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深圳甘坑客家小镇:小凉帽做出大IP 老村镇焕发新活力

来源:央广网 作者:巩盼东 发表时间:2018-09-27 11:13

  央广网深圳9月26日消息(记者巩盼东)甘坑客家小镇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甘坑社区,曾经因为地势低洼、雨涝成灾、发展落后等原因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如今,这里山明水秀、商家鳞次栉比,依托小凉帽,做出大IP,老村镇焕发出新活力。

  甘坑客家小镇景色 央广网记者 巩盼东 摄

  小凉帽做出大IP

  “客家凉帽”被列为广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用竹子编织成的凉帽,工艺精湛。甘坑社区的凉帽村历来就以凉帽制作闻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子里作坊生产的凉帽出口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凉帽不再是畅销产品,但作为一种辨识度很高的特色民俗文化,凉帽的价值被重新认识和开发出来。

  小凉帽之家店内售卖的文创产品 央广网记者 巩盼东 摄

  “我们结合客家文化,结合区域的一些特质,提炼出小凉帽,这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深圳华侨城文创投资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郭镪告诉记者,小凉帽不再是简简单单一顶用来戴的帽子,通过开发相应的产品,如文化衍生品、绘本、特色酒店、农场等等,小凉帽被赋予更多的内涵。

  小凉帽农场 央广网记者 巩盼东 摄

  在小凉帽农场,虽然不是节假日,依然很热闹,下十围小学的同学们正举行秋游。带队老师潘艳紫说,在这里既能体验到传统文化又能亲近田野亲近自然,“这是我们学校第一次组织学生来甘坑小镇,这里展现的特色文化,对孩子很有吸引力。”

  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同时也利用好文化,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在小凉帽之家,卡通凉帽、雨伞、相框等衍生产品琳琅满目,“小凉帽国际绘本大赛”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绘本评选活动,电影《小凉帽之白鹭归来》也在去年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奖项......

  小凉帽做出了大IP。

  客家老屋 央广网记者 巩盼东 摄

  老村镇焕发新活力

  小凉帽让更多人认识了甘坑,了解了甘坑,而甘坑有的不仅仅是小凉帽。

  从惠州过来旅游的邓阿姨来到甘坑客家小镇,吸引她的更多是这里的客家建筑,“保留下来的客家村落古色古香的,我也是客家人,看看我们客家的文化。”

  甘坑村地势低洼、逢雨必涝,后来居民统一都迁往了高地,留下的客家建筑怎么办?

  “老房子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有的房子是上百年的房子,有的房子是三四十年前翻建的,我们现在就是保留原有的房屋结构,并逐步完善雨污分流等市政相关硬件的改造。”郭镪表示,客家人搬到了高地的新村,老房子开发做商业用途。村民可以经商,可以做物业出租,同时,他们也是客家小镇的股东,在经营过程中,也会获得相应收益。

  甘坑低洼处的客家建筑,没有被遗弃,反而经过开发利用,焕发出新的活力,也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新契机。

  甘坑客家小镇景色 央广网记者 巩盼东 摄

  日子会越来越好

  “表面上看我们是一个18万平方米的小镇,实际上也是在带动这个区域的发展。”郭镪介绍,甘坑客家小镇的游客年接待量相当于龙岗区接待量的一半,预计今年能达到250万的游客接待量,下一步将继续对小镇进行深耕细作。

  根据龙岗区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战略要求,未来以甘坑客家小镇为核心,将建设吉华区域12平方公里的“旅游+文化+城镇化”示范基地——甘坑新镇。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小镇旅游观光,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在这里工作、创业。

  小凉帽之家的店员李冰心通过网络了解到甘坑客家小镇,身为客家人的她来到这里,除了喜欢这里休闲旅游的气氛,也会常常去客家老屋转一转,“感受一下爷爷奶奶们那时候的生活。”

  今年元旦的时候,徐宗超在小镇开了一家抹茶店,他说,这里环境好,整体在逐步完善,“依托这个小镇,慢慢做,日子会越来越好。”

