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汉:大湾区将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引领作用

来源:金羊网 作者:刘云 发表时间:2019-02-19 07:04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副院长陈广汉

【专家建言大湾区建设】

文图 金羊网记者 刘云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18日发布。金羊网记者就《纲要》将为粤港澳三地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对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副院长、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会长陈广汉进行了专访。

大湾区将发挥引领作用

金羊网:在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建设大湾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有何重要的意义和独特价值?与国内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有哪些独特优势?

陈广汉:作为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以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首先,构建开放型区域协调创新共同体,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发挥引领作用。近年来,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香港和澳门发展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和旅游中心。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香港发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政策,港澳与珠三角城市之间科技合作不断推进。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将发挥各自优势,吸引国际高端创新要素,推动科技、实体经济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发展,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产品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携手打造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次,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在形成新时代开放格局的新范式中发挥引领作用。随着内地企业国际投资的增加和“一带一路”建设,港澳将成为服务内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交流平台,在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独特作用。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确立,有利于完善离岸人民币市场流动性服务框架,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澳门将发挥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平台的作用。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在对外开放方面一直走在国家前列,未来要进一步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和珠海横琴三个自贸试验片区的作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完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投资环境,加强同港澳和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接。

第三,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推动和支撑香港和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举措,不仅为香港和澳门发展探索新路向、寻找新动力、开拓新空间,也将为港澳居民到内地发展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

差异互补也是一种优势

金羊网:港珠澳三地在制度、经济发展程度及社会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正确认识大湾区建设所面临的这些差异,怎样紧扣《纲要》中的定位,处理好差异带来的问题?

陈广汉:从合作体制和机制层面看,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特点是“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单独关税区、三种货币制度和三个法律体系,使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合作既不同于国际的区域合作,也不同于国内省际区域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坚持“一国”之本,尊重“两制”差异,善用“两制”之利。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的实践表明,经济体制的这种差异性可以产生制度互补收益,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个优势。

要利用好这种优势,首先,珠三角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使大湾区成为内地与港澳合作示范区。在专业服务、银行和保险、通关制度等领域创新合作,促进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其次,以跨境边界区和自贸区为突破口,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新模式。在河套地区建立港深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横琴自贸区落实分线管理的模式,形成跨境合作的新模式。充分发挥自贸试验片区制度创新的叠加优势,推动珠三角与港澳体制机制对接。

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金羊网:不断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性,协调发展是关键。《纲要》建议,要“加强政策协调和规划衔接”。在您看来,三地在实现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还有那些要啃的“硬骨头”?对此,您有何建议?

陈广汉:2018年,中央正式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大湾区建设进入新阶段。同时,一系列互联互通措施正式实施,如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开通,西九龙站“一地两检”通关模式的实行,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事项的取消,前海、横琴、南沙率先实现港澳居民就业免办就业许可证等。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重点在于推进合作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保证市场机制在经贸合作和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此外,要充分发挥研究智库、行业协会以及企业在协调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内地与港澳社会大众之间形成合作共识,凝聚发展合力,共同推动合作的发展。

协调发展的难点领域主要包括:第一,区域整体发展规划的对接和协调。大湾区重大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等需要协调、规划。第二、产业和城市功能的协调和错位发展。产业的分工和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形成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的产业体系,但政府的协调也是必不可少的。第三,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建设的对接。港澳与内地在企业登记、专业资格认证、税收制度、市场监管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同,要加快市场开放与深化改革的同步推进,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第四,社会领域及保障方面的协调。未来重点在于解决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工作、养老和生活的公共服务等,包括扩大跨境工作许可和继续推进资质互认,推广城市绿卡制度,推动“钱随人走”的社会服务异地提供改革,研究针对内地就业创业香港人士的个税改革等措施。

合理疏解城市功能聚集

金羊网:与世界其他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更好地解决“大城市病”?

陈广汉: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产业和资源互补和均衡是解决“大城市病”的绝佳方式,未来应从“生态、协调、智慧、便捷”原则出发,实施由核心大城市带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战略,合理疏解功能聚集,阻止城市过度膨胀,改善单中心规划模式,保障和谐宜居生活环境,为城市化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第一,建设绿色低碳湾区有利于增强对人才、资本等各种创新要素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竞争力,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塑造宜居宜业宜游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第二,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建立优势互补经济和产业分工体系,利于湾区城市群内部资源的协调与共同发展。第三,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智慧城市,为居民提供更智能、优势的生活环境。最后,基础设施的互利互通,湾区将形成便捷和高效的区域交通圈。

编辑:alan
数字报
陈广汉:大湾区将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引领作用
金羊网  作者:刘云  2019-02-19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副院长陈广汉

【专家建言大湾区建设】

文图 金羊网记者 刘云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18日发布。金羊网记者就《纲要》将为粤港澳三地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对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副院长、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会长陈广汉进行了专访。

大湾区将发挥引领作用

金羊网:在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建设大湾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有何重要的意义和独特价值?与国内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有哪些独特优势?

