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者】陈诗哥:对我来说,童话是一种救赎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李国辉 发表时间:2018-12-15 07:58
著名童话作家陈诗哥

金羊网记者 李国辉

2008年5月12日,陈诗哥在汶川遭遇了大地震,侥幸生还回到深圳后,他曾一个多月无法开口说话。直到有一天,作为杂志编辑的他开始了写童话,他觉得写童话后自己才真的活过来了。

童话救赎了他,让他重新变成了一个孩子。在写出了诸多脍炙人口的童话后,陈诗哥也在思考,童话究竟有着怎样的莫名力量,可以让人“复活”?他历时六年,以童话的方式写出了探讨童话是什么的《童话之书》。

他说:“童话只是给小朋友看的吗?我的个人经历告诉我:不是。在这世道,成人更需要看童话,因为我们丢失的实在太多。”

写童话让他从创伤中“复活”

作为一个童话作家,陈诗哥却和诸多童话作家有着很不一样的地方:小时候没有读过童话。

陈诗哥原名陈开斌,出生、成长在广东肇庆一个平凡的村庄。不过,在他的语境中,平凡的事物也有它的可爱之处,即使是一堆牛粪,有时候看起来也会像月亮一样美妙。所以,他曾一度把牛粪比喻为“黑色的月亮”。

2007年,他从广州来到深圳,“鬼使神差一样”成为少儿杂志《红树林》的编辑。直到那时,他才开始阅读童话。

阅读安徒生童话后,陈诗哥“大吃一惊”。他没想到,自己此前一直寻找的东西,如“故事”、“诗性”、“哲学”、“神秘”等等,在安徒生童话里,全部都有。

一道神秘之门向他打开了。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距离映秀仅仅8公里的地方,他遭遇了汶川大地震,无数人失去生命,陈诗哥虽然侥幸生还,但从汶川回到深圳后,却有一个多月都无法开口说话。

地震的创伤应激障碍让他一度如同被抽空了生命。他不停写诗,如“大地满目疮痍/活着还有什么趣味/亲人们在泥土下发芽/亲爱的子孙,来年的春天/你们将得到一束鲜花”,却始终无法治愈伤痛。

直到有一天,在山上如孤魂野鬼般行走着的他,灵光一闪,用手机写下了一个童话,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当时的他有一种感觉,只有不断地写童话,他才觉得自己活过来了。

陈诗哥几乎每天都在写童话,有时一天写两三个。他甚至觉得,自己重新变成了一个孩子。他“复活”了。童话对他而言,就像是活下去的另一种方式,是他对自我的一种救赎。

以童话探讨什么是童话

自2009年发表童话集《几乎什么都有国王》起,陈诗哥就开始成为童话写作的获奖专业户。当年,他的作品《童话之书》便获得了冰心儿童文学奖,随后又获得了2010—2011年的《儿童文学》金奖。

2013年,他以作品《风居住的街道》全票获得了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成为国内首位获中国儿童文学最高奖的80后作家。

入道不过三四年时间,便获得了儿童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陈诗哥也被当时的国内儿童文学界称为一个“奇迹”。

中国作协副主席、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曾在《文艺报》上评论称:“陈诗哥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中国青年作家对童话的全新理解和诠释,表现力让人耳目一新,基于此,我提出童话坚挺!”

在童话写作之余,陈诗哥也在思考,童话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能让一个人复活?

在2009年冰心儿童文学奖的获奖感言里,陈诗哥这样说:“童话,不仅仅是孩子看的,在这世代大人似乎更需要看童话。童话,即意味着人们有可能经历第二次童年。”

《童话之书》原本是一篇一万多字的短篇作品,陈诗哥决定将其打散重写。历时六年,他完成了一本新的长篇著作《童话之书》。陈诗哥说,这本书,是以童话的方式探讨童话是什么,是对童话的重新解释和重新命名。

“我逐一把童话放在信仰、哲学、教育、文学、人类学等范畴里去观照,去思考。我想,唯有和信仰、哲学、教育学、人类学、诗歌等保持某种张力关系,童话才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抵达:天涯静处无争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该书一经出版,便引起国内儿童文学界热烈反响。“以一部长篇童话来诠释童话理论,并在理论上有独到见解,在创作上有所创新”。这本书也奠定了陈诗哥在新一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地位和影响,先后获得了上海童书奖、广东有为文学奖金奖和广东鲁迅文学奖等奖项。

