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砖一瓦皆寓岭南文化精髓 顺德百年金楼至今熠熠生辉

来源:金羊网 作者:欧阳志强 周哲 发表时间:2019-04-26 11:23

古建筑群的一角

金楼

文/图 金羊网记者 欧阳志强 周哲

在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的一处古村落,有一座金楼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依旧熠熠生辉,数百年来佛山人从耕读文化到儒商文化再到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轨迹在这里历历可寻。

壹.

建筑风格海纳百川 览尽岭南文化精髓

碧江金楼为明清时期建筑,已有几百年历史。目前,金楼古建筑群保留了苏家明清时代建成的泥楼、职方第、金楼、南山祠、见龙门、亦渔遗塾、慕堂祠、砖雕大照壁和三兴大宅等,集中了宅第、祠堂、书斋、园林等功能,保留着干打垒、蚝壳墙、水磨砖、“镬耳山墙”等岭南特色的古建筑实物,木雕、砖雕、石刻、灰塑、壁画等岭南古代装饰风格应有尽有。

近年来,这些古建筑拂尘惊世,被专家和远近游客总结出古、博、精、真四大亮点。据悉,苏氏家族历代不停地修建祠堂经营宅第,清代典籍《五山志林》就有“俗以祠堂为重大,宏丽者莫盛于碧江”的记载。

走进碧江,第一站必然是金楼,从外面看,金楼不过是个二层的建筑,但走进金楼,金碧辉煌的木雕映入眼帘,细细观摩,其风格耐人寻味。

金楼二层的雅集(接待客人、以文会友的场所)是整座金楼的精华所在,这里的家具、木门窗、木屏风大多是采用纹理细密光滑的酸枝木所造。酸枝木在经过刮磨后,表面如同镜面一般光彩照人,触摸起来质感细滑清凉,从视觉和触觉上都能感觉到一种深厚含蓄的美感。再加上金光闪闪的金箔,一入此室,便有一种富丽堂皇却不失华贵雍容的感觉。

满楼博古、花卉、翎毛、走兽……栩栩如生的木雕都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其中还包括杨桃(隐喻着扬眉吐气)、荔枝(隐喻着多利)等岭南佳果木雕。再细看那些木雕,活灵活现的雀、鹿、蜂、猴(隐喻爵禄封侯),蝙蝠金钱(隐喻福在眼前),还有“暗八仙”、“四君子”以及《三羊启泰》、《五福捧寿》等主题雕刻。从上到下布满了天花、柱梁、挂落、门窗的每一个木构件,这些精雕细刻的木头清一色贴上金箔,百年多来始终闪耀着真金的光芒。

碧江居委会副主任方志濠表示,金楼里的那几根造型花瓶的立柱和繁缛的底纹装饰,却明显带着异域的艺术风格。刀法则包括了线刻、浮浅雕,在广府木雕的特点上,处处透露出潮州木雕、东阳木雕乃至安南木雕的影子。这种海纳百川为我所用的艺术气量,正好是岭南文化的精髓。

据方志濠介绍,金楼原名赋鹤楼,原为碧江苏氏望族职方第中(清代三品官)的藏书楼,是清嘉庆、道光年间建筑物,因晚清重臣戴鸿慈(佛山人)之女嫁入苏家,故有“金屋藏娇”的传说,以精美的木雕装修饮誉海内外,因其为稀世之宝,专家们把整片文物保护单位以“金楼”命名。其中,最为精彩的是金碧辉煌的金楼金木雕刻和雕花跋步床,借鉴域外手法雕刻而成的木雕组成了一幅幅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画卷。

金楼木雕的光芒,不能掩盖慕堂苏公祠砖雕大照壁的华彩,这件杰作与广州陈家祠砖雕同出自晚清名家梁进兄弟的刻刀下,其艺术价值不逊于陈家祠砖雕。据悉,这里还保留收藏着包括刘墉、王文治等大量清代名家的字画、匾额和明清家具珍品。后花园的长廊下,23.8米×1.5米的巨型铸铜壁雕《碧江廿四咏》真实地记载了100多年前碧江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堪称碧江的“清明上河图”。

贰.

