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 “越广州越有味,越文化越舒适”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朱清海 发表时间:2018-11-12 07:59

老旧小区改造成“文化小区”;专家对此表示认可——

“越广州越有味, 越文化越舒适”

在广州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的城市更新计划中,多数老旧小区分布在中心城区,部分小区还位于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范围内。在承载了城市记忆的老旧小区,怎么因地制宜实施微改造、传承延续历史文化,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广州有微改造注入文化的“样板小区”,深耕本地文化,并进行创新。有专家指出,微改造注入文化元素,是改善宜居环境的重要部分,“越广州越有味,越文化越舒适”。

●越秀区光塔街怡乐里社区

建成“海上丝绸之路第一盏灯下的社区”

“有一天当我们的孩子从这里走出去,会说自己来自海上丝绸之路第一盏灯下的社区;当远方的游客来这里寻找‘海丝’的故事,会因为它的美丽而不愿意离去。”在谈到微改造时,越秀区光塔街怡乐里社区微改造的艺术团队负责人如是说。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在怡乐里社区门牌处,新增的“街标”光塔映辉十分显眼。负责设计这个标志的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雪解释,由光塔剪影、海水与丝绸结合而成的抽象形态,表达出光塔是海上丝绸之路第一盏灯的品牌理念。记者了解到,怡乐里社区微设计项目组于2017年12月成立,2018年1月,以曹雪为首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团队成立。他们在光塔街进行实地调研,充分汲取当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后,结合光塔街道多民族融合的特征,提取“海上丝绸之路第一个灯塔”这一文化符号,结合怡乐里近百年历史的岭南特色华侨小洋楼,开始全面的实地沟通和设计。

曹雪表示,文化保育毫无疑问是老旧社区改造最重要的出发点和归依点。为此,他的团队清晰梳理了光塔街的历史和文化。怀圣寺“光塔”曾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标灯,是中国海上贸易、文化交流繁盛的象征,见证着中国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融合及和谐发展的轨迹。他认为,艺术改造社区,是以艺术形式选择性地表现或再现社区最具价值的历史文脉和文化传统,找到社区的个性、特色和灵魂,确定社区有别于其他社区的独特优势文化,并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对社区文化与形象品牌加以塑造。

担任该项目文化顾问的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炜则表示,光塔街聚居了二十多个民族,“我们想设一个各民族的和谐之门,除了满洲窗等岭南文化的元素外,还有各民族的图案,这样既增加了审美的视觉效果,又能让各民族的街坊能在这里坐下来,聊聊天,和谐相处。怡乐里包含了海洋文化、民国文化、各民族文化,在这里都有经典的体现,希望得到呈现并和市民生活结合起来”。

“文化搭台,设计唱戏。”负责光塔街怡乐里微改造艺术介入项目的相关负责人陈小姐说,该项目叫“花城印记·社区艺术家”。“花城印记”的意思是针对各社区的实际情况,挖掘其历史、文化、传统特色,充分结合居民实际需求,提供系统性艺术化的微设计方案,从而深挖广州传统价值、优化基层服务功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全民文化自信。在保留“社区生态”的同时,也提升“用户体验”。

●黄埔区长洲街深井古村

一个古村设三大节点 各有文化特色

黄埔区的深井古村位于长洲岛西侧,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深井古村在2000年就被列入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2014年又被列入第一批广东省传统村落。当年繁荣的海上贸易往来,使得历史上长洲岛经济发达,才有岛上包括凌氏家族在内的四个大家族的兴旺,为后世留下众多精美的老宅和宗祠。在长洲岛8.5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上,聚集着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黄埔军校旧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去年底,黄埔区长洲街深井古村微改造项目三大节点实施方案经黄埔区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由区城市更新局批复街道组织实施。三大节点实施方案是深井古村微改造片区策划方案实施策略中历史沿线重要节点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岐西坊愚园节点功能定位为“语言学术文化区”,以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维修为主,历史上,岐西坊曾为深井四大家族所在地,有遂初、鼎星、研耕、黄蜂书屋四大书屋,学子云集,是深井村文化教育集中之地,改造将延续“说教”传统功能,注入与文化教育相关的功能要素进行活化利用;安来市为明清时期商业街,遍布米铺、布店、医馆、中药店、烟馆、当铺、五金店,规划中的安来街区节点功能定位为“创艺商业街区”,以保护街区肌理和街巷尺度为重点内容,延续安来市的传统商业功能,适当注入创意元素和商业活力;荷花池节点功能定位为“社区营造展示区,环境教育儿童乐园”,主要涉及整理沿湖建筑立面和社区共建儿童公园两大实施策略。