陈广汉:作为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以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首先,构建开放型区域协调创新共同体,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发挥引领作用。近年来,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香港和澳门发展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和旅游中心。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香港发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政策,港澳与珠三角城市之间科技合作不断推进。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将发挥各自优势,吸引国际高端创新要素,推动科技、实体经济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发展,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产品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携手打造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次,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在形成新时代开放格局的新范式中发挥引领作用。随着内地企业国际投资的增加和“一带一路”建设,港澳将成为服务内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交流平台,在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独特作用。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确立,有利于完善离岸人民币市场流动性服务框架,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澳门将发挥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平台的作用。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在对外开放方面一直走在国家前列,未来要进一步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和珠海横琴三个自贸试验片区的作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完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投资环境,加强同港澳和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接。

第三,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推动和支撑香港和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举措,不仅为香港和澳门发展探索新路向、寻找新动力、开拓新空间,也将为港澳居民到内地发展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

差异互补也是一种优势

金羊网:港珠澳三地在制度、经济发展程度及社会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正确认识大湾区建设所面临的这些差异,怎样紧扣《纲要》中的定位,处理好差异带来的问题?

陈广汉:从合作体制和机制层面看,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特点是“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单独关税区、三种货币制度和三个法律体系,使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合作既不同于国际的区域合作,也不同于国内省际区域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坚持“一国”之本,尊重“两制”差异,善用“两制”之利。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的实践表明,经济体制的这种差异性可以产生制度互补收益,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个优势。

要利用好这种优势,首先,珠三角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使大湾区成为内地与港澳合作示范区。在专业服务、银行和保险、通关制度等领域创新合作,促进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其次,以跨境边界区和自贸区为突破口,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新模式。在河套地区建立港深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横琴自贸区落实分线管理的模式,形成跨境合作的新模式。充分发挥自贸试验片区制度创新的叠加优势,推动珠三角与港澳体制机制对接。

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金羊网:不断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性,协调发展是关键。《纲要》建议,要“加强政策协调和规划衔接”。在您看来,三地在实现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还有那些要啃的“硬骨头”?对此,您有何建议?

陈广汉:2018年,中央正式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大湾区建设进入新阶段。同时,一系列互联互通措施正式实施,如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开通,西九龙站“一地两检”通关模式的实行,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事项的取消,前海、横琴、南沙率先实现港澳居民就业免办就业许可证等。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重点在于推进合作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保证市场机制在经贸合作和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此外,要充分发挥研究智库、行业协会以及企业在协调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内地与港澳社会大众之间形成合作共识,凝聚发展合力,共同推动合作的发展。

协调发展的难点领域主要包括:第一,区域整体发展规划的对接和协调。大湾区重大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等需要协调、规划。第二、产业和城市功能的协调和错位发展。产业的分工和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形成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的产业体系,但政府的协调也是必不可少的。第三,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建设的对接。港澳与内地在企业登记、专业资格认证、税收制度、市场监管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同,要加快市场开放与深化改革的同步推进,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第四,社会领域及保障方面的协调。未来重点在于解决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工作、养老和生活的公共服务等,包括扩大跨境工作许可和继续推进资质互认,推广城市绿卡制度,推动“钱随人走”的社会服务异地提供改革,研究针对内地就业创业香港人士的个税改革等措施。

合理疏解城市功能聚集

金羊网:与世界其他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更好地解决“大城市病”?

陈广汉: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产业和资源互补和均衡是解决“大城市病”的绝佳方式,未来应从“生态、协调、智慧、便捷”原则出发,实施由核心大城市带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战略,合理疏解功能聚集,阻止城市过度膨胀,改善单中心规划模式,保障和谐宜居生活环境,为城市化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第一,建设绿色低碳湾区有利于增强对人才、资本等各种创新要素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竞争力,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塑造宜居宜业宜游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第二,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建立优势互补经济和产业分工体系,利于湾区城市群内部资源的协调与共同发展。第三,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智慧城市,为居民提供更智能、优势的生活环境。最后,基础设施的互利互通,湾区将形成便捷和高效的区域交通圈。

编辑:alan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