苏氏先祖海外掘金 构成岭南儒商文化

据碧江居委会副主任方志濠介绍,当年苏家先祖为南宋望族,在南宋灭亡后,便来到岭南水乡碧江,隐而不仕元朝,于是下海经商,他们的足迹一度到达东南亚的海面。苏氏族人将碧江盛产的纸张、龙眼等卖往东南亚,在返航时,为了加固船体,确保安全,他们在东南亚的深林里砍倒了许多古树,有的甚至达到两三人合抱那么粗。

而今,当年的人物早已逝去,用这些古树做成的立柱却仍然矗立在碧江金楼建筑群中,诉说着一代儒商的沉浮。碧江金楼的这一片片建筑,见证了岭南建筑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明清时期当地的儒商文化。

方志濠表示,碧江金楼保存最早的建筑是明代苏家建成的泥楼,它是一座三间两廊通楼大楼带斗底的镬耳大屋,门楼饰以精美的砖雕、灰塑和壁画,以及其特有的干打垒墙和売花墙(用牡蛎壳砌筑的墙)。

除了这些岭南建筑特色之外,泥楼的两廊还矗立着方圆两对罗马柱。当初,继承了泥楼产权的子孙们很多外出谋生和读书,等他们回来修补祖居时,吸收了西方的建筑文化、把两廊的瓦顶改成了砖木,将前墙改成了罗马柱,同时他们又遵循着“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观念,因此将罗马柱改成方圆两对,相向而立。泥楼老屋400多年的变化,见证了岭南建筑逐渐吸收外来文化,打造出兼收并蓄、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与此同时,碧江金楼建筑群里的亦渔遗塾也是一大特色,这是苏氏宗族的私塾。方志濠表示,清朝中期的碧江是儒乡,读书风气浓烈,当时乡中有“家无读书子,功名何处来”的传统,碧江金楼和亦渔遗塾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碧江的重文风气。亦渔遗塾内有一眼3米深的学井,据说是当年学子们开蒙时的祭拜场所。学子们在开学时,要把一根长竹竿伸到井下,用竹竿带出来的井水研墨,寓意“饮水思源”,教导学子们感恩塾师。私塾的天井内有一面花墙,墙上书“碧影”两个行书大字、两旁隶书对联为“风声入竹有琴意,月影写梅无墨痕”。

叁.

建成碧江金楼景区 力求保留历史原貌

目前,金楼、泥楼、职方第(含见龙门)、亦渔遗塾等多处古建筑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悉,碧江居委会为保护文物,开发旅游资源,近年来投资约1500万元,对包括金楼、泥楼、职方第大宅、后花园等在内的古建筑群进行修复,建成了碧江金楼景区。

北滘文化站副主任郑志年介绍,金楼景点力求保留历史原貌。不仅对必须抢救修复的古建筑严格施以修旧如旧的工程,宅第内所有生活用品、摆设、家具等,全部是与宅第主人有关的同时代实物。丰富的家谱、史志等古籍和当代专家学者的研究资料,进一步增强了金楼的历史真实性。

郑志年表示,北滘镇委镇政府也迅速动员起来,探索文化创新的思路,发掘本地内在潜质,本着传承和保护碧江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发挥碧江的地理优势,开发和利用碧江的历史文化资源,活跃本土经济,协力擦亮顺德旅游文化品牌,推进北滘碧江创意产业园工作进程。经镇委镇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金楼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打造以创新环保为主题,文化旅游为主体的创意产业。

编辑: 宝厷
数字报
一砖一瓦皆寓岭南文化精髓 顺德百年金楼至今熠熠生辉
金羊网  作者:欧阳志强 周哲  2019-04-26

古建筑群的一角

金楼

文/图 金羊网记者 欧阳志强 周哲

在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的一处古村落,有一座金楼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依旧熠熠生辉,数百年来佛山人从耕读文化到儒商文化再到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轨迹在这里历历可寻。

壹.

建筑风格海纳百川 览尽岭南文化精髓

碧江金楼为明清时期建筑,已有几百年历史。目前,金楼古建筑群保留了苏家明清时代建成的泥楼、职方第、金楼、南山祠、见龙门、亦渔遗塾、慕堂祠、砖雕大照壁和三兴大宅等,集中了宅第、祠堂、书斋、园林等功能,保留着干打垒、蚝壳墙、水磨砖、“镬耳山墙”等岭南特色的古建筑实物,木雕、砖雕、石刻、灰塑、壁画等岭南古代装饰风格应有尽有。

