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广东>深度调查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东深供水工程:50多年供水保障香港繁荣稳定

来源:金羊网 作者:张爱丽 严艺文 发表时间:2018-09-13 07:41
分享到


东深供水工程 记者王俊伟摄

保障沿线2400万居民生产生活用水,让香港彻底告别“水荒”

金羊网记者 张爱丽 严艺文

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水源取自东江,跨越东莞和深圳境内,是内地向香港供水的大型调水工程,可谓供港生命水线。上世纪60年代,为解决香港缺水问题,经周恩来总理特批,开始启动建设东深供水工程,工程于1965年1月完成,3月1日开始向港供水。其后,50多年来,东深供水工程一直为香港稳定供水。香港回归以来,1997年至2017年6月底,东深供水工程累计向港供水超140亿立方米,为香港繁荣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威水史

东深供水工程令江河“倒流”,缓解香港水荒

晚上7时许,香港市民丘叔开始准备晚餐。他拧开水龙头,洁净的自来水便“哗哗”流出。

在香港,这看似轻松可取的自来水,事实上来自于560公里之外的江西寻乌,向西南流经广东河源、惠州、东莞、深圳。在东深供水工程的调度之下,经过61公里长的输水管道,将东江水输送进深圳水库,再经3.5公里长的输水涵管送入香港供水系统。

香港三面环海,历史上饱受淡水资源奇缺的困扰。1963年,香港遭受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市民每四天供水一次,350万人的生活陷于困境,20多万人逃离家园。

香港水荒引起祖国的极大关注,更牵动了共和国总理的心。1963年12月,经周恩来总理特批,中央财政拨款3800万元,建设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引东江之水济香港同胞。

据了解,当时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分别拿出了三套工程设计方案,经过科学对比之后,最终选择了第三套方案:东深供水工程自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起,沿途建设六座拦河闸坝和八级抽水站,将原本由南向北流入东江的支流──石马河变成人工运河,河水由下游抽回上游,逆流而上。

1964年2月20日,东深供水工程全线开工。“让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是当时建设者们的口号,也是人与自然较量的真实写照。开山劈岭、凿洞架桥,上万知青、农民肩挑人扛,用短短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东深供水工程建设。

1965年,东深供水工程经八级提水,使东江水沿石马河流至深圳水库,最终输入香港,从而缓解了水荒。

新征程

四次扩建改造,满足香港七成以上用水

为了支撑香港、深圳和东莞三地经济的高速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到香港回归前,东深供水工程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扩建,其供水能力也从最初的年供水0.68亿立方米增至17.43亿立方米,更进一步承担起东深供水的特殊使命。

1998年,东深供水工程在深圳水库入库口建成目前世界同类工程最大、日处理400万吨的生物硝化站。从东江引来的水,全部经过生物硝化站净化后再进入深圳水库,然后通过深圳水库再输往香港。

2000年,广东省投资49亿元,对东深供水工程全面改造,将供水系统由原来的天然河道和人工渠道输水变为封闭的专用管道输水,实现清污分流。这一改造不仅使工程年供水能力提升至24.23亿立方米,也使其水质得到改善,实现了“量”和“质”的双重保障。

为保护东江水质,广东省还先后出台《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等13部法规规章,成立了专门的水质保护监察机构,划定了2800平方公里水源保护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形成了三个圈层的水源保护结构。

在严格的法律保护机制之下,东深供水工程自投产运行50多年以来,从未因设备设施问题而中断过对香港、深圳和东莞的供水。

如今,东深供水工程担负着向香港、深圳和东莞工程沿线三地2400多万居民提供生活、生产用水的重任。香港用水的70%-80%、深圳用水的50%以上、东莞沿线八镇用水的80%左右,都来自东深供水工程。

配置珠三角水资源,将引西江水保障港深

2017年7月1日上午,《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见证下于香港签署。《框架协议》擘画出了打造国际一流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蓝图。

显然,就湾区东部的水资源来说,要支撑如此庞大的经济体运行,仅靠调运而来的东江水已难负重荷。为此,广东省水利厅牵头开展一系列调研论证,在历经近十年统筹谋划与科学论证后,国务院、广东省相继作出战略部署,兴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西起西江干流鲤鱼洲,东至深圳公明水库,沿途输水至广州南沙拟新建的高新沙水库、东莞的松木山水库及深圳的罗田水库,全程百余公里,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工程设计规模为17.87亿立方米/年,建设工期60个月,总投资约为人民币339亿元。工程建成后,将实现从西江向珠三角东部地区引水,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生活生产缺水问题,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日前,该工程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工程的建设和运营由粤海集团旗下的粤海水务承担。在大湾区时代,作为粤港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要一环的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将和东深供水工程一起谱写新篇章。

