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 “越广州越有味,越文化越舒适”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朱清海 发表时间:2018-11-12 07:59

■海珠区官洲街党员在党群服务中心活动。

■关注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

给老屋贴青砖换铁门、对老街进行艺术设计、围墙上绘岭南风情画……

日前,广州市城市更新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9月,广州市共推进696个微改造项目。到2020年,将推进779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老旧小区将分成基础民生保障类、历史文化传承类、区域竞争力提升类三类推进微改造。

其中,涉及历史街区、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的老旧小区如何改造?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了越秀区、荔湾区等广州老城区,发现一些老旧小区给老屋贴青砖换铁门、对老街进行艺术设计、围墙上绘岭南风情画、打造党建服务一条街景观等等,微改造实现了传承地方历史文化和改善人居环境二合一的目的,为城市留下了有迹可循的记忆和看得见的乡愁。

●荔湾区泮塘五约

街巷焕然一新 老房子带上现代气息

走进荔湾区泮塘五约,新快报记者看到,正在进行的微改造工程使街巷焕然一新,与未改造的小巷子和老房子形成鲜明对比。青砖墙与大面积的玻璃相结合,使老房子带上了现代气息。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泮塘是荔湾旧城内占地最广、历史元素最丰富的历史文化街区。在维持现状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泮塘五约的微改造对建筑物进行局部拆建、功能置换、保留修缮。微改造整治了周边环境、保护现有历史文化资源、并新建生活配套设施改进民生条件。

在这里居住了70年的李伯告诉新快报记者,他的房子有100多年历史,从祖母一代就在这里居住。这次微改造为李伯的房屋墙面贴上了青砖,更换了铁门,使李伯家门口的道路平整了,特别是原来五约的房屋很密集,微改造拆除了一些房屋进行抽疏,李伯家对面一间房子也拆除了,使阳光照进了李伯屋内。“改造后,(环境)比以前好很多。我们希望将来能有更多设施,比如看病的地方,因为目前这里住的多是老年人,看病最近也要去到逢源路。”李伯说。

据荔湾区更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泮塘五约微改造将加强民生建设,对已征收的房屋进行改造,改变其居住属性,变更其使用功能,作为集市、老幼活动中心、便利百货、医疗站等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开放给居民使用。

而作为广州历史风貌保存最为完好的传统村落,泮塘五约的整体格局和肌理尚存,在改造设计上,荔湾区力求能涵养泮塘地区的自然禀赋和历史文脉,留住乡愁。具体举措包括原状保留村落原有形态,保留相关历史环境要素,包括水系、埠头、花坞、麻石街巷、古树名木等,还恢复了历史水系,引水入村,再现“枕水而居”的水乡特色。

在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上,改造过程也注重使泮塘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的遗存得以继承和发扬,包括北帝诞、祭祖、舞狮、庙会与庙祠、龙舟竞技、泮塘五秀等。

●越秀区北京街盐运西小区

街坊带着学生调研勘查 为改造献策

越秀区北京街盐运西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已被纳入广州市2018年第二批城市更新年度计划,项目范围东起教育路、西至起义路,北临西湖路、南接惠福东,占地约3.3公顷,项目预算2980万元。盐运西社区内有31栋各类型的历史建筑或预保护建筑,是2018年国家住建部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试点项目社区。

老旧社区改造难度大,历史建筑要活化利用,面对如此大的挑战,北京街有了新招数。在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坊的基础上,广州市更新局、越秀区北京街道办事处引入艺术设计。据工作坊的负责人介绍,早期的招募工作大受欢迎,在最初报名的60多名学生中,最终选出了40名学生加入到这次的工作坊当中。盐运西社区的居民代表吴志培、揭欢、黄伟康等人更带着学生们到社区调研勘查,口述社区历史,对改造提出他们的意见。

“我觉得盐运西是一个有故事、有历史、有底蕴的社区,居民热情对社区的关心程度高,给予我们很大的信心,共同将社区的文化底蕴发掘出来,公众的参与和规划是微改造的重要环节。”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院长骆建云如是说。

●番禺区市桥街石街社区

维修广场建设舞台 供给私伙局使用

番禺区市桥街石街社区中的房屋多是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很多墙体腐蚀、墙面剥落。于去年11月开始进行微改造,今年3月第一期通过验收,目前在进行第二期工程。