首期三大节点实施方案是对深井古村微改造片区策划方案的延续和深化,对深井古村微改造项目的整体推进有重要指导和促进作用。上周,新快报记者走访了正在改造的深井古村,走进古村的大街小巷,道路整洁、绿树成荫,大大小小的公园里花木缤纷,游人不绝。有村民告诉记者,环境变好,租金收入猛增,从前几年的每月15元/平方米提升到现在的25元/平方米。此外,在深井社区,部分村民将出租屋改造成为特色民宿,在提升了房屋入住率的同时,还提高了租金收入。

据深井社区介绍,随着知名度和环境得到提升,近期已经有一些规划较小的创意工作室开始进驻,如大飞岗公园旁边的美术工作室等,深井商务酒店和手信街也计划引进一批创新产业项目。目前,深井社区已被黄埔区列入社区微改造试点工程,将引进专业公司运作,从辖内现有公房着手,以点带面,发挥深井社区在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方面的品牌优势。

视点

微改造注入文化元素

缘于居民对区域文化的认同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广州传统中轴线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团队首席专家王世福认为,广州的历史城区最宝贵的特征,除了有老房子,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传统老广州街坊的生活方式仍在保持,民俗、老字号、传统的商铺,对于广州街坊而言,仍确切地存在着。微改造注入文化元素,是缘于居民对区域文化的认同与享用,是作为改善宜居环境的重要部分,“越广州越有味,越文化越舒适”。

王世福同时强调,文化既要传承又要创新。一要从传承角度去搜索、定格本区域的传统文化资源,找到其特色,并加以体验;二要以当代人的观念和审美诉求对传统文化加以创新。这个过程必须以人为本,以社区为本,以强项为本,打造街区的文化品牌,让街坊的存在感、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一个城市的好形象是最美的价值呈现。”价值何在?美何在?如何秀?王世福认为,那就要通过创新去实现提升,在传承古城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世界名城。

■统筹: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李应华 朱清海

1  2  


编辑: 宝厷
数字报
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 “越广州越有味,越文化越舒适”
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朱清海  2018-11-12

老旧小区改造成“文化小区”;专家对此表示认可——

“越广州越有味, 越文化越舒适”

在广州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的城市更新计划中,多数老旧小区分布在中心城区,部分小区还位于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范围内。在承载了城市记忆的老旧小区,怎么因地制宜实施微改造、传承延续历史文化,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广州有微改造注入文化的“样板小区”,深耕本地文化,并进行创新。有专家指出,微改造注入文化元素,是改善宜居环境的重要部分,“越广州越有味,越文化越舒适”。

●越秀区光塔街怡乐里社区

建成“海上丝绸之路第一盏灯下的社区”

“有一天当我们的孩子从这里走出去,会说自己来自海上丝绸之路第一盏灯下的社区;当远方的游客来这里寻找‘海丝’的故事,会因为它的美丽而不愿意离去。”在谈到微改造时,越秀区光塔街怡乐里社区微改造的艺术团队负责人如是说。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在怡乐里社区门牌处,新增的“街标”光塔映辉十分显眼。负责设计这个标志的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雪解释,由光塔剪影、海水与丝绸结合而成的抽象形态,表达出光塔是海上丝绸之路第一盏灯的品牌理念。记者了解到,怡乐里社区微设计项目组于2017年12月成立,2018年1月,以曹雪为首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团队成立。他们在光塔街进行实地调研,充分汲取当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后,结合光塔街道多民族融合的特征,提取“海上丝绸之路第一个灯塔”这一文化符号,结合怡乐里近百年历史的岭南特色华侨小洋楼,开始全面的实地沟通和设计。

曹雪表示,文化保育毫无疑问是老旧社区改造最重要的出发点和归依点。为此,他的团队清晰梳理了光塔街的历史和文化。怀圣寺“光塔”曾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标灯,是中国海上贸易、文化交流繁盛的象征,见证着中国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融合及和谐发展的轨迹。他认为,艺术改造社区,是以艺术形式选择性地表现或再现社区最具价值的历史文脉和文化传统,找到社区的个性、特色和灵魂,确定社区有别于其他社区的独特优势文化,并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对社区文化与形象品牌加以塑造。