亲历者

粤海控股集团董事、粤海水务董事长徐叶琴:

总结东深供水经验 打造智慧水利工程

1988年,徐叶琴作为东深供水工程管理单位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来到了深圳,如今已在供水战线上整整耕耘了30年。刚来不久,他就赶上东深供水工程三期扩建,担任机电技术改造项目负责人。“当时工程、机电设备的维护是按小时数计算的,检修几小时都要作详细的计划,否则就会影响市民的用水。”徐叶琴说。

三期扩建工程解决了水量不足的问题,但经济的高速发展又使东深供水工程水质面临严峻的挑战。2000年8月,总投资达49亿元的东深供水工程改造工程(简称东改工程)正式开工,徐叶琴成为东改工程的副总指挥。通过单位内部技术力量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的努力,攻克了大批设计、施工技术难题,其中四项技术创造了当时的世界之最。该工程也因此获得中国建筑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

如今,作为珠江三角洲工程建设指挥部的总指挥,徐叶琴又挑起了工程建设的大梁。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沿线区域生态环境,并为未来开发建设预留地下浅层空间,工程采用深埋盾构方式,在纵深达40-60米的地下开展建设。徐叶琴表示:“我们将集中粤海水务的智慧和力量,总结建设东深供水工程50余年来安全优质供水的经验,以更高的管理标准、更新的管理思维、更科学的管理手段,全力打造新时代生态智慧水利工程。”


编辑: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天冷,“热度”不减——年轻人更爱城市夜游

  • “又见香雪 倾听花开”| 第十三届萝岗香雪文化旅游节开幕 2020-12-29
  • 碧云天,黄叶地又到了赏银杏的最佳时节 2020-11-17
  • 多元与古朴交织 新人类最爱体验古镇慢生活 2020-11-03
  • 山海邀约 日夜畅游|乐享双节,感受广东山与海的激情 2020-09-29
  • 丰收在望,一起出游拥抱收获季! 2020-09-21
  • “广清城际”“新白广城际”正在联调联试,10月开通运营彩带串明珠,城轨游广东 2020-09-21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比亚迪DM-i超级混动全球首发 亏电油耗低至3.8L/百公里

  • TOYOTA GAZOO Racing发布新款WEC及WRC赛车 2021-01-21
  • 威马与百度合作首款量产车下线 具备无人驾驶功能 2021-01-20
  • 一汽-大众ID.4 CROZZ正式开启预售 售价19.99万元起 2021-01-20
  • 吉利全新SUV车型KX11官图曝光 基于CMA打造 2021-01-15
  • 全新一代名图预售13.58万起 搭载1.5T发动机 2021-01-14
  • 促消费政策加力 2021年汽车市场有望正增长 2021-01-13
  • 敢为砺行 东风日产2020销量逆势上扬 2021-01-13
  • 智能网联汽车上路测试怎么管?国家规范要来了 2021-01-13

我国首颗高光谱业务卫星投入业务化运行

  • IBM第四季度营收204亿美元 利润12.64亿美元 2021-01-22
  • 英特尔第四季度营收199.78亿美元 净利润58.57亿美元 2021-01-22
  • LG电子回应退出智能手机业务传闻:正研讨所有可能方案 2021-01-22
  • 2020年5G手机综合评测:华为Mate40 Pro表现最佳 2021-01-22
  • 荣耀V40发布:首个双层纹理镀膜+全面色彩管理屏 2021-01-22
  • 钉钉6.0:开放多种低代码开发工具和1300+开发接口 2021-01-18
  • 停止研发坚果手机!字节跳动新石实验室转战教育领域 2021-01-18
  • SKG品牌战略升级新品上市 解密背后的“热销密码” 2020-12-26

华彩耀南粤,铜凿剪新颜:佛山工艺美术精品亮相广州

  • 《文创五卷书》首推 | 这是我们对文创的思考 2021-01-20
  • 2021广州新年诗会举行 多名本土艺术家参与 2021-01-15
  • 古驿道文创大赛回馈粤北乡村 2021-01-15
  • 农历年初一晚,《粤剧有我地》15位“未来大老倌”登场贺岁 2021-01-12
  • 被誉为“华语动漫奥斯卡”,第18届中国动漫金龙奖全球征稿启动 2021-01-11
  • 第三届体育彩票·红色日记征文大赛启动|广东省文化学会2020年办成五件大事 2021-01-11
  • 「学习三部曲」何以风行? 2020-12-23
  • 被遗忘的“灰塑状元”真迹 2020-11-25

吃顿好的,我们先从米其林餐单开始!

