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杨钰莹穿着黄色裙子,从600平方米演播厅唱到800平方米演播厅
文/金羊网记者龚卫锋
视频制作/龚卫锋
上世纪70年代末,广东观众打开电视机,除了“8频道”的中央台,就只有“2频道”的广东台。渐渐地,有人架设“鱼骨天线”,收到了香港的电视节目。
当时最受欢迎的香港节目是每周播出5至6次的晚间综艺《欢乐今宵》。每期两小时的节目里,香港明星卖力地唱歌、跳舞、演话剧、玩游戏,主持人何守信、汪明荃、沈殿霞等也不像内地的报幕员,他们在台上插科打诨,为电视机前的观众制造出许多欢乐。
一时间,广东人追看香港电视成为时髦,本土电视事业如何发展?1980年6月8日,《羊城晚报》刊发《“香港电视”及其他》一文,主张拿掉“鱼骨天线”,引发市民热议。彼时,粤地城乡“鱼骨天线”林立。为对付香港电视“入侵”,许多地方派出消防车进行高空作业,强制拆除“鱼骨天线”。然而,观众们的渴望难以遏制,天线装了拆、拆了装,一时成为常态。
1981年,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任仲夷,在广州市委第四届一次全会上表达了忧虑和期许:“不看香港电视,难道就不能生活了吗?既不能搞强迫命令,也不能熟视无睹,要采取积极措施,把自己的电视办好!”那年,广东电视台制作播出的《万紫千红》生逢其时。这档号称“内地版《欢乐今宵》”的节目,开启了广东电视综艺的强势逆袭之旅,同时也首开内地综艺节目的先河。
策划推出:架设鱼骨天线学《欢乐今宵》
1979年,广东电视台和香港TVB合作,在广州烈士陵园的血谊亭举办了内地首个“春晚”——《羊城贺岁万家欢》。说是合作,但实际上所有音响、舞美等设备都是从香港运过来的,演员也是TVB艺人,其中就包括《欢乐今宵》的主持人沈殿霞、汪明荃。这台晚会,对于广东电视人而言更像是一次“业务学习”,他们见识了不用念稿的主持人以及流畅的节目串接。当时广东台电视部文艺组的王乃斌不禁感叹:“我从来没有想过,节目可以这样做。”
之后,广东广播事业局和广东电视台的一群工作人员,悄悄住进了东莞一家招待所,在一台黑白电视机旁架起“鱼骨天线”,每天收看TVB的《欢乐今宵》。经过反复研究揣摩,他们决定办一档广东本土的同类节目,并很快做出了方案,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许可。随后,省广播局发起节目名称征集,最后副局长杨凡的“万紫千红”获得一致通过。杨凡因此获得“创意费”8元的奖励。
刚开始,《万紫千红》像是《欢乐今宵》的“低配版”,但从中可以看出广东电视人的诚意和热情。1981年4月,这档节目开启首期录制,选址中山的长江乐园,嘉宾是男高音歌唱家罗荣炬、粤曲名家黄少梅以及一群小品演员。节目中,全体工作人员合唱了由音乐人刘志文谱写的主题曲。当时,《万紫千红》的最大突破在于让“报幕员”变成“主持人”,栏目组找来了播音员谭国治以及刚从广播学校毕业的樊玉婵和黄婉玲。王乃斌成了这档节目最早的编导,他对主持人提出的要求是:“不能照稿子念,要懂得临场发挥、掌控整个场面。”
1983年,广东台成立综艺组,专门负责《万紫千红》的运作。1985年,编导张木桂带队到香港TVB考察学习后,决定将节目由录播改为直播,由每月两期改为每周两期。《万紫千红》很快也有了自己的口号——“月月下珠江,周周有晚会”。节目逐渐跳出了《欢乐今宵》的桎梏,走出自己的路子。“这档节目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最开始是挖掘本土资源;然后开始与广西、上海、四川等地合作;再后来,就是跟香港合作,那又是一个飞跃。”广东台资深编导谭赞国说。
节目盛况:广东人饮茶必聊《万紫千红》
谭赞国1986年进入广东台,一开始在《万紫千红》当主持人,后来转向幕后,从节目编辑到策划、导演,一直到这档节目于1995年停播。谭赞国如此形容当时《万紫千红》的火爆:“我做主持人那几年,不敢上街、不敢去菜市场买菜、不敢逛商店、不敢坐公交……一旦被认出来就会有一堆人围着。”节目的火爆也有数据支撑:1986年,《万紫千红》举办了首届“家庭音乐大赛”,7月20日决赛当晚恰逢中央台热播剧《阿信》大结局,可万万没想到,当晚《万紫千红》的省内收视率高达95%。
《万紫千红》热播时,还是一个用信传情的年代。观众把谭国治、钟新宁等主持人当成自家人,来信中不仅有“我喜欢你的形象”等夸赞话,也有“你这件衣服不好看”等直白批评。为了与观众互动,广东台设置了一档叫《读者来信》的栏目,而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信件都是投给《万紫千红》的。“那段时间,每次节目播完,所有人家喝茶见面聊的话题就是《万紫千红》。”谭赞国说。
