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者】为迎港珠澳大桥完美通车 这一年他们忙并快乐着
文/金羊网记者 黄珏 图/受访者 提供
这些天,通车在即的港珠澳大桥已告别热火朝天的建设,各标段陆续交工验收,建设者们也陆续撤离。交通工程CA02标项目经理兼党工委书记蔡俊福却仍然忙碌如昔。
在港珠澳大桥有一个说法:如果将大桥比作一个人,那么钢筋是骨头,混凝土是血肉,而交通工程则是工程的灵魂,包含了通信、收费、监控、供配电、照明灯等十二个子系统,是一个“巨型系统”。其中,在港珠澳大桥上安装水管,就耗费一年零五个月。“到2017年底才全部完工。”蔡俊福说,一般桥梁水管都是安装在桥的两侧,但港珠澳大桥为了美观和120年的寿命要求,研究出独特的工艺,即采用钢构支架悬挂于桥箱梁侧翼下方,即桥梁底部的“肚子”上,并使用加强级管材,用热镀锌内外涂塑防腐工艺,“这样可以防止水管被日晒雨淋,且避免过车时的震动,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从去年到今年,港珠澳大桥先后“迎接”了超强台风“天鸽”和“山竹”,但大桥骄傲地经受住了考验。台风来临前,蔡俊福有序组织设施加固、船舶返港、人员撤离,在台风来临前的头天晚上,他带着党员干部冒着大雨从人工岛到大桥一路巡查,在确认了设备设施安全和人员全部撤离后,最后一批离开了工地,保证了人员财产安全,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台风过后,蔡俊福带着项目总经理部部门人员打扫卫生,把桥面清扫得干干净净,达到了他提出的打造“城市客厅”“城市阳台”的标准。在大桥密不透风的箱梁里,他与职工们一起挥汗如雨,争分夺秒抢进度。在青州桥高达170米的中国结桥塔上,常能看到他检查景观照明施工的身影。
蔡俊福介绍,包括交通工程在内,港珠澳大桥很多经验都是“前无古人”,蔡俊福领衔成立了七个科研课题研发组,比较海陆差异,首次采用了兼容粤港澳三地两种制式的收费系统、锂电池(EPS/UPS)大型应急电源系统、桥梁超大伸缩缝供水管道伸缩方案、基于BIM架构的全寿命周期系统集成技术,研发了桥梁翼缘下侧给排水管道安装作业平台车、横向水平位移电缆伸缩装置,申报专利数十项,多项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蔡俊福表示,大桥的意义不仅是突破了本身的建设难题,为未来海上交通工程的建设也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多年前,我们是发达国家交通工程的跟随者、模仿者,但今天我们已经成为了技术的领跑者,无论是技术基础、人才素质、建设规模,都已是‘首屈一指’了。”
至今年2月通过验收并交工,蔡俊福在港珠澳大桥工作的四年间,几乎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常有人问“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最难忘的事是什么?”蔡俊福表示该问题“无解”,因为事情太多了,每一件事都很重要。
蔡俊福介绍,其标段建设高峰期有900多人,现仍有80多人坚守。他说,为港珠澳大桥已经奋斗了四年多,对伟大工程在感情上是“不舍”的,但更多的是希望“有始有终”,以一己之力让工作“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