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深圳渔民村四十年蜕变 在创新发展道路上再走新路

来源:金羊网 作者:林园 宋毅 发表时间:2018-07-27 06:10

渔民村的发展史,是深圳特区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的缩影 记者王磊摄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这是全国第一个“万元户村”,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批村办股份制公司

金羊网记者 林园 宋毅

渔民村紧邻罗湖口岸,与香港仅一河之隔。改革开放初期,渔民村利用地理优势和特区政策,引入香港工厂在村里投产,到1981年渔民村的集体收入达到60多万元,在全国率先成为“万元户村”。1992年,村集体成立深圳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批村办股份制公司,村民人人得到分红,如今渔民村每户家庭年收入约7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约1000万元。9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增多,村里违章抢建成风,2001年深圳市将渔民村列为“城中村改造”试点,2004年建成了现代化花园式社区,成为“城中村改造”的成功典范。渔民村的发展史,是深圳特区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的缩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有力证明。邓小平同志和胡锦涛同志分别在1984年和2010年视察渔民村。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渔民村视察时表示,希望渔民村人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再走出新路。

深圳罗湖渔民村

威水史

邓小平肯定了村里的共同富裕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潮在全国兴起,在南海翻涌。边陲之地的渔民村,在1979年进行了一次村民选举。当时的生产队副队长邓志标当选村主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用合作养鱼攒的钱买了一台推土机。就是这台推土机,在荒滩上推出大片鱼塘,后来又“推”出一辆辆汽车,一袋袋票子、一栋栋别墅,直到1981年“推出”全国第一个“万元户村”。不过,富起来之后的路该如何走,这也让村民产生了疑虑。

1984年1月25日清晨,邓志标接到通知说有中央首长来视察。临到中午,远远一队小车驶来,大家赶紧列队过去迎接。中间一辆中巴车门打开,第一个走出来的是邓小平。在渔民村,邓小平参观了村委会、文化室,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给邓小平留下很深的印象,邓小平说:“从今天的情况来看,证明我们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询问当时的罗湖区委书记汤锦森,村民还有没有什么困难和问题。汤锦森如实说,现在特区改革开放的政策深入人心,但是人们总是担心政策会变。邓小平沉思了一会,回答说:“政策是肯定会变的,但不会朝坏的方面变,只会朝好的方面变。”就是这句话,给了全村人信心。

198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年份。“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议,曾让包括渔民村在内的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承受着莫大的压力。正在这个当口,邓小平视察渔民村时说的话给大家吃了“定心丸”。

新征程

推进股权改革,打造现代企业

1992年,深圳特区推进农村城市化,渔民村村集体成立股份公司———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渔丰实业),这是全国第一批村办股份制公司。股份公司成立之初,村集体资产只有800万元,而今这个数字涨到4.8亿多元,集体经济年收入约1000万元。

资产扩大的背后,企业也在不断地升级换代。在现代企业发展管理中,原来的规则难以和时代相匹配:首先出现了股东老龄化,其次是股权分配不均等问题。2014年,根据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股份合作公司试点改革的指导意见》,罗湖区把渔民村等6家单位进行股份合作公司改革试点。其中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改革方向是探索股权改革、转型发展、规范监管、政企社企分开改革等。股改打破了股权改革动不得的僵局,让股东“生不增,死不减”成为历史,有效调动股东和社会资源合作的积极性,给渔丰公司的社区建设、创收增收奠定了基础。

渔丰实业副董事长、渔丰物业总经理吴颂球透露,公司目前是第四代领导班子,近期董事会还将进行换届,继续引入年轻人员,“不损害现有资产的情况下向外扩张”。

自筹资金改造,树起城中村典范

由于最初规划设计考虑不够细致,加上后来一些村民为了增加出租面积而加建楼层,渔民村内曾“握手楼”众多,电线纵横,排水不畅。生活与投资环境恶化,使得旧村整体改造十分迫切。

1999年,村干部们与村民反复商量,最终决定自筹资金1亿多元,把旧“别墅”全部推倒重建,用“五统一”办法: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统一管理。2000年,罗湖区将渔民村旧村改造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邓志标回忆,当时,多位市领导前来调研,罗湖区领导还在渔民村住了好几天。

