构应携手把龙舟活动打造成广州文化活动的大IP。

  【传统篇】

  村民外国人高校师生 同舟竞渡不再分彼此

  从6月初开始,广州市各区就已经有不少传统的端午节庆活动开锣,到了6月中旬,这些传统活动进入高潮。

  ●海珠区

  凤阳街百名来穗人员首次登龙舟

  6月8日,海珠区凤阳街举行“粽香满凤阳,龙舟共体验”活动,100名来穗人员首次走进本地的祠堂,和村民一起包粽子、吃龙船饭。“粽子年年都吃,登龙舟、吃龙船饭还是第一次。”在广州工作了10年的朱先生说,每年端午,他有空都会去“凑热闹”。

  位于海珠区的海珠湿地公园去年举行了首次龙舟活动,今年的龙船景规模更大。“除了招景探亲,龙舟竞渡更精彩。”海珠联滘传统文化协会会长陈铭源告诉新快报记者,6月18日上午,将分混合组(男女搭配)、邀请组和学生组展开竞渡,下午进行公开组龙舟竞渡。今年最大的亮点在于,参与竞渡的既有来自本地村社的龙舟,也有来自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航海学院等高校和企业,以及国际友人组成的龙舟队伍。同时,该协会还在全区范围内招募“高手”,组建了一支海珠联队备战今年的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

  ●天河区

  车陂街龙舟赛龙船饭已走向世界

  而在6月12日上午,由天河区车陂街道办事处等单位主办的“一水同舟 全情共享”国际龙舟文化节“竞渡龙溪”如期举行,率先拉开全城龙船季的大幕。

  新快报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在龙舟竞渡开始前一个多小时,河涌上就已有数条龙舟进行“热身”训练。“早上7点多就来啦。”一名光脚上岸小歇的龙舟队员说,他和其他队员每年都来“扒龙舟”,不过平时划的不是村里的“老龙”,而是玩自己的小型龙舟。

  上午10时,齐装满员的12支龙舟队伍分两两一组进行了首轮竞渡,在预赛中胜出的6支队伍晋级决赛。经过激烈角逐,“范阳简”“东平梁”“武功苏”等龙舟队伍最终分别获得了前三名。

  在广州,说到龙舟文化就绕不开车陂村。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车陂龙舟赛自1978年恢复后,迄今没有间断。车陂村有郝、苏、王、梁、简、黄、黎、麦、马九大姓氏,组成12个龙船会。目前全村拥有48艘龙舟,其中最古老的龙舟“东坡号”已有150岁,由上好的铁楸木打造而成,至今仍然可以使用,而且是每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必定要邀请的大咖。

  今年,天河车陂将举行“一水同舟”国际龙舟文化节系列活动。据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相关负责人介绍,6月12日,车陂村将举办传统的龙舟赛,以及龙舟招景活动。6月16日在车陂公园举行招景盛会,6月18日(端午节)将举行民俗节目大汇演等活动。9月30日至10月2日,车陂村将举行国际龙舟友谊赛和全球龙船饭。

  ●白云区

  老龙健在 三百年“乡亲”情也不变

  白云区也有传统的龙舟活动。新快报记者了解到, 6月14日(农历五月初一)在位于白云区的流溪河蚌湖河段有“蚌湖景”,蚌湖村将出动6条长龙和6条短龙竞渡,来自石马、鸦岗、鹤亭等地的龙舟将参加竞渡。竞渡前,蚌湖村要宴请远道而来的鸦岗乡亲,好好聚一聚。6月16日流溪河鸦湖河段有“鸦湖景”,当天10时至17时,龙舟活动将以自由竞渡的方式进行。

  提到白云区的龙舟,就不得不提人和镇蚌湖村与石门街鸦岗村通过龙舟结谊的佳话。鸦岗村年近八旬的老“扒仔”何结贤介绍,根据传说,300多年前的一个端午节,蚌湖村与鸦岗村的两条龙舟到佛山南海参加会景,回途经过石门江面时突遇风浪,情况危急。鸦岗村距离石门海面不远,当地村民熟悉河道情况,于是出动龙舟援助蚌湖龙舟。自此,两地通过龙舟会景结下了深情厚谊,经常相互走动,互称“乡亲”。

  鸦岗村现存的一条坤甸木龙舟已有超过百年历史,见证了鸦岗、蚌湖两村互相扶持共渡难关的情谊。

  传统的龙舟是用红木做的,这种用“坤甸”红木做的龙舟重达四五千斤,龙舟的船头一般有一名村民负责跳跃挥旗,指挥“扒仔”,这个角色被称为“跳头”。

  何结贤是鸦岗村最年长的龙舟划手之一。他介绍,近年来为了让龙舟速度更快,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许多龙舟队都改成杉木船,每条只有一千多斤重,基本上不跳船头,怕损坏龙船。何结贤回忆,他16岁就开始划龙舟了,以前每次出龙他都负责“跳船头”。“现在船头的人只会挥旗,大胆的就站在原地用力抖几下,远没有我们以前‘沙胆’了。”何结贤自豪地说。

1  2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