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广东>深度调查

老人与海——记一位海上劳作60年的“大公”周三

来源:金羊网 作者:邓勃、邓存波 发表时间:2018-09-29 10:05
分享到

文/图 金羊网记者 邓勃

通讯员 邓存波

“山竹”台风至今让人心有余悸。都知道登陆后的台风可怕,可曾想过在茫茫大海上遇到台风,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场景?

“天空满是烧焦的破棉絮似的云块,昏天黑地、混混沌沌。像刀子一样的风很快在桅杆上、支索上、电报天线上打着呼哨。紧接着,暴风像瀑布似的倾泻下来,风把雨和水搅拌在一起,像密集的子弹般噼噼啪啪射来,打在人的脸上像针刺一般痛,更可怕的是海面惊涛骇浪……”

老人已 75 岁了,他 14 岁便跟父亲上船,海上劳作了 60 年

一位在海上漂泊了六十年的“大公”周三对羊城晚报记者讲述了他“海的生涯”的故事,尤其是他巧斗台风的经验体会,令人心生敬畏的同时,也让人感觉到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新式渔船正有序排列,等待着出海的信号

壹

“出海千万别遇上台风,那真的是九死一生!”

“做海的人,最怕台风!”

“大公”(雷州话,指“开大船的舵手”)周三老人家,如是总结他六十年的耕海经验。他说的“做海的人”,其实就是在海浪尖上谋生的人。

“台风中的海浪,掀着一张张的大嘴,一口就想把你吞了!”老人家描述说,台风掀起的10多米巨浪排山倒海般地向他们的渔船扑过来,这时的船插在两个浪峰间,哪怕两艘船只隔几米远,都无法看到对方。瞬间被高浪举起,又是瞬间被低浪摔下来,人与船漂浮浪中,随时有被张口吞没的险情。此时,除了拼搏坚持,就是运气。

老海人的述说,让海中台风在我们脑海中重现。

老人家今年七十五岁了。他十四岁时因为好奇,随父亲上船,从此就下不来了。从打杂到主舵,大海这所无边无际的大学,他用了六十年来学习、来实践,也在这片海上耕耘着他的生活。

“出海千万别遇上台风,那真的是九死一生!”那天周三老人家还没说呢,就先把结果亮出来了。“茫茫大海,就算哭,怕,也没用。这个关头什么人都指望不上了!只能靠自己,靠经验,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他凭借多年的经验, 多次游走在台风边缘,都平安归来

老人家给我们总结了遇上台风后的几样“法宝”。一是,第一时间把帆放下收起来绑好;第二,赶紧定位这里距离哪个港口最近;第三,一定要想方设法稳住船。具体做法是:把缆绳绑上一些硬的东西,比如石头、木头之类,放进海里。再不行,就把一两张渔网绑紧,去掉网尾后,把它放到海里,尽量做到不要让船横过来。船一旦在大风大浪中横过来了,就会翻船,那一切都完了。

老人家说,捕鱼的船,一般都有七个人。遇险后,有些年轻人或女人(在船上煮饭的)都会怕死,哭叫。这时,要安慰他们,哭已没用,听有经验的人的话,还是会有奇迹出现的。

他凭借多年的海上经验,游走在台风的边缘,屡次历险走出台风的重重包围。

贰

“我祖辈也是做海的!”

老人家不怕生,古铜色的脸,黑白夹杂的粗头发,一双炯炯有神且又圆又大的黑眼睛。他似有一股使不完、用不尽的劲,全身涌动着一种无法按捺得住的激情,谈话间,这些在他的脸上表露无遗。

他说他命大、命好,每次遇险,都能化险为夷,平安回家。其实这何止是命好,这是他本领超强的例证啊。世界上这么多做海的人,如何能保证人人都像周三老人家这样拥有如此非凡的航海经验呢。

周三老人与现在拆船厂的同事

“我祖辈也是做海的!”老人家回忆说。他祖父生了七男一女,七个男孩都跟着祖辈一起做海。那个年代一切都很落后。比如船,一艘用木板钉的小渔船甚至都说不上是船,就有张帆,也没有罗盘,更没有现在的导航仪之类能提前收到台风信息的高科技设备。大家只凭一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做海经验就出海,一旦遇上台风,十有八九便是有去无回了。

老人家说到此,眼眶湿润了。男人的坚韧里,透出了一缕哀伤。“我祖父七个孩子,因为台风,有四个死在了海上!另外那三个后来不敢再出海了,才平安活下来。”虽然已是旧事,但不论何时说起,都会让人扼腕叹息。“海上没的,连尸首都找不到。”所以,做海的人最怕台风,遇上了就只有听天由命。做农的人虽然也有各种担心,但那只是财产损失,不会危及生命。周三老人家的这些体会深刻感人。