走到石街社区广场路,新快报记者看到,两旁的房屋外墙修葺一新,围墙上新绘的岭南风情画、新安装的宫廷式路灯和米蓝色的墙面,映衬着宽畅干净整洁的麻石路面。而一年前,这里还是地面坑坑洼洼、墙面残缺破损、空调机乱摆放的老旧小区。

沿着广场路走进新广场公园,这里是每一个“老市桥”都不陌生的文化活动中心,是街坊休息的好去处。石街社区党支部书记郭涧云告诉新快报记者,新广场的地面是前年维修的,原本老化严重,在维修时还注重文化传承,新设了舞台,供私伙局使用。私伙局无论刮风下雨在新广场唱了十多年,新舞台给他们提供了更好的环境。由于之前已经维修,这次微改造没有涉及新广场,但对广场附近的广场路进行了微改造,总体环境也更加提升,文化氛围更浓厚。

郭涧云告诉新快报记者,在石街有不少历史建筑,包括镬耳屋、海傍横街78号老建筑,还有私宅的一些老建筑,在此次微改造都没有涉及。“目前海傍横街78号用于做工疗站,历史建筑首先是保留好,接下来可以怎样发挥作用,我们还在考虑。”郭涧云说。

●海珠区官洲街

溯源发掘街区红色文化打造红色街景

“文化自信重传承。”近日,一位长者在海珠区官洲街党群服务中心参加活动时挥毫写下了这句话。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官洲街围绕追溯红色文化实施打造党建服务一条街景观改造方案,预计明年完成。

从仑头路进入北山大街,穿过北山村牌坊,紧挨着入口的是一处公园。在街道的微改造方案中,公园将建成出现迎宾的红色文化柱、红色文化景墙、林荫休闲广场、康体运动广场等,沿着长约800米的大街直走,还会有休闲凉亭、休闲平台等改造内容。

据官洲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北山大街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现在集教育、银行、政务服务、医疗及养老服务等功能服务于一身,成为村社、村民重大活动的场所。此次改造重点是溯源发掘街区红色文化,“在原有功能设施基础上进行微改造,深挖其历史内涵,加强其作用发挥”,同时也会改善提升街坊的居住环境。目前,除了已经完成改造并对外开放的党群服务中心,从村口牌坊开始的一条街景观改造工程项目计划在明年完工。

■统筹: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采写: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 邓毅富 朱清海 ■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1  2  


编辑: 宝厷
数字报
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 “越广州越有味,越文化越舒适”
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朱清海  2018-11-12

■海珠区官洲街党员在党群服务中心活动。

■关注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

给老屋贴青砖换铁门、对老街进行艺术设计、围墙上绘岭南风情画……

日前,广州市城市更新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9月,广州市共推进696个微改造项目。到2020年,将推进779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老旧小区将分成基础民生保障类、历史文化传承类、区域竞争力提升类三类推进微改造。

其中,涉及历史街区、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的老旧小区如何改造?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了越秀区、荔湾区等广州老城区,发现一些老旧小区给老屋贴青砖换铁门、对老街进行艺术设计、围墙上绘岭南风情画、打造党建服务一条街景观等等,微改造实现了传承地方历史文化和改善人居环境二合一的目的,为城市留下了有迹可循的记忆和看得见的乡愁。

●荔湾区泮塘五约

街巷焕然一新 老房子带上现代气息

走进荔湾区泮塘五约,新快报记者看到,正在进行的微改造工程使街巷焕然一新,与未改造的小巷子和老房子形成鲜明对比。青砖墙与大面积的玻璃相结合,使老房子带上了现代气息。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泮塘是荔湾旧城内占地最广、历史元素最丰富的历史文化街区。在维持现状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泮塘五约的微改造对建筑物进行局部拆建、功能置换、保留修缮。微改造整治了周边环境、保护现有历史文化资源、并新建生活配套设施改进民生条件。

在这里居住了70年的李伯告诉新快报记者,他的房子有100多年历史,从祖母一代就在这里居住。这次微改造为李伯的房屋墙面贴上了青砖,更换了铁门,使李伯家门口的道路平整了,特别是原来五约的房屋很密集,微改造拆除了一些房屋进行抽疏,李伯家对面一间房子也拆除了,使阳光照进了李伯屋内。“改造后,(环境)比以前好很多。我们希望将来能有更多设施,比如看病的地方,因为目前这里住的多是老年人,看病最近也要去到逢源路。”李伯说。

据荔湾区更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泮塘五约微改造将加强民生建设,对已征收的房屋进行改造,改变其居住属性,变更其使用功能,作为集市、老幼活动中心、便利百货、医疗站等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开放给居民使用。