《万紫千红》在上世纪80年代末达到鼎盛,全国至少有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湖南五个省能收看这档节目,广东的“鱼骨天线”也减少了。据谭赞国回忆,第一个在《万紫千红》里出现的香港明星是著名歌手张德兰:“她不是本人来,而是给了我们一个MTV,让我们放进节目里。那支MTV就是现在看来很‘卡拉OK’的画面——在公园里边唱边跳,但当时非常火爆。”
围绕着《万紫千红》,广东与香港两地电视人的合作逐渐增多。1987年元宵节,《万紫千红》与亚视合作,举办了《省港凤城闹元宵》晚会,整场节目在粤港两地现场直播。1989年,《万紫千红》又与TVB合作举办了除夕晚会,这台晚会抢在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之前半小时开始,并出动了众多TVB艺人,两地画面穿插播出,可谓正对广东观众的口味。
成为样板:向央视传授MTV制作经验
《万紫千红》明确以“娱乐观众”为首要任务,因此形成了鲜明的特色。首先是内容接地气,就连去菜市场买菜的场景都能编成小品,比如系列小品《朝见口晚见面》和漫画式连续小品《乐叔和虾仔》就大受观众欢迎。其次是形式灵活,杂技、魔术、相声、跳舞都能上节目,堪称“广东达人秀”。
对于创作者而言,那是一个条件简陋但激情洋溢的年代,一切都充满新鲜感。1989年凭借主持人大赛冠军身份踏进广东台大门的任永全,一上来就主持了《万紫千红》。他说:“我进来的时候,《万紫千红》的播出分为每周二50分钟的外景和每周五90分钟的大晚会。我年轻,负责外景部分。当时分工还不太专业细致,两三个人扛着机器,日晒雨淋的,就在广东各地到处走,所以各个工种我都做过,包括扛脚架、拿灯、做道具这些小活儿。”
除了将多种艺术门类杂糅到节目中,《万紫千红》还开创先河,成为内地首个制播MTV的平台。当时,谭赞国等人还被央视请到北京去讲课,他用“目瞪口呆”来形容当时央视工作人员的反应。在《万紫千红》播出的15年间,全国各地的同行都来广东台学习。1990年,《正大综艺》《综艺大观》在央视接连播出,那时距《万紫千红》首播已过去9年。1997年湖南台首播的《快乐大本营》,最初也是受到了《万紫千红》的影响。
造星摇篮:杨钰莹在这里献出综艺首秀
上世纪80年代,广东台做过抽样调查,8.5万户观众中,有8.3万户将《万紫千红》选为最爱看的电视栏目之一。当时,只要主持过《万紫千红》的主持人都红遍大街小巷,谭国治、钟新宁、王怡斐、陈维聪、任永全、邹庆红等名字家喻户晓。
这档节目也捧红了最早的一批歌星,包括演唱《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吕念祖、翻唱《排球女将》系列主题曲的蔡妙甜、合唱《在雨中》《明天会更好》的唐彪和安李,等等。杨钰莹、毛宁、林依轮、费翔等曾在广州发展的歌手,当时几乎都登上过《万紫千红》。这些歌手在节目中的表演,通过广东媒体的强势传播,在内陆地区迅速打开了知名度。唱片公司再把歌手带到内地参加订货会,与观众合影、签名……这样一套商业模式形成后,太平洋、新时代等广东省内的音像公司也迅速崛起。
杨钰莹是这个商业链中最有代表性的歌手之一。1990年,杨钰莹在广州遇到了音乐人陈珞以及同样到广州寻求发展的毛宁。同年,她签约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代签约歌手,并与同属一家公司的毛宁一起被打造成广东流行歌坛的“金童玉女”。谭赞国透露,当时杨钰莹几乎每个月都会上一次《万紫千红》。有一年,在《万紫千红》春节晚会上,杨钰莹的现身惊艳全场。“她穿着一条黄色的裙子,表演一首串烧歌,从600平方米的演播厅唱到800平方米的演播厅。在摄像设备这么落后的情况下,我们还在跟拍。她唱到主舞台后,带领众多歌星一起合唱,那个环节挺疯狂的。”谭赞国说。
粤派综艺:《粤韵风华》到现在还在播出
几乎没人否认,《万紫千红》是广东综艺节目的高光时刻。1992年,该节目在美国获“南海金猴奖”综合节目二等奖;在国内,节目曾获得中国电视星光奖一等奖、中南六省区金帆奖。直到1995年,《万紫千红》宣布停播。当时,全国各地的综艺节目呈现井喷,《万紫千红》面临演艺资源大量流失的困境。“好的歌星都北漂去了,包括央视都在购买新设备、创造新的节目模式。”谭赞国不无感慨。综艺节目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广东综艺也在呼唤新的节目模式。
1996年4月,《万紫千红》与1988年开始在岭南台播出的普通话综艺节目《共度好时光》合并,仍称为《共度好时光》。1997年7月,广东台“最长寿综艺”——粤语电视戏曲栏目《粤韵风华》诞生,该节目一直到现在还在播出。而说到近十年里广东综艺最有分量的节目,当属《麦王争霸》(又名《粤语好声音》),这档节目属于常规棚内音乐综艺模式,但在内容上颇富地域特色,主打粤语歌,在粤语地区反响极大。