老人家的祖辈原本生活在广东雷州纪家镇,他的父亲随祖父来到邻近的江洪港谋生。没有土地的他们,不做其他生意的话,就只有出海捕鱼了。他父亲生了两个男孩。周三是老大,老二又去当兵了,所以只能是周三接过父亲的做海事业。老人家说,六十年的航海生涯,他去过越南,也到过中国香港。说到香港,他眼睛突然发亮:“我在香港待了几年,就是帮人家开船捕鱼。”这真是一段值得炫耀的人生经历。他还骄傲地说,他什么渔船都开过,从来没出过事。这也真是个奇迹。

老人家有一头黑白夹杂的粗头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叁

“一切悲剧都是因为大意而付出的代价。”

做海人谁敢说一辈子没遇上风?只是大小而已。我们问他,一旦遇上了大风,该怎么逃生?老人家似乎一时没什么反应,沉默了几分钟之后,他才慢条斯理地打开话匣子。

“台风真的不容侥幸。一切悲剧都是因为大意而付出的代价。”周三老人家举了一个例子。几年前,一次台风刚过去,渔政部门反复强调,台风还没“回南”(雷州话,意思是“台风还没结束”),大家不要盲目出海。但有几条船不听话,偷偷溜出海去。结果遇上“回南风”,出事了。幸好政府派直升机出海援救,才救回了几条人命。“台风无情,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这是六十年做海人总结的金玉良言。

“没有台风,在海上开船,比陆地上开小车舒服且容易开。陆上开车,路窄,车多,人多,得处处小心谨慎;在海上,只要你有足够的经验,有好眼力,不晕船、不胆怯,遇事能不慌不乱,开船捕鱼,那就是极好的事业。”

虽然惊险,但老人家显然还是很爱这一行。“以前信息不畅通,台风预报也不准。现在好了,台风来之前,很早就能收到信息,而且很准确,大家都能及时回港避台风。船舶也从木质的变成了铁船,安全系数大幅提高。这些年,台风很少能造成渔民死亡了。以前台风一来,肯定有些渔民要死的。”周三老人家把话题转到了现在,表情立马放松了起来。

“现在台风成了小丑,去到哪里都被人打回原形。没什么可怕了!”老人家舒了一口气,顺便还嘲笑了一下台风。五年前,他就放心地把手中的舵交给了大儿子。用他的话来说,这就是“子承父业”,可谓“后继有人”了。

肆

“现在台风还没生成,卫星就锁定它了。”

老人家不上船、不出海之后,在家也闲不住,又找了一份工作,就是到拆船厂当看守员。

在家闲不住,老人家又找了份工作,到拆船厂当看守员

周三“大公”靠经验和运气度过了平安幸福的做海的一生,如今剩下的晚年,有点像当下他看管的、刚刚拆了一半的木船。“现在政府出资,让渔民们换掉不安全的木船,都装上胶船或铁船了。过时的木船唯一的用处就是,把木板拆下来卖给家具厂加工家具,或卖给人家当艺术品。”

眼前这位站在夕阳下的周三老人家,本是位不服输的汉子,他还有足够的“余热”,但他儿子不让他再上船了。

“现在什么都用高科技了。开船?你那套老掉牙的经验都过时了。让我们年轻人干吧。放心,现在不怕台风了。现在台风还没生成,卫星就锁定它了。它在哪,有多大威力,也不用我们担心了。现在的政府二十四小时都在关注着我们,您老人家放心在家安享晚年好了!”这就是现在已接班当“大公”的周三的儿子对父亲说的一段暖心话。

是的,新时代一切都不同了。纯粹靠经验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做海人的悲剧也不复存在了。

釆访最后,我们开动了无人机,从最低的俯角抓拍周三老人家的特写。多么自信、硬朗、坚强的雷州汉子。无人机缓缓上升,老人家变得越来越小。终于,他与正在拆和还没拆的那些旧船完全融在了一起,无人机传来的画面中只看到几条停在拆船厂的旧船。而远处,新式的渔船正整齐有序地等待着出海的号令。