  • 肯德基广州市场门店突破600家 2020-12-29
  • 秋到,蟹到,美味到 2020-10-30
  • 双节连璧,来广州“逛吃”请拿稳美食攻略! 2020-09-24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金羊图库
  • 广州沙仔岛将形成国内最大滚装码头集群
  • 新疆博州:赛里木湖冰块晶莹剔透 宛如钻石
  • 江苏如皋:生肖“牛”造型多肉植物受欢迎
  • 北京迎来2021年首场降雪
  • 云南昆明艺考进行时
  • 北京地铁4号线试用智能消毒机器人对车厢消毒
  • 熊猫戏雪萌萌哒
  • 浙江湖州:传统酿醋 香飘海外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国际锐评丨谭德塞的焦虑如何缓解?中国给出答案
2021-01-23 12:28:54
接种点很多但疫苗不够!美国多个接种点关闭大量预约被取消
2021-01-23 12:28:54
蓬佩奥暗示将选美总统?美媒直指:史上最差国务卿
2021-01-23 12:28:54
外交部:中方制裁蓬佩奥等人完全正当和必要
2021-01-23 12:27:59
广州从化:举办超过50人参加的活动需报备
2021-01-22 21:56:27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东深供水工程:50多年供水保障香港繁荣稳定
金羊网  作者:张爱丽 严艺文  2018-09-13
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水源取自东江,跨越东莞和深圳境内,是内地向香港供水的大型调水工程,可谓供港生命水线。


东深供水工程 记者王俊伟摄

保障沿线2400万居民生产生活用水,让香港彻底告别“水荒”

金羊网记者 张爱丽 严艺文

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水源取自东江,跨越东莞和深圳境内,是内地向香港供水的大型调水工程,可谓供港生命水线。上世纪60年代,为解决香港缺水问题,经周恩来总理特批,开始启动建设东深供水工程,工程于1965年1月完成,3月1日开始向港供水。其后,50多年来,东深供水工程一直为香港稳定供水。香港回归以来,1997年至2017年6月底,东深供水工程累计向港供水超140亿立方米,为香港繁荣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威水史

东深供水工程令江河“倒流”,缓解香港水荒

晚上7时许,香港市民丘叔开始准备晚餐。他拧开水龙头,洁净的自来水便“哗哗”流出。

在香港,这看似轻松可取的自来水,事实上来自于560公里之外的江西寻乌,向西南流经广东河源、惠州、东莞、深圳。在东深供水工程的调度之下,经过61公里长的输水管道,将东江水输送进深圳水库,再经3.5公里长的输水涵管送入香港供水系统。

香港三面环海,历史上饱受淡水资源奇缺的困扰。1963年,香港遭受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市民每四天供水一次,350万人的生活陷于困境,20多万人逃离家园。

香港水荒引起祖国的极大关注,更牵动了共和国总理的心。1963年12月,经周恩来总理特批,中央财政拨款3800万元,建设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引东江之水济香港同胞。

据了解,当时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分别拿出了三套工程设计方案,经过科学对比之后,最终选择了第三套方案:东深供水工程自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起,沿途建设六座拦河闸坝和八级抽水站,将原本由南向北流入东江的支流──石马河变成人工运河,河水由下游抽回上游,逆流而上。

1964年2月20日,东深供水工程全线开工。“让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是当时建设者们的口号,也是人与自然较量的真实写照。开山劈岭、凿洞架桥,上万知青、农民肩挑人扛,用短短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东深供水工程建设。

1965年,东深供水工程经八级提水,使东江水沿石马河流至深圳水库,最终输入香港,从而缓解了水荒。

新征程

四次扩建改造,满足香港七成以上用水

为了支撑香港、深圳和东莞三地经济的高速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到香港回归前,东深供水工程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扩建,其供水能力也从最初的年供水0.68亿立方米增至17.43亿立方米,更进一步承担起东深供水的特殊使命。

