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广州:千年商都全面构建开放新格局

来源:金羊网 作者:陈泽云 发表时间:2018-10-16 06:55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记者 陈泽云

10月15日,第124届广交会在广州拉开了序幕,腾龙般的琶洲展馆迎接着四方来宾,也见证着一批有实力的外贸企业转型升级;而在不久前的国庆假期,300架亿航无人机在海心沙上空灵动变换,以绚丽的光影和高科技致敬改革开放40年;时间再往前追溯,9月底,一列橙白相间的“动感号”自香港西九龙站向广州南站疾速驶来,通过广州南这个华南最大、最繁忙的高铁站,粤港澳大湾区“黄金走廊”即将全面打通……

苟日新,日日新。开放的基因已经深深根植于广州这座千年古都的城市脉络中,以开放促创新,以开放促发展,带来了广州的一片欣欣向荣。

人们欣喜地看到,广州正围绕建设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要求,主动对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更高站位推进制度创新,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优进优出面向全球集聚高端创新要素,不断建立与更高标准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全省乃至全国创造了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

先行和先试

开放是广州发展的主旋律

在中国开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广州是一座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城市,它既是新中国开展国际贸易的前沿窗口,更是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不断发展壮大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

1957年,第一届中国出口商业交易会(广交会)在这里举办;

1979年,这里开创了中国酒店业引进外资先河;

1984年,这里被批准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同年广州开发区成立;

2012年和2014年,这里先后获批建立南沙国家级新区和中国自贸区(广东)南沙片区;

2017年,《财富》全球论坛、世界经济论坛商业圆桌会议、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协调人会议等高端国际会议相继举办……

改革没有回头路,开放没有休止符。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广州综合经济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GDP总量由1978年的43.0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1503.15亿元,自1989年起连续27年位居国内城市第三位,人均GDP从907元到突破15万元。

如今,广州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三大国际战略枢纽”建设成效显著,广州港开通集装箱航线197条、通达全球200多个港口和城市,货物吞吐量、集装箱量列全球沿海港口第五、第七位;白云国际机场2017年旅客吞吐量达6584万人次、航线覆盖全球220个航点,居国内第三;催生出微信、云从科技、凯普生物等一批创新龙头企业和“独角兽”,10家企业入选2017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强、3家企业入选2017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中国50强。

千年商都广州历久弥新,屹立桥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外贸转型升级加速,电子商务、市场采购、保税物流、邮轮经济等贸易新业态迅猛发展,2017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27.7亿元,持续位居全国试点城市首位。

外贸领域不断拓展,2017年广州在对欧盟、美国、东盟、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同时,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进出口规模达2579亿元,占全市进出口额超过1/4。

会展经济保持全国前列地位,2017年全市重点场馆举办展览场次数和展览面积同比分别增长23%和8.9%,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实现由出口商品交易会向进出口交易会转型升级,第123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1891.97亿元。

截至目前,广州共吸引了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创业,累计3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广州落户,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超过850亿美元,29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广州设立921个项目。

引进来的同时,广州企业“走出去”更加积极主动,穗企投资遍布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44家企业在海外从事研发业务并设立研发中心,2017年广州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新增投资项目31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6.2亿美元。

以开放促创新

自我变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去年3月份,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总投资22亿元的百济神州生物药项目在开发区的中新广州知识城破土动工,这里将成为华南抗肿瘤药的“智造”基地。如今,百济神州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成型,国产PD-1单抗有望实现量产。

同样是在开发区,迈普再生医学实验室里,一台像普通打印机的机器正在以“细胞”为“墨水”,3D打印出人体器官的三维实体模型,为医生提供手术“彩排”机会。

创新药研发、高精尖再生医学产品生产、龙头企业落户、产业园区集聚……广州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正在从大到强,持续迸发新活力,而这,恰恰是广州发创新驱动的缩影。

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广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不断优化创新生态,面向全球集聚创新要素,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已初步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创新型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广州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NEM(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着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25个方向的产业技术攻关。

随着广州积极布局IAB,目前在穗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企业总数近5000家,华为云计算、海尔智能制造、科大讯飞等项目相继落户,形成以科学城、生物岛、知识城为核心载体,健康医疗中心、国际健康产业城、国际医药港等特色园区协调发展的产业基地布局,预计2020年IAB和NEM产业总规模突破1.5万亿。

创新实力迸发背后,离不开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广州已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组建了159家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形成涵盖各领域龙头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及中介、投资机构的创新支撑体系。全市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9家、省重点实验室213家,在IAB、NEM领域涌现了达安医疗健康、冠昊生命与健康、华南新材料等一批专业孵化器。