编辑: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天冷,“热度”不减——年轻人更爱城市夜游

  • “又见香雪 倾听花开”| 第十三届萝岗香雪文化旅游节开幕 2020-12-29
  • 碧云天,黄叶地又到了赏银杏的最佳时节 2020-11-17
  • 多元与古朴交织 新人类最爱体验古镇慢生活 2020-11-03
  • 山海邀约 日夜畅游|乐享双节,感受广东山与海的激情 2020-09-29
  • 丰收在望,一起出游拥抱收获季! 2020-09-21
  • “广清城际”“新白广城际”正在联调联试,10月开通运营彩带串明珠,城轨游广东 2020-09-21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比亚迪DM-i超级混动全球首发 亏电油耗低至3.8L/百公里

  • TOYOTA GAZOO Racing发布新款WEC及WRC赛车 2021-01-21
  • 威马与百度合作首款量产车下线 具备无人驾驶功能 2021-01-20
  • 一汽-大众ID.4 CROZZ正式开启预售 售价19.99万元起 2021-01-20
  • 吉利全新SUV车型KX11官图曝光 基于CMA打造 2021-01-15
  • 全新一代名图预售13.58万起 搭载1.5T发动机 2021-01-14
  • 促消费政策加力 2021年汽车市场有望正增长 2021-01-13
  • 敢为砺行 东风日产2020销量逆势上扬 2021-01-13
  • 智能网联汽车上路测试怎么管?国家规范要来了 2021-01-13

我国首颗高光谱业务卫星投入业务化运行

  • IBM第四季度营收204亿美元 利润12.64亿美元 2021-01-22
  • 英特尔第四季度营收199.78亿美元 净利润58.57亿美元 2021-01-22
  • LG电子回应退出智能手机业务传闻:正研讨所有可能方案 2021-01-22
  • 2020年5G手机综合评测:华为Mate40 Pro表现最佳 2021-01-22
  • 荣耀V40发布:首个双层纹理镀膜+全面色彩管理屏 2021-01-22
  • 钉钉6.0:开放多种低代码开发工具和1300+开发接口 2021-01-18
  • 停止研发坚果手机!字节跳动新石实验室转战教育领域 2021-01-18
  • SKG品牌战略升级新品上市 解密背后的“热销密码” 2020-12-26

华彩耀南粤,铜凿剪新颜:佛山工艺美术精品亮相广州

  • 《文创五卷书》首推 | 这是我们对文创的思考 2021-01-20
  • 2021广州新年诗会举行 多名本土艺术家参与 2021-01-15
  • 古驿道文创大赛回馈粤北乡村 2021-01-15
  • 农历年初一晚,《粤剧有我地》15位“未来大老倌”登场贺岁 2021-01-12
  • 被誉为“华语动漫奥斯卡”,第18届中国动漫金龙奖全球征稿启动 2021-01-11
  • 第三届体育彩票·红色日记征文大赛启动|广东省文化学会2020年办成五件大事 2021-01-11
  • 「学习三部曲」何以风行? 2020-12-23
  • 被遗忘的“灰塑状元”真迹 2020-11-25

吃顿好的,我们先从米其林餐单开始!

  • 肯德基广州市场门店突破600家 2020-12-29
  • 秋到,蟹到,美味到 2020-10-30
  • 双节连璧,来广州“逛吃”请拿稳美食攻略! 2020-09-24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金羊图库
  • 广州沙仔岛将形成国内最大滚装码头集群
  • 新疆博州:赛里木湖冰块晶莹剔透 宛如钻石
  • 江苏如皋:生肖“牛”造型多肉植物受欢迎
  • 北京迎来2021年首场降雪
  • 云南昆明艺考进行时
  • 北京地铁4号线试用智能消毒机器人对车厢消毒
  • 熊猫戏雪萌萌哒
  • 浙江湖州:传统酿醋 香飘海外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国际锐评丨谭德塞的焦虑如何缓解?中国给出答案
2021-01-23 12:28:54
接种点很多但疫苗不够!美国多个接种点关闭大量预约被取消
2021-01-23 12:28:54
蓬佩奥暗示将选美总统?美媒直指:史上最差国务卿
2021-01-23 12:28:54
外交部:中方制裁蓬佩奥等人完全正当和必要
2021-01-23 12:27:59
广州从化:举办超过50人参加的活动需报备
2021-01-22 21:56:27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老人与海——记一位海上劳作60年的“大公”周三
金羊网  作者:邓勃、邓存波  2018-09-29
一位在海上漂泊了六十年的“大公”周三对羊城晚报记者讲述了他“海的生涯”的故事。

文/图 金羊网记者 邓勃

通讯员 邓存波

“山竹”台风至今让人心有余悸。都知道登陆后的台风可怕,可曾想过在茫茫大海上遇到台风,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场景?