改革开放40年,也是广东综艺发展并形成风格的40年。任永全如此归纳:“广东综艺的格局不在于人海战术,不在于央视那样的大制作。我们有的是粤语方言的亲和力,有的是具有岭南文化风格的相声、小品、音乐等等。简而言之,南派的表达非常接地气。”除了常规综艺节目,广东的综艺晚会同样充分利用了毗邻港澳的地域优势,体现出包容并蓄的岭南文化精神。1979年春节,广东电视台与TVB在广州联合举办了《羊城贺岁万家欢》,开创了与境外媒体联合制作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1989年春节,广东台与TVB再次携手,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和白天鹅宾馆举行了《羊城贺岁万家欢十周年庆典》。2009年春节,广东台与TVB第三次携手,打造了《羊城贺岁万家欢》,粤港两地艺人倾巢出动。此后,每年的“广东春晚”,包括近年的《龙腾贺岁万家欢》《金蛇贺岁万家欢》,直到今年的《珠江欢腾旺旺年》,除了邀请众多香港明星参加,东山少爷等知名本土歌手和《七十二家房客》《外来媳妇本地郎》等本土剧组也频频登台,黄俊英、卢海鹏等老一辈粤语喜剧表演艺术家更是晚会的常客。立足本土,开放包容——粤派综艺,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芳香。
【链接】广东综艺人依然在前行
接地气、爱创新、敢拼搏——广东电视人的标签很“广东”。《万紫千红》的停播是广东综艺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近20年,广东综艺一直在努力打造粤语名片,传播南粤文化,有影响力的节目也不少:
《粤韵风华》
(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
作为广东目前最长寿的综艺节目,《粤韵风华》从创办期到成熟期的20年里,不断吸收岭南各种文艺形式,如粤曲小调、粤语流行歌曲、客家山歌剧等。从2010年开始,栏目创作团队转换风格,“笑星喜乐会”“粤睇粤开心”“星星欢乐夜”“我是K歌王”等节目形式受到年轻人欢迎。今年2月,《粤韵风华20周年庆典晚会》举行,一众本土资深艺术家登台为节目20周年送祝福。
《任讲唔嬲》
(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
2003年,任永全在广东台开创了国内第一档脱口秀节目《任讲唔嬲》,每天十分钟,用轻松幽默的方式针砭时弊,颂扬真善美。不久,任永全在《羊城晚报》娱乐版上开辟专栏“任真自得”(后改为“任讲唔嬲”),让电视节目与报纸专栏形成联动,这一创新形式引发大量关注。
《心水保姆》
(广州电视台)
《心水保姆》由阮星航、许秀琴主持,节目以四位保姆竞争“心水保姆”大奖为主线,重在体现保姆的工作,挖掘其背后的故事,辅以家长里短的市井话题、生活常识等。节目自2006年1月开播以后,深受观众喜爱,一度成为本土综艺节目的标杆。在节目播出的六年里,节目以平均收视率超过4点的成绩,在本土同时段综艺节目里排名第一。凭借平均每分钟至少一次的笑点,《心水保姆》也被称为“广州的《快乐大本营》”。
《麦王争霸》
(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
2011年10月26日,广东近十年最有影响力的音乐综艺《麦王争霸》首播。这档节目肩负着“重振粤语歌坛雄风”的艰巨任务,在赛制及甄选标准上加入大量广东元素,甚至有评委现场纠正选手的粤语发音。该节目如今播到第八季,换了N种玩法,经历了从“草根选秀”模式到“我是歌手”模式,再到“好声音”模式的转型,连名字也改成《粤语好声音》。林子祥、谭咏麟、李克勤、泳儿、洪卓立等不同时期的粤语歌手都曾参与这档节目。
《粤讲越掂》
(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
《粤讲越掂》是珠江频道2014年推出的大型粤语益智类娱乐节目,节目主打粤语文化的传播,以趣味答题、游戏互动、奖品竞猜等方式展现粤语的魅力,带领观众在欢声笑语中走进粤语的世界。这档节目播出了三季,何浩鹏、阮星航、吴瑕担任主持,苑琼丹、薛家燕、马浚伟、张卫健、黎耀祥等香港明星都曾担任嘉宾,一起帮助“新广东人”学广东话。
总指挥:刘海陵
总策划:林海利 孙璇 林如敏
统筹:吴慧玲 刘虹 邵梓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