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邑深呼吸】解密民国时期“东莞县政府”旧址内幕

来源:羊城派 作者:吴雨洁 发表时间:2018-09-05 23:10

  在东莞樟木头镇,就坐落着一座民国时期东莞县政府旧址,历经沧桑,述说历史故事

  文/羊城派记者 谢颖

  图/视频 羊城派记者 王俊伟

  9月,位于樟木头镇石马河畔的养贤学校开学了,一批中小学新生开启了求学之旅。而沿着养贤学校校门口直行数十米,在绿树围绕下,伫立着一栋白色外墙建筑,写着“养贤学校图书馆”几个大字。

抗战时期的临时政府所在,如今是小学的图书馆

  这栋建筑却有着晚晴的建筑风格,原来这曾是民国时期“东莞县政府的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它变换了另一个身份,一直静静地矗立在养贤学校的校园里。

谁曾想过这座不起眼的图书馆小楼,竟是当年的县政府

  樟木头一度成为东莞县的政治中心

  说起红色旅游,东莞不乏优良资源。

  在东莞樟木头镇,就坐落着一座民国时期东莞县政府旧址,历经沧桑,述说历史故事。

  如果不是樟木头石新社区人,也许你很难找到它,因为它在养贤学校内,现在的新身份是一间“图书馆”。

  走进樟木头镇石新社区,沿着养贤路到养贤学校门口,映入眼帘的是几棵上了年纪的香樟树,苍劲的树干在嫩绿的叶子映衬下格外显眼。而树的背后静静地伫立一栋白色外墙的建筑,这里挂着多个牌匾,是2012年8月被东莞市人民政府列入“东莞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单的国民党东莞政府旧址。

如今小楼藏身养贤学校内

  2016年5月,又被樟木头政府授予“旅游景区”牌匾,位列樟城旅游八大景点之一。

  近看建筑,有两层,据相关记载,这是一座具有晚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建于1930年,坐北朝南,建筑总长16.6米,宽13米,二层廊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前排走廊均为拱形。中间大门,如意纹气派恢宏。正面山花,为凸起三角形镂圆孔,下书“养贤学校图书馆”,柱顶装饰穹庐尖顶。

  绕过小楼后方,可见一条不长的走马廊把小楼与身后的碉楼紧密相连,碉楼名曰“养贤楼”。楼长6.5米、宽5米,高六层17.5米。楼顶的东北、西北两角设有 “燕子窝”墙身还有细小的抢眼,据《樟木头镇志》记载,在抗击日寇的烽火岁月中,这里是东莞县政府的最后堡垒。

  据了解,1938年11月19日,日军向南扫荡,国民党东莞县党部、东莞县政府退出莞城,分别隐蔽于樟木头石马圩承和楼和养贤学校。县政府曾在养贤学校办公5年。樟木头一度成为东莞县的政治中心。

这座曾是国民党县政府旧址的小楼建于1930年

  而一直到1943年,日军打通广九线,樟木头成为半沦陷区,铁路、公路交通中断,县党部、县政府才被迫迁往惠阳县镇隆。

  曾是抗日战争期间的“根据地”

  据石新社区98岁的老人回忆起,在民国时期东莞县政府在这办公之前,这里就已经是一所养贤学校,烽烟战火起,里面的琅琅读书声便因此中断了。

  养贤学校是由石马圩的一些热心教育人士筹建并创办成立,供附近村民念书习字。

  据老人回忆,当年一个学期的学费相当于两三担稻谷了,可人们读书热情高涨。

  对于“养贤学校”名字的由来,也有一段故事。

  据闻,因石马圩的村民大多数是养默祖和育贤祖两大祖先的后裔,故学校取名为“养贤学校”。“养贤学校”四个字也是请当年广东顺德名人梁澄所题写的,润笔费都要1500斤稻谷。

  既是学校,养贤学校可出了哪些名人呢?