“天空满是烧焦的破棉絮似的云块,昏天黑地、混混沌沌。像刀子一样的风很快在桅杆上、支索上、电报天线上打着呼哨。紧接着,暴风像瀑布似的倾泻下来,风把雨和水搅拌在一起,像密集的子弹般噼噼啪啪射来,打在人的脸上像针刺一般痛,更可怕的是海面惊涛骇浪……”

老人已 75 岁了,他 14 岁便跟父亲上船,海上劳作了 60 年

一位在海上漂泊了六十年的“大公”周三对羊城晚报记者讲述了他“海的生涯”的故事,尤其是他巧斗台风的经验体会,令人心生敬畏的同时,也让人感觉到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新式渔船正有序排列,等待着出海的信号

壹

“出海千万别遇上台风,那真的是九死一生!”

“做海的人,最怕台风!”

“大公”(雷州话,指“开大船的舵手”)周三老人家,如是总结他六十年的耕海经验。他说的“做海的人”,其实就是在海浪尖上谋生的人。

“台风中的海浪,掀着一张张的大嘴,一口就想把你吞了!”老人家描述说,台风掀起的10多米巨浪排山倒海般地向他们的渔船扑过来,这时的船插在两个浪峰间,哪怕两艘船只隔几米远,都无法看到对方。瞬间被高浪举起,又是瞬间被低浪摔下来,人与船漂浮浪中,随时有被张口吞没的险情。此时,除了拼搏坚持,就是运气。

老海人的述说,让海中台风在我们脑海中重现。

老人家今年七十五岁了。他十四岁时因为好奇,随父亲上船,从此就下不来了。从打杂到主舵,大海这所无边无际的大学,他用了六十年来学习、来实践,也在这片海上耕耘着他的生活。

“出海千万别遇上台风,那真的是九死一生!”那天周三老人家还没说呢,就先把结果亮出来了。“茫茫大海,就算哭,怕,也没用。这个关头什么人都指望不上了!只能靠自己,靠经验,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他凭借多年的经验, 多次游走在台风边缘,都平安归来

老人家给我们总结了遇上台风后的几样“法宝”。一是,第一时间把帆放下收起来绑好;第二,赶紧定位这里距离哪个港口最近;第三,一定要想方设法稳住船。具体做法是:把缆绳绑上一些硬的东西,比如石头、木头之类,放进海里。再不行,就把一两张渔网绑紧,去掉网尾后,把它放到海里,尽量做到不要让船横过来。船一旦在大风大浪中横过来了,就会翻船,那一切都完了。

老人家说,捕鱼的船,一般都有七个人。遇险后,有些年轻人或女人(在船上煮饭的)都会怕死,哭叫。这时,要安慰他们,哭已没用,听有经验的人的话,还是会有奇迹出现的。

他凭借多年的海上经验,游走在台风的边缘,屡次历险走出台风的重重包围。

贰

“我祖辈也是做海的!”

老人家不怕生,古铜色的脸,黑白夹杂的粗头发,一双炯炯有神且又圆又大的黑眼睛。他似有一股使不完、用不尽的劲,全身涌动着一种无法按捺得住的激情,谈话间,这些在他的脸上表露无遗。

他说他命大、命好,每次遇险,都能化险为夷,平安回家。其实这何止是命好,这是他本领超强的例证啊。世界上这么多做海的人,如何能保证人人都像周三老人家这样拥有如此非凡的航海经验呢。

周三老人与现在拆船厂的同事

“我祖辈也是做海的!”老人家回忆说。他祖父生了七男一女,七个男孩都跟着祖辈一起做海。那个年代一切都很落后。比如船,一艘用木板钉的小渔船甚至都说不上是船,就有张帆,也没有罗盘,更没有现在的导航仪之类能提前收到台风信息的高科技设备。大家只凭一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做海经验就出海,一旦遇上台风,十有八九便是有去无回了。

老人家说到此,眼眶湿润了。男人的坚韧里,透出了一缕哀伤。“我祖父七个孩子,因为台风,有四个死在了海上!另外那三个后来不敢再出海了,才平安活下来。”虽然已是旧事,但不论何时说起,都会让人扼腕叹息。“海上没的,连尸首都找不到。”所以,做海的人最怕台风,遇上了就只有听天由命。做农的人虽然也有各种担心,但那只是财产损失,不会危及生命。周三老人家的这些体会深刻感人。