担任该项目文化顾问的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炜则表示,光塔街聚居了二十多个民族,“我们想设一个各民族的和谐之门,除了满洲窗等岭南文化的元素外,还有各民族的图案,这样既增加了审美的视觉效果,又能让各民族的街坊能在这里坐下来,聊聊天,和谐相处。怡乐里包含了海洋文化、民国文化、各民族文化,在这里都有经典的体现,希望得到呈现并和市民生活结合起来”。

“文化搭台,设计唱戏。”负责光塔街怡乐里微改造艺术介入项目的相关负责人陈小姐说,该项目叫“花城印记·社区艺术家”。“花城印记”的意思是针对各社区的实际情况,挖掘其历史、文化、传统特色,充分结合居民实际需求,提供系统性艺术化的微设计方案,从而深挖广州传统价值、优化基层服务功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全民文化自信。在保留“社区生态”的同时,也提升“用户体验”。

●黄埔区长洲街深井古村

一个古村设三大节点 各有文化特色

黄埔区的深井古村位于长洲岛西侧,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深井古村在2000年就被列入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2014年又被列入第一批广东省传统村落。当年繁荣的海上贸易往来,使得历史上长洲岛经济发达,才有岛上包括凌氏家族在内的四个大家族的兴旺,为后世留下众多精美的老宅和宗祠。在长洲岛8.5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上,聚集着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黄埔军校旧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去年底,黄埔区长洲街深井古村微改造项目三大节点实施方案经黄埔区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由区城市更新局批复街道组织实施。三大节点实施方案是深井古村微改造片区策划方案实施策略中历史沿线重要节点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岐西坊愚园节点功能定位为“语言学术文化区”,以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维修为主,历史上,岐西坊曾为深井四大家族所在地,有遂初、鼎星、研耕、黄蜂书屋四大书屋,学子云集,是深井村文化教育集中之地,改造将延续“说教”传统功能,注入与文化教育相关的功能要素进行活化利用;安来市为明清时期商业街,遍布米铺、布店、医馆、中药店、烟馆、当铺、五金店,规划中的安来街区节点功能定位为“创艺商业街区”,以保护街区肌理和街巷尺度为重点内容,延续安来市的传统商业功能,适当注入创意元素和商业活力;荷花池节点功能定位为“社区营造展示区,环境教育儿童乐园”,主要涉及整理沿湖建筑立面和社区共建儿童公园两大实施策略。

首期三大节点实施方案是对深井古村微改造片区策划方案的延续和深化,对深井古村微改造项目的整体推进有重要指导和促进作用。上周,新快报记者走访了正在改造的深井古村,走进古村的大街小巷,道路整洁、绿树成荫,大大小小的公园里花木缤纷,游人不绝。有村民告诉记者,环境变好,租金收入猛增,从前几年的每月15元/平方米提升到现在的25元/平方米。此外,在深井社区,部分村民将出租屋改造成为特色民宿,在提升了房屋入住率的同时,还提高了租金收入。

据深井社区介绍,随着知名度和环境得到提升,近期已经有一些规划较小的创意工作室开始进驻,如大飞岗公园旁边的美术工作室等,深井商务酒店和手信街也计划引进一批创新产业项目。目前,深井社区已被黄埔区列入社区微改造试点工程,将引进专业公司运作,从辖内现有公房着手,以点带面,发挥深井社区在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方面的品牌优势。

视点

微改造注入文化元素

缘于居民对区域文化的认同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广州传统中轴线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团队首席专家王世福认为,广州的历史城区最宝贵的特征,除了有老房子,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传统老广州街坊的生活方式仍在保持,民俗、老字号、传统的商铺,对于广州街坊而言,仍确切地存在着。微改造注入文化元素,是缘于居民对区域文化的认同与享用,是作为改善宜居环境的重要部分,“越广州越有味,越文化越舒适”。

王世福同时强调,文化既要传承又要创新。一要从传承角度去搜索、定格本区域的传统文化资源,找到其特色,并加以体验;二要以当代人的观念和审美诉求对传统文化加以创新。这个过程必须以人为本,以社区为本,以强项为本,打造街区的文化品牌,让街坊的存在感、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一个城市的好形象是最美的价值呈现。”价值何在?美何在?如何秀?王世福认为,那就要通过创新去实现提升,在传承古城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世界名城。

■统筹: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李应华 朱清海

1  2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