陈诗曾提出疑问:童话只是给小朋友看的吗?他自己的回答是:不,在这世道,成人更需要看童话,因为我们丢失的实在太多。

“童话之所以为童话,是因为它有一种伟大的单纯。唯有回到单纯的源头,才能因应繁复的事象。”陈诗哥说。

编辑:alan
数字报
【中国梦·践行者】陈诗哥:对我来说,童话是一种救赎
金羊网  作者:李国辉  2018-12-15
著名童话作家陈诗哥

金羊网记者 李国辉

2008年5月12日,陈诗哥在汶川遭遇了大地震,侥幸生还回到深圳后,他曾一个多月无法开口说话。直到有一天,作为杂志编辑的他开始了写童话,他觉得写童话后自己才真的活过来了。

童话救赎了他,让他重新变成了一个孩子。在写出了诸多脍炙人口的童话后,陈诗哥也在思考,童话究竟有着怎样的莫名力量,可以让人“复活”?他历时六年,以童话的方式写出了探讨童话是什么的《童话之书》。

他说:“童话只是给小朋友看的吗?我的个人经历告诉我:不是。在这世道,成人更需要看童话,因为我们丢失的实在太多。”

写童话让他从创伤中“复活”

作为一个童话作家,陈诗哥却和诸多童话作家有着很不一样的地方:小时候没有读过童话。

陈诗哥原名陈开斌,出生、成长在广东肇庆一个平凡的村庄。不过,在他的语境中,平凡的事物也有它的可爱之处,即使是一堆牛粪,有时候看起来也会像月亮一样美妙。所以,他曾一度把牛粪比喻为“黑色的月亮”。

2007年,他从广州来到深圳,“鬼使神差一样”成为少儿杂志《红树林》的编辑。直到那时,他才开始阅读童话。

阅读安徒生童话后,陈诗哥“大吃一惊”。他没想到,自己此前一直寻找的东西,如“故事”、“诗性”、“哲学”、“神秘”等等,在安徒生童话里,全部都有。

一道神秘之门向他打开了。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距离映秀仅仅8公里的地方,他遭遇了汶川大地震,无数人失去生命,陈诗哥虽然侥幸生还,但从汶川回到深圳后,却有一个多月都无法开口说话。

地震的创伤应激障碍让他一度如同被抽空了生命。他不停写诗,如“大地满目疮痍/活着还有什么趣味/亲人们在泥土下发芽/亲爱的子孙,来年的春天/你们将得到一束鲜花”,却始终无法治愈伤痛。

直到有一天,在山上如孤魂野鬼般行走着的他,灵光一闪,用手机写下了一个童话,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当时的他有一种感觉,只有不断地写童话,他才觉得自己活过来了。

陈诗哥几乎每天都在写童话,有时一天写两三个。他甚至觉得,自己重新变成了一个孩子。他“复活”了。童话对他而言,就像是活下去的另一种方式,是他对自我的一种救赎。

以童话探讨什么是童话

自2009年发表童话集《几乎什么都有国王》起,陈诗哥就开始成为童话写作的获奖专业户。当年,他的作品《童话之书》便获得了冰心儿童文学奖,随后又获得了2010—2011年的《儿童文学》金奖。

2013年,他以作品《风居住的街道》全票获得了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成为国内首位获中国儿童文学最高奖的80后作家。

入道不过三四年时间,便获得了儿童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陈诗哥也被当时的国内儿童文学界称为一个“奇迹”。

中国作协副主席、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曾在《文艺报》上评论称:“陈诗哥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中国青年作家对童话的全新理解和诠释,表现力让人耳目一新,基于此,我提出童话坚挺!”

在童话写作之余,陈诗哥也在思考,童话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能让一个人复活?

在2009年冰心儿童文学奖的获奖感言里,陈诗哥这样说:“童话,不仅仅是孩子看的,在这世代大人似乎更需要看童话。童话,即意味着人们有可能经历第二次童年。”

《童话之书》原本是一篇一万多字的短篇作品,陈诗哥决定将其打散重写。历时六年,他完成了一本新的长篇著作《童话之书》。陈诗哥说,这本书,是以童话的方式探讨童话是什么,是对童话的重新解释和重新命名。

“我逐一把童话放在信仰、哲学、教育、文学、人类学等范畴里去观照,去思考。我想,唯有和信仰、哲学、教育学、人类学、诗歌等保持某种张力关系,童话才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抵达:天涯静处无争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该书一经出版,便引起国内儿童文学界热烈反响。“以一部长篇童话来诠释童话理论,并在理论上有独到见解,在创作上有所创新”。这本书也奠定了陈诗哥在新一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地位和影响,先后获得了上海童书奖、广东有为文学奖金奖和广东鲁迅文学奖等奖项。

陈诗曾提出疑问:童话只是给小朋友看的吗?他自己的回答是:不,在这世道,成人更需要看童话,因为我们丢失的实在太多。

“童话之所以为童话,是因为它有一种伟大的单纯。唯有回到单纯的源头,才能因应繁复的事象。”陈诗哥说。

编辑:alan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