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成立大会在广州召开 精准医疗成主要话题

来源:金羊网 作者:张华 发表时间:2019-01-21 20:19

精准医疗让肿瘤患者获益

文/ 金羊网记者张华 通讯员李耀文

精准医疗是一场巨大的变革,它是从根本上改变“一刀切”的医疗模式。对普通人而言,尤其是癌症患者来说,精准医疗更有靶向性,因此也相应更为有效。然而,精准医疗提了这么多年,大约只有15%的病人受益于精准医疗。近日,在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承办的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精准医疗专业企业家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王红阳指出,“药物和技术是制约精准医疗在临床落地发展的两大难题。”

image.png
精准医疗的面临的挑战是大会的主要报告之一 图/张华

精准肿瘤治疗有效,少部分患者受益

精准医疗是美国2015年提出来的概念,它强调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对一种疾病的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人类,最终实现对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

image.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王红阳 图/张华

一时间,精准医疗成为全球医疗界的风向标。因为“精准肿瘤治疗”是有效的。王红阳院士以肺癌为例,她认为,肺癌是目前最早进行精准医疗的一种恶性肿瘤。如今效果明显,已经做到把“过去只有7%疗效的药物,变成对一部分人群90%以上的药物”。但是肝癌的精准医疗效果就不太明显,一是因为肝癌发现晚,二是肝癌的可选的药物不多。”

“虽然对精准医疗投入不少,但是由于遗传学差异,技术的欠缺以及肿瘤病人可选择的药物并不充分,目前只有一部分病人获益于精准医疗。”王红阳指出,“在2018年发布的信息显示,大约只有15%的病人受益于精准医疗。”

人工智能将助力癌症治疗进入精准时代

在未来精准医疗的发展过程中,人工智能将会发挥巨大作用。王红阳以放疗为例,给记者介绍精准医疗的临床应用。她说,以过去的经验,放疗所需剂量通常是由医生根据临床经验来制定,而目前则可以根据癌症患者基因组学数据,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计算、建立放疗剂量调整模型,比如在国外已经有了GARD模型,它可以预测放疗的疗效,并且指导放疗剂量以匹配个体肿瘤的放射敏感性,由这个公式得出的数值越高,放疗的疗效则越好。

image.png
人工智能的大数据有助于精准医疗 图/张华

另外,基于CT影像的人工智能算法预测PD-1疗效。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利用肿瘤组织的CT影像数据计算肿瘤中CDB细胞的数量,进而预测患者对PD-1免疫治疗的响应程度。王红阳说,目前美国已经有20多个利用影像数据指导临床肿瘤治疗的临床试验开展。

打通精准医疗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从生物样本收集、医学数据的分析到临床应用,这中间有一道鸿沟。王红阳院士说,通过基因二代测序,从每个病人身上都可以得到一大堆数据,但是如果只仅仅用于发表论文,而不能应用于临床,得不到有效的挖掘,让其束之高阁,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image.png
从数据到临床应用,这个转化需要医院积极参与 图/视觉中国

“从发现收集分析原始数据,到作为临床可以运用的诊断方法,中间还有很大一段研究和临床验证的空间,这恰是需要我们关注的。”王红阳院士认为,精准医疗最后的一公里应当在医院。“医院应该调动积极性,参与到深度挖掘数据中,让原始的数据得到存贮、分析、共享,让它变成临床诊断的标志物,结合基础研究、临床试验来研发,使精准医学目标能够更早达到。

编辑:智羊
数字报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成立大会在广州召开 精准医疗成主要话题
金羊网  作者:张华  2019-01-21

精准医疗让肿瘤患者获益

文/ 金羊网记者张华 通讯员李耀文

精准医疗是一场巨大的变革,它是从根本上改变“一刀切”的医疗模式。对普通人而言,尤其是癌症患者来说,精准医疗更有靶向性,因此也相应更为有效。然而,精准医疗提了这么多年,大约只有15%的病人受益于精准医疗。近日,在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承办的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精准医疗专业企业家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王红阳指出,“药物和技术是制约精准医疗在临床落地发展的两大难题。”

image.png
精准医疗的面临的挑战是大会的主要报告之一 图/张华

精准肿瘤治疗有效,少部分患者受益

精准医疗是美国2015年提出来的概念,它强调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对一种疾病的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人类,最终实现对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

image.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王红阳 图/张华

一时间,精准医疗成为全球医疗界的风向标。因为“精准肿瘤治疗”是有效的。王红阳院士以肺癌为例,她认为,肺癌是目前最早进行精准医疗的一种恶性肿瘤。如今效果明显,已经做到把“过去只有7%疗效的药物,变成对一部分人群90%以上的药物”。但是肝癌的精准医疗效果就不太明显,一是因为肝癌发现晚,二是肝癌的可选的药物不多。”

“虽然对精准医疗投入不少,但是由于遗传学差异,技术的欠缺以及肿瘤病人可选择的药物并不充分,目前只有一部分病人获益于精准医疗。”王红阳指出,“在2018年发布的信息显示,大约只有15%的病人受益于精准医疗。”

人工智能将助力癌症治疗进入精准时代

在未来精准医疗的发展过程中,人工智能将会发挥巨大作用。王红阳以放疗为例,给记者介绍精准医疗的临床应用。她说,以过去的经验,放疗所需剂量通常是由医生根据临床经验来制定,而目前则可以根据癌症患者基因组学数据,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计算、建立放疗剂量调整模型,比如在国外已经有了GARD模型,它可以预测放疗的疗效,并且指导放疗剂量以匹配个体肿瘤的放射敏感性,由这个公式得出的数值越高,放疗的疗效则越好。

image.png
人工智能的大数据有助于精准医疗 图/张华

另外,基于CT影像的人工智能算法预测PD-1疗效。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利用肿瘤组织的CT影像数据计算肿瘤中CDB细胞的数量,进而预测患者对PD-1免疫治疗的响应程度。王红阳说,目前美国已经有20多个利用影像数据指导临床肿瘤治疗的临床试验开展。

打通精准医疗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从生物样本收集、医学数据的分析到临床应用,这中间有一道鸿沟。王红阳院士说,通过基因二代测序,从每个病人身上都可以得到一大堆数据,但是如果只仅仅用于发表论文,而不能应用于临床,得不到有效的挖掘,让其束之高阁,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image.png
从数据到临床应用,这个转化需要医院积极参与 图/视觉中国

“从发现收集分析原始数据,到作为临床可以运用的诊断方法,中间还有很大一段研究和临床验证的空间,这恰是需要我们关注的。”王红阳院士认为,精准医疗最后的一公里应当在医院。“医院应该调动积极性,参与到深度挖掘数据中,让原始的数据得到存贮、分析、共享,让它变成临床诊断的标志物,结合基础研究、临床试验来研发,使精准医学目标能够更早达到。

编辑:智羊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