老人家的祖辈原本生活在广东雷州纪家镇,他的父亲随祖父来到邻近的江洪港谋生。没有土地的他们,不做其他生意的话,就只有出海捕鱼了。他父亲生了两个男孩。周三是老大,老二又去当兵了,所以只能是周三接过父亲的做海事业。老人家说,六十年的航海生涯,他去过越南,也到过中国香港。说到香港,他眼睛突然发亮:“我在香港待了几年,就是帮人家开船捕鱼。”这真是一段值得炫耀的人生经历。他还骄傲地说,他什么渔船都开过,从来没出过事。这也真是个奇迹。

老人家有一头黑白夹杂的粗头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叁

“一切悲剧都是因为大意而付出的代价。”

做海人谁敢说一辈子没遇上风?只是大小而已。我们问他,一旦遇上了大风,该怎么逃生?老人家似乎一时没什么反应,沉默了几分钟之后,他才慢条斯理地打开话匣子。

“台风真的不容侥幸。一切悲剧都是因为大意而付出的代价。”周三老人家举了一个例子。几年前,一次台风刚过去,渔政部门反复强调,台风还没“回南”(雷州话,意思是“台风还没结束”),大家不要盲目出海。但有几条船不听话,偷偷溜出海去。结果遇上“回南风”,出事了。幸好政府派直升机出海援救,才救回了几条人命。“台风无情,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这是六十年做海人总结的金玉良言。

“没有台风,在海上开船,比陆地上开小车舒服且容易开。陆上开车,路窄,车多,人多,得处处小心谨慎;在海上,只要你有足够的经验,有好眼力,不晕船、不胆怯,遇事能不慌不乱,开船捕鱼,那就是极好的事业。”

虽然惊险,但老人家显然还是很爱这一行。“以前信息不畅通,台风预报也不准。现在好了,台风来之前,很早就能收到信息,而且很准确,大家都能及时回港避台风。船舶也从木质的变成了铁船,安全系数大幅提高。这些年,台风很少能造成渔民死亡了。以前台风一来,肯定有些渔民要死的。”周三老人家把话题转到了现在,表情立马放松了起来。

“现在台风成了小丑,去到哪里都被人打回原形。没什么可怕了!”老人家舒了一口气,顺便还嘲笑了一下台风。五年前,他就放心地把手中的舵交给了大儿子。用他的话来说,这就是“子承父业”,可谓“后继有人”了。

肆

“现在台风还没生成,卫星就锁定它了。”

老人家不上船、不出海之后,在家也闲不住,又找了一份工作,就是到拆船厂当看守员。

在家闲不住,老人家又找了份工作,到拆船厂当看守员

周三“大公”靠经验和运气度过了平安幸福的做海的一生,如今剩下的晚年,有点像当下他看管的、刚刚拆了一半的木船。“现在政府出资,让渔民们换掉不安全的木船,都装上胶船或铁船了。过时的木船唯一的用处就是,把木板拆下来卖给家具厂加工家具,或卖给人家当艺术品。”

眼前这位站在夕阳下的周三老人家,本是位不服输的汉子,他还有足够的“余热”,但他儿子不让他再上船了。

“现在什么都用高科技了。开船?你那套老掉牙的经验都过时了。让我们年轻人干吧。放心,现在不怕台风了。现在台风还没生成,卫星就锁定它了。它在哪,有多大威力,也不用我们担心了。现在的政府二十四小时都在关注着我们,您老人家放心在家安享晚年好了!”这就是现在已接班当“大公”的周三的儿子对父亲说的一段暖心话。

是的,新时代一切都不同了。纯粹靠经验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做海人的悲剧也不复存在了。

釆访最后,我们开动了无人机,从最低的俯角抓拍周三老人家的特写。多么自信、硬朗、坚强的雷州汉子。无人机缓缓上升,老人家变得越来越小。终于,他与正在拆和还没拆的那些旧船完全融在了一起,无人机传来的画面中只看到几条停在拆船厂的旧船。而远处,新式的渔船正整齐有序地等待着出海的号令。

编辑: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第一观察|解读这张照片背后的一组数字
16:51
习近平:反腐败没有选择,必须知难而进
16:51
习近平眼中的体育强国
16:51
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重要讲话金句
09:48
广东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召开
09:47
广东政协去年一年协商议政硕果累累 共收到提案1192件
09:47
省政协委员建议:办培训班教老人用手机 推动智能产品适老化改造
09:46
省政协委员建议:广东应先行立法保护个人信息
09:46
教育卫生乡村振兴 省人大代表带来基层心声
09:46
省中医院再派两专家驰援河北 邢台市第二医院首批新冠患者出院
09:44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