优化营商环境

为改革开放提供坚强后盾

创新的质量齐增离不开创新政策的“护航”。广州已形成以“1+9”科技创新政策为指引、系列细化政策措施为抓手,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政策体系,聚焦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人才集聚等科技创新关键环节。

为了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广东积极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积极落实《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清单管理的意见(试行)》,按照“非禁止即可行”的原则,进一步放宽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投资准入。同时,实施放权强区改革,按照应放尽放的原则,优化政府职能配置,出台《关于将一批市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区实施的决定》,2011年以来,分9次下放市级事权521项。

各区积极探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5年,广州开发区率先成立广东省首个行政审批局,创新开展并联审批、互信审批,建设行政审批“高速公路”,打造“要件最少、时间最短、程序最优、服务最好”的审批样板。深化商事登记服务改革,实施《优化市场准入环境若干措施》,推动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区域、业务、市场主体全覆盖,实行商事登记“审核合一、一次办结”“容缺登记”,实现商事主体“准入”“准营”同步提速。

以开放促改革,去年9月,广州又出台“民营经济20条”,开展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跨境贸易便利度等专项行动,构建起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让民营与国有、内资与外资、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之间获得平等发展机会。

如今,政府审批事项从2700多项减少到191项、精简率90%。

以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广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1.17万户,同比增长44.8%。截至6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91.68万户。

广州国际“朋友圈”

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城市国际交往“朋友圈”从零星到众多、从单一到系统,构建起国际组织—友城网络—重大活动的宽领域城市国际交往格局。截至目前,驻穗总领事馆有62家;广州已与全球70个城市、41个港口以及120多个区域性民间组织或机构建立友好关系;连续61年举办广交会;成功举办第16届亚运会、2017《财富》全球论坛、世界经济论坛商业圆桌会议、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协调人会议、2018年世界航线发展大会等高端国际会议(活动);取得2019年世界港口大会、2020年世界大都市协会世界大会举办权;《财富》国际头脑风暴科技大会、官洲国际生物论坛和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永久落户广州。广州连任4届世界大都市协会和世界城地组织(UCLG)联合主席城市,设立分享国际城市创新智慧的“广州奖”。城市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广州GDP总量

2017年 21503.15亿元

1978年 43.09亿元

人均GDP从907元到突破15万元

制图/黄绮文

编辑:alan
数字报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广州:千年商都全面构建开放新格局

金羊网  作者:陈泽云  2018-10-16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记者 陈泽云

10月15日,第124届广交会在广州拉开了序幕,腾龙般的琶洲展馆迎接着四方来宾,也见证着一批有实力的外贸企业转型升级;而在不久前的国庆假期,300架亿航无人机在海心沙上空灵动变换,以绚丽的光影和高科技致敬改革开放40年;时间再往前追溯,9月底,一列橙白相间的“动感号”自香港西九龙站向广州南站疾速驶来,通过广州南这个华南最大、最繁忙的高铁站,粤港澳大湾区“黄金走廊”即将全面打通……

苟日新,日日新。开放的基因已经深深根植于广州这座千年古都的城市脉络中,以开放促创新,以开放促发展,带来了广州的一片欣欣向荣。

人们欣喜地看到,广州正围绕建设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要求,主动对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更高站位推进制度创新,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优进优出面向全球集聚高端创新要素,不断建立与更高标准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全省乃至全国创造了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

先行和先试

开放是广州发展的主旋律

在中国开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广州是一座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城市,它既是新中国开展国际贸易的前沿窗口,更是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不断发展壮大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

1957年,第一届中国出口商业交易会(广交会)在这里举办;

1979年,这里开创了中国酒店业引进外资先河;

1984年,这里被批准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同年广州开发区成立;

2012年和2014年,这里先后获批建立南沙国家级新区和中国自贸区(广东)南沙片区;

2017年,《财富》全球论坛、世界经济论坛商业圆桌会议、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协调人会议等高端国际会议相继举办……

改革没有回头路,开放没有休止符。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广州综合经济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GDP总量由1978年的43.0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1503.15亿元,自1989年起连续27年位居国内城市第三位,人均GDP从907元到突破15万元。

如今,广州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三大国际战略枢纽”建设成效显著,广州港开通集装箱航线197条、通达全球200多个港口和城市,货物吞吐量、集装箱量列全球沿海港口第五、第七位;白云国际机场2017年旅客吞吐量达6584万人次、航线覆盖全球220个航点,居国内第三;催生出微信、云从科技、凯普生物等一批创新龙头企业和“独角兽”,10家企业入选2017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强、3家企业入选2017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中国50强。