旧楼推倒,新楼拔地而起。2002年12月30日,新楼群封顶。渔民村成为深圳第一家自己要求重建家园的村庄,它在深圳创造出“股份公司自己组织改造、村民自筹资金”的独特改造模式。

在融入大都市的过程中,渔民村也保留下自己的特色。渔民村内建有一条350米的文化艺术长廊。文化长廊由20幅铜铸浮雕组成,形象地演绎了渔民村近百年的历史变迁。长廊尽头是村史博物馆,让后代不忘历史。

亲历者

渔民村原村委会主任邓志标:

改革开放让渔民村“如鱼得水”

“从前我们的日子可没这么好,一大家子的人住在船上,吃喝拉撒都在上面。”邓志标是渔民村原村委会主任,而今年迈的他,每天下午会拄着拐杖,到村里的文化室喝茶。谈及今昔对比,感慨连连。当时渔民被称为“水流柴”,意指以船为家,四海漂流,就像大海里的一段枯枝,从一个地方漂到另一个地方。如今,“水流柴”不仅上了岸,而且过上了令人艳羡的生活。

文化室装修得古色古香,门上挂着“渔人码头”四个字。“渔民码头”的墙上,还挂着当年邓小平视察渔民村、与干部群众亲切交谈的照片。照片中最左的人就是邓志标,“邓小平同志视察后,渔民村名气更大了,外来投资更多了,直到现在没有衰落过。现在家家户户存款都超百万。”邓志标介绍。

改革开放,让渔民村村民“如鱼得水”。当时随着深圳的发展,城市建设需要很多河沙,村民们就开挖河沙。当时深圳的很多建筑,如国贸、国商、亚洲大酒店及深圳体育馆等,都用的是渔民村供应的沙子。“水路”跑得快,“陆路”也完全没闲着,村民跑运输、建工厂、做生意、开茶楼、办饭店,赚得盆满钵满。也因此,村民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不仅家家住上了洋楼,每户家里还有电饭煲、电冰箱、电视机这“三大件”。

编辑: 宝厷
数字报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深圳渔民村四十年蜕变 在创新发展道路上再走新路

金羊网  作者:林园 宋毅  2018-07-27

渔民村的发展史,是深圳特区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的缩影 记者王磊摄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这是全国第一个“万元户村”,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批村办股份制公司

金羊网记者 林园 宋毅

渔民村紧邻罗湖口岸,与香港仅一河之隔。改革开放初期,渔民村利用地理优势和特区政策,引入香港工厂在村里投产,到1981年渔民村的集体收入达到60多万元,在全国率先成为“万元户村”。1992年,村集体成立深圳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批村办股份制公司,村民人人得到分红,如今渔民村每户家庭年收入约7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约1000万元。9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增多,村里违章抢建成风,2001年深圳市将渔民村列为“城中村改造”试点,2004年建成了现代化花园式社区,成为“城中村改造”的成功典范。渔民村的发展史,是深圳特区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的缩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有力证明。邓小平同志和胡锦涛同志分别在1984年和2010年视察渔民村。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渔民村视察时表示,希望渔民村人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再走出新路。

深圳罗湖渔民村

威水史

邓小平肯定了村里的共同富裕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潮在全国兴起,在南海翻涌。边陲之地的渔民村,在1979年进行了一次村民选举。当时的生产队副队长邓志标当选村主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用合作养鱼攒的钱买了一台推土机。就是这台推土机,在荒滩上推出大片鱼塘,后来又“推”出一辆辆汽车,一袋袋票子、一栋栋别墅,直到1981年“推出”全国第一个“万元户村”。不过,富起来之后的路该如何走,这也让村民产生了疑虑。

1984年1月25日清晨,邓志标接到通知说有中央首长来视察。临到中午,远远一队小车驶来,大家赶紧列队过去迎接。中间一辆中巴车门打开,第一个走出来的是邓小平。在渔民村,邓小平参观了村委会、文化室,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给邓小平留下很深的印象,邓小平说:“从今天的情况来看,证明我们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询问当时的罗湖区委书记汤锦森,村民还有没有什么困难和问题。汤锦森如实说,现在特区改革开放的政策深入人心,但是人们总是担心政策会变。邓小平沉思了一会,回答说:“政策是肯定会变的,但不会朝坏的方面变,只会朝好的方面变。”就是这句话,给了全村人信心。