而作为广州历史风貌保存最为完好的传统村落,泮塘五约的整体格局和肌理尚存,在改造设计上,荔湾区力求能涵养泮塘地区的自然禀赋和历史文脉,留住乡愁。具体举措包括原状保留村落原有形态,保留相关历史环境要素,包括水系、埠头、花坞、麻石街巷、古树名木等,还恢复了历史水系,引水入村,再现“枕水而居”的水乡特色。

在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上,改造过程也注重使泮塘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的遗存得以继承和发扬,包括北帝诞、祭祖、舞狮、庙会与庙祠、龙舟竞技、泮塘五秀等。

●越秀区北京街盐运西小区

街坊带着学生调研勘查 为改造献策

越秀区北京街盐运西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已被纳入广州市2018年第二批城市更新年度计划,项目范围东起教育路、西至起义路,北临西湖路、南接惠福东,占地约3.3公顷,项目预算2980万元。盐运西社区内有31栋各类型的历史建筑或预保护建筑,是2018年国家住建部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试点项目社区。

老旧社区改造难度大,历史建筑要活化利用,面对如此大的挑战,北京街有了新招数。在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坊的基础上,广州市更新局、越秀区北京街道办事处引入艺术设计。据工作坊的负责人介绍,早期的招募工作大受欢迎,在最初报名的60多名学生中,最终选出了40名学生加入到这次的工作坊当中。盐运西社区的居民代表吴志培、揭欢、黄伟康等人更带着学生们到社区调研勘查,口述社区历史,对改造提出他们的意见。

“我觉得盐运西是一个有故事、有历史、有底蕴的社区,居民热情对社区的关心程度高,给予我们很大的信心,共同将社区的文化底蕴发掘出来,公众的参与和规划是微改造的重要环节。”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院长骆建云如是说。

●番禺区市桥街石街社区

维修广场建设舞台 供给私伙局使用

番禺区市桥街石街社区中的房屋多是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很多墙体腐蚀、墙面剥落。于去年11月开始进行微改造,今年3月第一期通过验收,目前在进行第二期工程。

走到石街社区广场路,新快报记者看到,两旁的房屋外墙修葺一新,围墙上新绘的岭南风情画、新安装的宫廷式路灯和米蓝色的墙面,映衬着宽畅干净整洁的麻石路面。而一年前,这里还是地面坑坑洼洼、墙面残缺破损、空调机乱摆放的老旧小区。

沿着广场路走进新广场公园,这里是每一个“老市桥”都不陌生的文化活动中心,是街坊休息的好去处。石街社区党支部书记郭涧云告诉新快报记者,新广场的地面是前年维修的,原本老化严重,在维修时还注重文化传承,新设了舞台,供私伙局使用。私伙局无论刮风下雨在新广场唱了十多年,新舞台给他们提供了更好的环境。由于之前已经维修,这次微改造没有涉及新广场,但对广场附近的广场路进行了微改造,总体环境也更加提升,文化氛围更浓厚。

郭涧云告诉新快报记者,在石街有不少历史建筑,包括镬耳屋、海傍横街78号老建筑,还有私宅的一些老建筑,在此次微改造都没有涉及。“目前海傍横街78号用于做工疗站,历史建筑首先是保留好,接下来可以怎样发挥作用,我们还在考虑。”郭涧云说。

●海珠区官洲街

溯源发掘街区红色文化打造红色街景

“文化自信重传承。”近日,一位长者在海珠区官洲街党群服务中心参加活动时挥毫写下了这句话。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官洲街围绕追溯红色文化实施打造党建服务一条街景观改造方案,预计明年完成。

从仑头路进入北山大街,穿过北山村牌坊,紧挨着入口的是一处公园。在街道的微改造方案中,公园将建成出现迎宾的红色文化柱、红色文化景墙、林荫休闲广场、康体运动广场等,沿着长约800米的大街直走,还会有休闲凉亭、休闲平台等改造内容。

据官洲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北山大街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现在集教育、银行、政务服务、医疗及养老服务等功能服务于一身,成为村社、村民重大活动的场所。此次改造重点是溯源发掘街区红色文化,“在原有功能设施基础上进行微改造,深挖其历史内涵,加强其作用发挥”,同时也会改善提升街坊的居住环境。目前,除了已经完成改造并对外开放的党群服务中心,从村口牌坊开始的一条街景观改造工程项目计划在明年完工。

■统筹: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采写: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 邓毅富 朱清海 ■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1  2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