  据悉,当年养贤学校学生、抗日将领蔡子培在中山大学就读时,被选为广州市抗日救亡联合会的执行委员,经常把抗日宣传资料带回学校,第一次拿回来的就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这也是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在樟城大地响起。

  抗日战争结束后,养贤学校的旧址还成为了村民们用于学校、开会、宣传的地方,提起这里,石新社区的祖祖辈辈都与之有着千丝百缕的联系。

  如今风韵犹存成“国学”学校

  如今,走进校园里这座“东莞县政府的旧址”,小楼依旧没有荒废,小楼后的碉楼还可以上去,上面留存着斑驳的弹孔。

小楼后面的碉楼内部全是实木楼梯,这里还能看到历史的印记

  据校方介绍,小楼起初为礼堂,供学校开会、议事之用。到上世纪70年代,一旁的新教学楼建起之后还改为教师办公室。

  小楼的建筑风格至今一直保存完好,在充满现代化的校园里,平添了几分古朴的色彩。

小楼顶部的造型充满异域色彩

  据石新社区的人说起,因为挂牌了旅游景点,近年来慕名前来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但这座楼目前还未真正发挥旅游作用,仍在进一步保护中。

  而养贤学校经过前几年的教育整编后,现已是一所私立民办中小学,延续着养贤、育人之用。

  据该校小学部校长雷传明介绍,这里的学子多以新莞人子女居多,学校以“国学”为特色,广受周边家长青睐。

  记者注意到,该校校服其中有一套就是汉服,在2008年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时,这里还模拟开过小型的“中华运动会”,此外,太极操、孝道教育、家长学校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足见校方的用心。

  时光荏苒,养贤学校从建楼创办以来,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已经数不胜数,雷校长说到,之所以用国学育人,正是希望培养出爱国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孩子,正如学校那方碑文《先贤赋》所刻的,见贤思齐。而欲贤达天下,吾辈当共勉之。

  来源|羊城派

  责编|谢红 实习生 吴雨洁

编辑:
数字报

【莞邑深呼吸】解密民国时期“东莞县政府”旧址内幕

羊城派  作者:吴雨洁  2018-09-05

  在东莞樟木头镇,就坐落着一座民国时期东莞县政府旧址,历经沧桑,述说历史故事

  文/羊城派记者 谢颖

  图/视频 羊城派记者 王俊伟

  9月,位于樟木头镇石马河畔的养贤学校开学了,一批中小学新生开启了求学之旅。而沿着养贤学校校门口直行数十米,在绿树围绕下,伫立着一栋白色外墙建筑,写着“养贤学校图书馆”几个大字。

抗战时期的临时政府所在,如今是小学的图书馆

  这栋建筑却有着晚晴的建筑风格,原来这曾是民国时期“东莞县政府的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它变换了另一个身份,一直静静地矗立在养贤学校的校园里。

谁曾想过这座不起眼的图书馆小楼,竟是当年的县政府

  樟木头一度成为东莞县的政治中心

  说起红色旅游,东莞不乏优良资源。

  在东莞樟木头镇,就坐落着一座民国时期东莞县政府旧址,历经沧桑,述说历史故事。

  如果不是樟木头石新社区人,也许你很难找到它,因为它在养贤学校内,现在的新身份是一间“图书馆”。

  走进樟木头镇石新社区,沿着养贤路到养贤学校门口,映入眼帘的是几棵上了年纪的香樟树,苍劲的树干在嫩绿的叶子映衬下格外显眼。而树的背后静静地伫立一栋白色外墙的建筑,这里挂着多个牌匾,是2012年8月被东莞市人民政府列入“东莞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单的国民党东莞政府旧址。

如今小楼藏身养贤学校内

  2016年5月,又被樟木头政府授予“旅游景区”牌匾,位列樟城旅游八大景点之一。

  近看建筑,有两层,据相关记载,这是一座具有晚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建于1930年,坐北朝南,建筑总长16.6米,宽13米,二层廊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前排走廊均为拱形。中间大门,如意纹气派恢宏。正面山花,为凸起三角形镂圆孔,下书“养贤学校图书馆”,柱顶装饰穹庐尖顶。