编辑: 宝厷
数字报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深圳甘坑客家小镇:小凉帽做出大IP 老村镇焕发新活力

央广网  作者:巩盼东  2018-09-27

  央广网深圳9月26日消息(记者巩盼东)甘坑客家小镇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甘坑社区,曾经因为地势低洼、雨涝成灾、发展落后等原因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如今,这里山明水秀、商家鳞次栉比,依托小凉帽,做出大IP,老村镇焕发出新活力。

  甘坑客家小镇景色 央广网记者 巩盼东 摄

  小凉帽做出大IP

  “客家凉帽”被列为广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用竹子编织成的凉帽,工艺精湛。甘坑社区的凉帽村历来就以凉帽制作闻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子里作坊生产的凉帽出口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凉帽不再是畅销产品,但作为一种辨识度很高的特色民俗文化,凉帽的价值被重新认识和开发出来。

  小凉帽之家店内售卖的文创产品 央广网记者 巩盼东 摄

  “我们结合客家文化,结合区域的一些特质,提炼出小凉帽,这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深圳华侨城文创投资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郭镪告诉记者,小凉帽不再是简简单单一顶用来戴的帽子,通过开发相应的产品,如文化衍生品、绘本、特色酒店、农场等等,小凉帽被赋予更多的内涵。

  小凉帽农场 央广网记者 巩盼东 摄

  在小凉帽农场,虽然不是节假日,依然很热闹,下十围小学的同学们正举行秋游。带队老师潘艳紫说,在这里既能体验到传统文化又能亲近田野亲近自然,“这是我们学校第一次组织学生来甘坑小镇,这里展现的特色文化,对孩子很有吸引力。”

  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同时也利用好文化,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在小凉帽之家,卡通凉帽、雨伞、相框等衍生产品琳琅满目,“小凉帽国际绘本大赛”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绘本评选活动,电影《小凉帽之白鹭归来》也在去年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奖项......

  小凉帽做出了大IP。

  客家老屋 央广网记者 巩盼东 摄

  老村镇焕发新活力

  小凉帽让更多人认识了甘坑,了解了甘坑,而甘坑有的不仅仅是小凉帽。

  从惠州过来旅游的邓阿姨来到甘坑客家小镇,吸引她的更多是这里的客家建筑,“保留下来的客家村落古色古香的,我也是客家人,看看我们客家的文化。”

  甘坑村地势低洼、逢雨必涝,后来居民统一都迁往了高地,留下的客家建筑怎么办?

  “老房子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有的房子是上百年的房子,有的房子是三四十年前翻建的,我们现在就是保留原有的房屋结构,并逐步完善雨污分流等市政相关硬件的改造。”郭镪表示,客家人搬到了高地的新村,老房子开发做商业用途。村民可以经商,可以做物业出租,同时,他们也是客家小镇的股东,在经营过程中,也会获得相应收益。

  甘坑低洼处的客家建筑,没有被遗弃,反而经过开发利用,焕发出新的活力,也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新契机。

  甘坑客家小镇景色 央广网记者 巩盼东 摄

  日子会越来越好

  “表面上看我们是一个18万平方米的小镇,实际上也是在带动这个区域的发展。”郭镪介绍,甘坑客家小镇的游客年接待量相当于龙岗区接待量的一半,预计今年能达到250万的游客接待量,下一步将继续对小镇进行深耕细作。

  根据龙岗区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战略要求,未来以甘坑客家小镇为核心,将建设吉华区域12平方公里的“旅游+文化+城镇化”示范基地——甘坑新镇。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小镇旅游观光,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在这里工作、创业。

  小凉帽之家的店员李冰心通过网络了解到甘坑客家小镇,身为客家人的她来到这里,除了喜欢这里休闲旅游的气氛,也会常常去客家老屋转一转,“感受一下爷爷奶奶们那时候的生活。”

  今年元旦的时候,徐宗超在小镇开了一家抹茶店,他说,这里环境好,整体在逐步完善,“依托这个小镇,慢慢做,日子会越来越好。”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