千年商都广州历久弥新,屹立桥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外贸转型升级加速,电子商务、市场采购、保税物流、邮轮经济等贸易新业态迅猛发展,2017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27.7亿元,持续位居全国试点城市首位。

外贸领域不断拓展,2017年广州在对欧盟、美国、东盟、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同时,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进出口规模达2579亿元,占全市进出口额超过1/4。

会展经济保持全国前列地位,2017年全市重点场馆举办展览场次数和展览面积同比分别增长23%和8.9%,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实现由出口商品交易会向进出口交易会转型升级,第123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1891.97亿元。

截至目前,广州共吸引了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创业,累计3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广州落户,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超过850亿美元,29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广州设立921个项目。

引进来的同时,广州企业“走出去”更加积极主动,穗企投资遍布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44家企业在海外从事研发业务并设立研发中心,2017年广州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新增投资项目31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6.2亿美元。

以开放促创新

自我变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去年3月份,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总投资22亿元的百济神州生物药项目在开发区的中新广州知识城破土动工,这里将成为华南抗肿瘤药的“智造”基地。如今,百济神州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成型,国产PD-1单抗有望实现量产。

同样是在开发区,迈普再生医学实验室里,一台像普通打印机的机器正在以“细胞”为“墨水”,3D打印出人体器官的三维实体模型,为医生提供手术“彩排”机会。

创新药研发、高精尖再生医学产品生产、龙头企业落户、产业园区集聚……广州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正在从大到强,持续迸发新活力,而这,恰恰是广州发创新驱动的缩影。

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广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不断优化创新生态,面向全球集聚创新要素,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已初步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创新型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广州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NEM(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着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25个方向的产业技术攻关。

随着广州积极布局IAB,目前在穗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企业总数近5000家,华为云计算、海尔智能制造、科大讯飞等项目相继落户,形成以科学城、生物岛、知识城为核心载体,健康医疗中心、国际健康产业城、国际医药港等特色园区协调发展的产业基地布局,预计2020年IAB和NEM产业总规模突破1.5万亿。

创新实力迸发背后,离不开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广州已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组建了159家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形成涵盖各领域龙头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及中介、投资机构的创新支撑体系。全市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9家、省重点实验室213家,在IAB、NEM领域涌现了达安医疗健康、冠昊生命与健康、华南新材料等一批专业孵化器。

优化营商环境

为改革开放提供坚强后盾

创新的质量齐增离不开创新政策的“护航”。广州已形成以“1+9”科技创新政策为指引、系列细化政策措施为抓手,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政策体系,聚焦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人才集聚等科技创新关键环节。

为了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广东积极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积极落实《广东省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清单管理的意见(试行)》,按照“非禁止即可行”的原则,进一步放宽各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投资准入。同时,实施放权强区改革,按照应放尽放的原则,优化政府职能配置,出台《关于将一批市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区实施的决定》,2011年以来,分9次下放市级事权521项。

各区积极探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5年,广州开发区率先成立广东省首个行政审批局,创新开展并联审批、互信审批,建设行政审批“高速公路”,打造“要件最少、时间最短、程序最优、服务最好”的审批样板。深化商事登记服务改革,实施《优化市场准入环境若干措施》,推动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区域、业务、市场主体全覆盖,实行商事登记“审核合一、一次办结”“容缺登记”,实现商事主体“准入”“准营”同步提速。

以开放促改革,去年9月,广州又出台“民营经济20条”,开展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跨境贸易便利度等专项行动,构建起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让民营与国有、内资与外资、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之间获得平等发展机会。

如今,政府审批事项从2700多项减少到191项、精简率90%。

以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广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1.17万户,同比增长44.8%。截至6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91.68万户。

广州国际“朋友圈”

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城市国际交往“朋友圈”从零星到众多、从单一到系统,构建起国际组织—友城网络—重大活动的宽领域城市国际交往格局。截至目前,驻穗总领事馆有62家;广州已与全球70个城市、41个港口以及120多个区域性民间组织或机构建立友好关系;连续61年举办广交会;成功举办第16届亚运会、2017《财富》全球论坛、世界经济论坛商业圆桌会议、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协调人会议、2018年世界航线发展大会等高端国际会议(活动);取得2019年世界港口大会、2020年世界大都市协会世界大会举办权;《财富》国际头脑风暴科技大会、官洲国际生物论坛和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永久落户广州。广州连任4届世界大都市协会和世界城地组织(UCLG)联合主席城市,设立分享国际城市创新智慧的“广州奖”。城市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广州GDP总量

2017年 21503.15亿元

1978年 43.09亿元

人均GDP从907元到突破15万元

制图/黄绮文

编辑:alan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