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科技重奖引人才东南飞 第一资源筑智造新高地

来源:金羊网 作者:陈强、林丹、马化展 发表时间:2018-06-20 06:20


1992年,珠海首开全国重奖科技人才先河 何华景摄

箴言簿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本版采写/金羊网记者 陈强 林丹 马化展

2018年,“珠海英才计划”重磅推出,未来五年计划斥资67亿元集聚人才,新引进创新创业团队最高资助1亿元,在全国首创给连续工作十年的人才赠送住房50%产权……这座城市求贤若渴,掷地有声地发出了广聚天下英才的诚意。

这一幕与26年前的开先河之举遥相呼应——

1992年,“珠海科技重奖”轰动全国。其时,年轻的珠海意识到,建设特区经济,须依靠科技进步,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吸引人才是关键。为此,珠海在全国首次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价值29万元的轿车、三房一厅的房子、高达上百万元的奖金……如此丰厚罕见的奖励,使这座城市求才的决心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

数十载风云变幻、时代变迁,不变的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实干精神。珠海不遗余力引才引智之举,正是南粤热土重才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四十年,广东由一个经济偏落后的省份一跃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正是凭借“人才引领”这一关键“招式”,吸引万千人才前来创业就业,一次次缔造“孔雀东南飞”盛况——

上世纪80年代,人才流动率先在广东出现。诸多“星期六工程师”冒险下乡,帮助珠三角“洗脚上田”的农民解决技术难题,助力乡镇企业发展壮大。与此同时,广东大胆冲破传统体制对人才的束缚,率先打破“统包统配”,推出开风气之先的引才政策,吸引大量人才南下。

上世纪90年代,珠海首创科技重奖后,广东掀起了重奖科技人才的浪潮。全省采取较为开放的人口政策,放宽专业人员户口迁入,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营造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风气,开创了“人才争相来广东”的喜人局面。

世纪之交,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向内陆延伸,广东在引才聚才上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此时,广东加快了人事制度改革步伐,为人才资源开发提供制度保障,努力营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继续保持了强大的人才吸引力、竞争力。

2008年,正逢“金融海啸”之时,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向全国觅揽英才。其中,“南粤功勋奖”每人奖励3000万元的重磅新政,更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反响。据广东省科技创新监测研究中心统计,2010年至2012年广东省级人才政策数量达43项之多,对人才之重视可见一斑。

如今,站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驱动,而撬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正是人才资源、智力要素。近年来,在深化改革中,广东不断强化人才战略,出台多种引才纳才新政,打造全球人才高地。以海纳八方英才,支撑“四个走在全国前列”。

数据显示,2017年,广东常住人口净增170万人,净增量居全国第一;2017年,广东常住人口总量达11169万人,位居全国之首,占全国人口的8.03%,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黄金累千,不如一贤。”当前,产业加速转型,高素质人口加快集聚,引“孔雀东南飞”的热潮正再一次在南粤大地上掀起。

当年的“星期六工程师”陈贤惠 陈文笔摄

口述史

“星期六工程师”

从偷偷摸摸到堂堂正正

“当年科技人员业余兼职是‘大逆不道’,有人说‘哪有吃国家的饭,节假日就到外面发个人财的道理?’”时隔三十多年,如今已耄耋之年的《羊城晚报》著名记者刘婉玲回忆,其时“炒更”现象引发巨大争议,有人因此还挨整甚至坐牢。然而,对这些兼职的科技人员,一些乡镇企业厂长却深怀感激之情,他们看到的是“(兼职工程师)用技术救活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工厂”,“一个好主意使一家乡镇企业的产品升值”。

如何定义及评价这个群体?“我要找出切合实际的答案。”刘婉玲说。当时,她赶到了顺德、南海一些乡镇必经的龙江渡口,守在渡船上两个傍晚,只要看到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就上前攀谈,且绝不打听其姓名和单位。

功夫不负有心人,鲜活的故事有了:有的科技人员流着泪接受采访;有人说,自己到企业里“炒更”两三年,连名字都不敢说;有人拿到一点微薄报酬就赶紧存进银行,生怕“东窗事发”……