1998年,东深供水工程在深圳水库入库口建成目前世界同类工程最大、日处理400万吨的生物硝化站。从东江引来的水,全部经过生物硝化站净化后再进入深圳水库,然后通过深圳水库再输往香港。

2000年,广东省投资49亿元,对东深供水工程全面改造,将供水系统由原来的天然河道和人工渠道输水变为封闭的专用管道输水,实现清污分流。这一改造不仅使工程年供水能力提升至24.23亿立方米,也使其水质得到改善,实现了“量”和“质”的双重保障。

为保护东江水质,广东省还先后出台《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等13部法规规章,成立了专门的水质保护监察机构,划定了2800平方公里水源保护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形成了三个圈层的水源保护结构。

在严格的法律保护机制之下,东深供水工程自投产运行50多年以来,从未因设备设施问题而中断过对香港、深圳和东莞的供水。

如今,东深供水工程担负着向香港、深圳和东莞工程沿线三地2400多万居民提供生活、生产用水的重任。香港用水的70%-80%、深圳用水的50%以上、东莞沿线八镇用水的80%左右,都来自东深供水工程。

配置珠三角水资源,将引西江水保障港深

2017年7月1日上午,《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见证下于香港签署。《框架协议》擘画出了打造国际一流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蓝图。

显然,就湾区东部的水资源来说,要支撑如此庞大的经济体运行,仅靠调运而来的东江水已难负重荷。为此,广东省水利厅牵头开展一系列调研论证,在历经近十年统筹谋划与科学论证后,国务院、广东省相继作出战略部署,兴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西起西江干流鲤鱼洲,东至深圳公明水库,沿途输水至广州南沙拟新建的高新沙水库、东莞的松木山水库及深圳的罗田水库,全程百余公里,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工程设计规模为17.87亿立方米/年,建设工期60个月,总投资约为人民币339亿元。工程建成后,将实现从西江向珠三角东部地区引水,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生活生产缺水问题,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日前,该工程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工程的建设和运营由粤海集团旗下的粤海水务承担。在大湾区时代,作为粤港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要一环的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将和东深供水工程一起谱写新篇章。

亲历者

粤海控股集团董事、粤海水务董事长徐叶琴:

总结东深供水经验 打造智慧水利工程

1988年,徐叶琴作为东深供水工程管理单位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来到了深圳,如今已在供水战线上整整耕耘了30年。刚来不久,他就赶上东深供水工程三期扩建,担任机电技术改造项目负责人。“当时工程、机电设备的维护是按小时数计算的,检修几小时都要作详细的计划,否则就会影响市民的用水。”徐叶琴说。

三期扩建工程解决了水量不足的问题,但经济的高速发展又使东深供水工程水质面临严峻的挑战。2000年8月,总投资达49亿元的东深供水工程改造工程(简称东改工程)正式开工,徐叶琴成为东改工程的副总指挥。通过单位内部技术力量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的努力,攻克了大批设计、施工技术难题,其中四项技术创造了当时的世界之最。该工程也因此获得中国建筑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

如今,作为珠江三角洲工程建设指挥部的总指挥,徐叶琴又挑起了工程建设的大梁。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沿线区域生态环境,并为未来开发建设预留地下浅层空间,工程采用深埋盾构方式,在纵深达40-60米的地下开展建设。徐叶琴表示:“我们将集中粤海水务的智慧和力量,总结建设东深供水工程50余年来安全优质供水的经验,以更高的管理标准、更新的管理思维、更科学的管理手段,全力打造新时代生态智慧水利工程。”


编辑: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第一观察|解读这张照片背后的一组数字
16:51
习近平:反腐败没有选择,必须知难而进
16:51
习近平眼中的体育强国
16:51
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重要讲话金句
09:48
广东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召开
09:47
广东政协去年一年协商议政硕果累累 共收到提案1192件
09:47
省政协委员建议:办培训班教老人用手机 推动智能产品适老化改造
09:46
省政协委员建议:广东应先行立法保护个人信息
09:46
教育卫生乡村振兴 省人大代表带来基层心声
09:46
省中医院再派两专家驰援河北 邢台市第二医院首批新冠患者出院
09:44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