  绕过小楼后方,可见一条不长的走马廊把小楼与身后的碉楼紧密相连,碉楼名曰“养贤楼”。楼长6.5米、宽5米,高六层17.5米。楼顶的东北、西北两角设有 “燕子窝”墙身还有细小的抢眼,据《樟木头镇志》记载,在抗击日寇的烽火岁月中,这里是东莞县政府的最后堡垒。

  据了解,1938年11月19日,日军向南扫荡,国民党东莞县党部、东莞县政府退出莞城,分别隐蔽于樟木头石马圩承和楼和养贤学校。县政府曾在养贤学校办公5年。樟木头一度成为东莞县的政治中心。

这座曾是国民党县政府旧址的小楼建于1930年

  而一直到1943年,日军打通广九线,樟木头成为半沦陷区,铁路、公路交通中断,县党部、县政府才被迫迁往惠阳县镇隆。

  曾是抗日战争期间的“根据地”

  据石新社区98岁的老人回忆起,在民国时期东莞县政府在这办公之前,这里就已经是一所养贤学校,烽烟战火起,里面的琅琅读书声便因此中断了。

  养贤学校是由石马圩的一些热心教育人士筹建并创办成立,供附近村民念书习字。

  据老人回忆,当年一个学期的学费相当于两三担稻谷了,可人们读书热情高涨。

  对于“养贤学校”名字的由来,也有一段故事。

  据闻,因石马圩的村民大多数是养默祖和育贤祖两大祖先的后裔,故学校取名为“养贤学校”。“养贤学校”四个字也是请当年广东顺德名人梁澄所题写的,润笔费都要1500斤稻谷。

  既是学校,养贤学校可出了哪些名人呢?

  据悉,当年养贤学校学生、抗日将领蔡子培在中山大学就读时,被选为广州市抗日救亡联合会的执行委员,经常把抗日宣传资料带回学校,第一次拿回来的就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这也是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在樟城大地响起。

  抗日战争结束后,养贤学校的旧址还成为了村民们用于学校、开会、宣传的地方,提起这里,石新社区的祖祖辈辈都与之有着千丝百缕的联系。

  如今风韵犹存成“国学”学校

  如今,走进校园里这座“东莞县政府的旧址”,小楼依旧没有荒废,小楼后的碉楼还可以上去,上面留存着斑驳的弹孔。

小楼后面的碉楼内部全是实木楼梯,这里还能看到历史的印记

  据校方介绍,小楼起初为礼堂,供学校开会、议事之用。到上世纪70年代,一旁的新教学楼建起之后还改为教师办公室。

  小楼的建筑风格至今一直保存完好,在充满现代化的校园里,平添了几分古朴的色彩。

小楼顶部的造型充满异域色彩

  据石新社区的人说起,因为挂牌了旅游景点,近年来慕名前来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但这座楼目前还未真正发挥旅游作用,仍在进一步保护中。

  而养贤学校经过前几年的教育整编后,现已是一所私立民办中小学,延续着养贤、育人之用。

  据该校小学部校长雷传明介绍,这里的学子多以新莞人子女居多,学校以“国学”为特色,广受周边家长青睐。

  记者注意到,该校校服其中有一套就是汉服,在2008年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时,这里还模拟开过小型的“中华运动会”,此外,太极操、孝道教育、家长学校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足见校方的用心。

  时光荏苒,养贤学校从建楼创办以来,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已经数不胜数,雷校长说到,之所以用国学育人,正是希望培养出爱国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孩子,正如学校那方碑文《先贤赋》所刻的,见贤思齐。而欲贤达天下,吾辈当共勉之。

  来源|羊城派

  责编|谢红 实习生 吴雨洁

编辑: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