“一些工程师向我倾诉了他们的‘苦衷’:科技人员当然首先要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哪有凤凰不想在自己窝里下蛋的?在节假日兼职是迫于无奈啊!广州某大厂工程技术人员数以百计,人浮于事,本来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设计图纸,却让几个人摊着干。”刘婉玲记得,一些中年科技人员说起这个问题时,心情尤其激动,曾虚度黄金年华的他们,都想在专业上做“最后”的“发挥”。

一边是广州一些研究所人浮于事,科技人才无施展舞台;一边是珠三角乡镇企业处于起飞阶段,正急需科技人才助力。刘婉玲感到,我们应当为这群“星期六工程师”正名。

1985年5月11日,羊城晚报头版头条刊登《从“星期六工程师”引出的……》一稿,掀起了一股为“星期六工程师”正名的舆论浪潮,使他们得以堂堂正正地开展兼职工作。当时国家科委一位负责人在一次全国性会议上说:“星期六工程师”,是广东的一大发明。

风云录

1983

广东成立全国首家省级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率先突破“统包统配”体制束缚

1992

珠海在全国首次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

1994

全国第一个“科学家新村”——珠海西区金海岸科学家新村落成

2005

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8个市正式签署《珠三角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合作协议》

2008

广东出台《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其中,“南粤功勋奖”每人重奖3000万元,引起广泛反响

2009

广东首次面向海内外引进创新科研团队、领军人才。由政府主导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做法,在全国属首创

2013

珠海发布人才工作条例,这是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颁布之后的第一部地方性人才立法

2016

广州出台实施了包括“人才绿卡制度”在内的产业领军人才“1+4”政策,打破地域户籍等限制柔性引才

2017

广东出台《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首创在高校、科研机构、三甲医院创建博士工作站,促进产学研合作,帮助中小型科技企业解决科技攻关、加快成果转化

2018

珠海推出重磅引才新措“珠海英才计划”,并在全国首创给连续工作十年的人才赠送住房50%产权

部分资料参考:

广东省情信息库“广东大事记”

1  2  


编辑:宝厷
数字报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科技重奖引人才东南飞 第一资源筑智造新高地

金羊网  作者:陈强、林丹、马化展  2018-06-20


1992年,珠海首开全国重奖科技人才先河 何华景摄

箴言簿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本版采写/金羊网记者 陈强 林丹 马化展

2018年,“珠海英才计划”重磅推出,未来五年计划斥资67亿元集聚人才,新引进创新创业团队最高资助1亿元,在全国首创给连续工作十年的人才赠送住房50%产权……这座城市求贤若渴,掷地有声地发出了广聚天下英才的诚意。

这一幕与26年前的开先河之举遥相呼应——

1992年,“珠海科技重奖”轰动全国。其时,年轻的珠海意识到,建设特区经济,须依靠科技进步,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吸引人才是关键。为此,珠海在全国首次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价值29万元的轿车、三房一厅的房子、高达上百万元的奖金……如此丰厚罕见的奖励,使这座城市求才的决心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

数十载风云变幻、时代变迁,不变的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实干精神。珠海不遗余力引才引智之举,正是南粤热土重才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四十年,广东由一个经济偏落后的省份一跃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正是凭借“人才引领”这一关键“招式”,吸引万千人才前来创业就业,一次次缔造“孔雀东南飞”盛况——

上世纪80年代,人才流动率先在广东出现。诸多“星期六工程师”冒险下乡,帮助珠三角“洗脚上田”的农民解决技术难题,助力乡镇企业发展壮大。与此同时,广东大胆冲破传统体制对人才的束缚,率先打破“统包统配”,推出开风气之先的引才政策,吸引大量人才南下。

上世纪90年代,珠海首创科技重奖后,广东掀起了重奖科技人才的浪潮。全省采取较为开放的人口政策,放宽专业人员户口迁入,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营造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风气,开创了“人才争相来广东”的喜人局面。

世纪之交,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向内陆延伸,广东在引才聚才上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此时,广东加快了人事制度改革步伐,为人才资源开发提供制度保障,努力营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继续保持了强大的人才吸引力、竞争力。