198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年份。“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议,曾让包括渔民村在内的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承受着莫大的压力。正在这个当口,邓小平视察渔民村时说的话给大家吃了“定心丸”。

新征程

推进股权改革,打造现代企业

1992年,深圳特区推进农村城市化,渔民村村集体成立股份公司———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渔丰实业),这是全国第一批村办股份制公司。股份公司成立之初,村集体资产只有800万元,而今这个数字涨到4.8亿多元,集体经济年收入约1000万元。

资产扩大的背后,企业也在不断地升级换代。在现代企业发展管理中,原来的规则难以和时代相匹配:首先出现了股东老龄化,其次是股权分配不均等问题。2014年,根据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股份合作公司试点改革的指导意见》,罗湖区把渔民村等6家单位进行股份合作公司改革试点。其中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改革方向是探索股权改革、转型发展、规范监管、政企社企分开改革等。股改打破了股权改革动不得的僵局,让股东“生不增,死不减”成为历史,有效调动股东和社会资源合作的积极性,给渔丰公司的社区建设、创收增收奠定了基础。

渔丰实业副董事长、渔丰物业总经理吴颂球透露,公司目前是第四代领导班子,近期董事会还将进行换届,继续引入年轻人员,“不损害现有资产的情况下向外扩张”。

自筹资金改造,树起城中村典范

由于最初规划设计考虑不够细致,加上后来一些村民为了增加出租面积而加建楼层,渔民村内曾“握手楼”众多,电线纵横,排水不畅。生活与投资环境恶化,使得旧村整体改造十分迫切。

1999年,村干部们与村民反复商量,最终决定自筹资金1亿多元,把旧“别墅”全部推倒重建,用“五统一”办法: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分配,统一管理。2000年,罗湖区将渔民村旧村改造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邓志标回忆,当时,多位市领导前来调研,罗湖区领导还在渔民村住了好几天。

旧楼推倒,新楼拔地而起。2002年12月30日,新楼群封顶。渔民村成为深圳第一家自己要求重建家园的村庄,它在深圳创造出“股份公司自己组织改造、村民自筹资金”的独特改造模式。

在融入大都市的过程中,渔民村也保留下自己的特色。渔民村内建有一条350米的文化艺术长廊。文化长廊由20幅铜铸浮雕组成,形象地演绎了渔民村近百年的历史变迁。长廊尽头是村史博物馆,让后代不忘历史。

亲历者

渔民村原村委会主任邓志标:

改革开放让渔民村“如鱼得水”

“从前我们的日子可没这么好,一大家子的人住在船上,吃喝拉撒都在上面。”邓志标是渔民村原村委会主任,而今年迈的他,每天下午会拄着拐杖,到村里的文化室喝茶。谈及今昔对比,感慨连连。当时渔民被称为“水流柴”,意指以船为家,四海漂流,就像大海里的一段枯枝,从一个地方漂到另一个地方。如今,“水流柴”不仅上了岸,而且过上了令人艳羡的生活。

文化室装修得古色古香,门上挂着“渔人码头”四个字。“渔民码头”的墙上,还挂着当年邓小平视察渔民村、与干部群众亲切交谈的照片。照片中最左的人就是邓志标,“邓小平同志视察后,渔民村名气更大了,外来投资更多了,直到现在没有衰落过。现在家家户户存款都超百万。”邓志标介绍。

改革开放,让渔民村村民“如鱼得水”。当时随着深圳的发展,城市建设需要很多河沙,村民们就开挖河沙。当时深圳的很多建筑,如国贸、国商、亚洲大酒店及深圳体育馆等,都用的是渔民村供应的沙子。“水路”跑得快,“陆路”也完全没闲着,村民跑运输、建工厂、做生意、开茶楼、办饭店,赚得盆满钵满。也因此,村民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不仅家家住上了洋楼,每户家里还有电饭煲、电冰箱、电视机这“三大件”。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