2008年,正逢“金融海啸”之时,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向全国觅揽英才。其中,“南粤功勋奖”每人奖励3000万元的重磅新政,更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反响。据广东省科技创新监测研究中心统计,2010年至2012年广东省级人才政策数量达43项之多,对人才之重视可见一斑。

如今,站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驱动,而撬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正是人才资源、智力要素。近年来,在深化改革中,广东不断强化人才战略,出台多种引才纳才新政,打造全球人才高地。以海纳八方英才,支撑“四个走在全国前列”。

数据显示,2017年,广东常住人口净增170万人,净增量居全国第一;2017年,广东常住人口总量达11169万人,位居全国之首,占全国人口的8.03%,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黄金累千,不如一贤。”当前,产业加速转型,高素质人口加快集聚,引“孔雀东南飞”的热潮正再一次在南粤大地上掀起。

当年的“星期六工程师”陈贤惠 陈文笔摄

口述史

“星期六工程师”

从偷偷摸摸到堂堂正正

“当年科技人员业余兼职是‘大逆不道’,有人说‘哪有吃国家的饭,节假日就到外面发个人财的道理?’”时隔三十多年,如今已耄耋之年的《羊城晚报》著名记者刘婉玲回忆,其时“炒更”现象引发巨大争议,有人因此还挨整甚至坐牢。然而,对这些兼职的科技人员,一些乡镇企业厂长却深怀感激之情,他们看到的是“(兼职工程师)用技术救活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工厂”,“一个好主意使一家乡镇企业的产品升值”。

如何定义及评价这个群体?“我要找出切合实际的答案。”刘婉玲说。当时,她赶到了顺德、南海一些乡镇必经的龙江渡口,守在渡船上两个傍晚,只要看到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就上前攀谈,且绝不打听其姓名和单位。

功夫不负有心人,鲜活的故事有了:有的科技人员流着泪接受采访;有人说,自己到企业里“炒更”两三年,连名字都不敢说;有人拿到一点微薄报酬就赶紧存进银行,生怕“东窗事发”……

“一些工程师向我倾诉了他们的‘苦衷’:科技人员当然首先要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哪有凤凰不想在自己窝里下蛋的?在节假日兼职是迫于无奈啊!广州某大厂工程技术人员数以百计,人浮于事,本来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设计图纸,却让几个人摊着干。”刘婉玲记得,一些中年科技人员说起这个问题时,心情尤其激动,曾虚度黄金年华的他们,都想在专业上做“最后”的“发挥”。

一边是广州一些研究所人浮于事,科技人才无施展舞台;一边是珠三角乡镇企业处于起飞阶段,正急需科技人才助力。刘婉玲感到,我们应当为这群“星期六工程师”正名。

1985年5月11日,羊城晚报头版头条刊登《从“星期六工程师”引出的……》一稿,掀起了一股为“星期六工程师”正名的舆论浪潮,使他们得以堂堂正正地开展兼职工作。当时国家科委一位负责人在一次全国性会议上说:“星期六工程师”,是广东的一大发明。

风云录

1983

广东成立全国首家省级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率先突破“统包统配”体制束缚

1992

珠海在全国首次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

1994

全国第一个“科学家新村”——珠海西区金海岸科学家新村落成

2005

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8个市正式签署《珠三角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合作协议》

2008

广东出台《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其中,“南粤功勋奖”每人重奖3000万元,引起广泛反响

2009

广东首次面向海内外引进创新科研团队、领军人才。由政府主导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的做法,在全国属首创

2013

珠海发布人才工作条例,这是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颁布之后的第一部地方性人才立法

2016

广州出台实施了包括“人才绿卡制度”在内的产业领军人才“1+4”政策,打破地域户籍等限制柔性引才

2017

广东出台《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首创在高校、科研机构、三甲医院创建博士工作站,促进产学研合作,帮助中小型科技企业解决科技攻关、加快成果转化

2018

珠海推出重磅引才新措“珠海英才计划”,并在全国首创给连续工作十年的人才赠送住房50%产权

部分资料参考:

广东省情信息库“广东大事记”

1  2  


编辑:宝厷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