近年来,这些古建筑拂尘惊世,被专家和远近游客总结出古、博、精、真四大亮点。据悉,苏氏家族历代不停地修建祠堂经营宅第,清代典籍《五山志林》就有“俗以祠堂为重大,宏丽者莫盛于碧江”的记载。

走进碧江,第一站必然是金楼,从外面看,金楼不过是个二层的建筑,但走进金楼,金碧辉煌的木雕映入眼帘,细细观摩,其风格耐人寻味。

金楼二层的雅集(接待客人、以文会友的场所)是整座金楼的精华所在,这里的家具、木门窗、木屏风大多是采用纹理细密光滑的酸枝木所造。酸枝木在经过刮磨后,表面如同镜面一般光彩照人,触摸起来质感细滑清凉,从视觉和触觉上都能感觉到一种深厚含蓄的美感。再加上金光闪闪的金箔,一入此室,便有一种富丽堂皇却不失华贵雍容的感觉。

满楼博古、花卉、翎毛、走兽……栩栩如生的木雕都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其中还包括杨桃(隐喻着扬眉吐气)、荔枝(隐喻着多利)等岭南佳果木雕。再细看那些木雕,活灵活现的雀、鹿、蜂、猴(隐喻爵禄封侯),蝙蝠金钱(隐喻福在眼前),还有“暗八仙”、“四君子”以及《三羊启泰》、《五福捧寿》等主题雕刻。从上到下布满了天花、柱梁、挂落、门窗的每一个木构件,这些精雕细刻的木头清一色贴上金箔,百年多来始终闪耀着真金的光芒。

碧江居委会副主任方志濠表示,金楼里的那几根造型花瓶的立柱和繁缛的底纹装饰,却明显带着异域的艺术风格。刀法则包括了线刻、浮浅雕,在广府木雕的特点上,处处透露出潮州木雕、东阳木雕乃至安南木雕的影子。这种海纳百川为我所用的艺术气量,正好是岭南文化的精髓。

据方志濠介绍,金楼原名赋鹤楼,原为碧江苏氏望族职方第中(清代三品官)的藏书楼,是清嘉庆、道光年间建筑物,因晚清重臣戴鸿慈(佛山人)之女嫁入苏家,故有“金屋藏娇”的传说,以精美的木雕装修饮誉海内外,因其为稀世之宝,专家们把整片文物保护单位以“金楼”命名。其中,最为精彩的是金碧辉煌的金楼金木雕刻和雕花跋步床,借鉴域外手法雕刻而成的木雕组成了一幅幅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画卷。

金楼木雕的光芒,不能掩盖慕堂苏公祠砖雕大照壁的华彩,这件杰作与广州陈家祠砖雕同出自晚清名家梁进兄弟的刻刀下,其艺术价值不逊于陈家祠砖雕。据悉,这里还保留收藏着包括刘墉、王文治等大量清代名家的字画、匾额和明清家具珍品。后花园的长廊下,23.8米×1.5米的巨型铸铜壁雕《碧江廿四咏》真实地记载了100多年前碧江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堪称碧江的“清明上河图”。

贰.

苏氏先祖海外掘金 构成岭南儒商文化

据碧江居委会副主任方志濠介绍,当年苏家先祖为南宋望族,在南宋灭亡后,便来到岭南水乡碧江,隐而不仕元朝,于是下海经商,他们的足迹一度到达东南亚的海面。苏氏族人将碧江盛产的纸张、龙眼等卖往东南亚,在返航时,为了加固船体,确保安全,他们在东南亚的深林里砍倒了许多古树,有的甚至达到两三人合抱那么粗。

而今,当年的人物早已逝去,用这些古树做成的立柱却仍然矗立在碧江金楼建筑群中,诉说着一代儒商的沉浮。碧江金楼的这一片片建筑,见证了岭南建筑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明清时期当地的儒商文化。

方志濠表示,碧江金楼保存最早的建筑是明代苏家建成的泥楼,它是一座三间两廊通楼大楼带斗底的镬耳大屋,门楼饰以精美的砖雕、灰塑和壁画,以及其特有的干打垒墙和売花墙(用牡蛎壳砌筑的墙)。

除了这些岭南建筑特色之外,泥楼的两廊还矗立着方圆两对罗马柱。当初,继承了泥楼产权的子孙们很多外出谋生和读书,等他们回来修补祖居时,吸收了西方的建筑文化、把两廊的瓦顶改成了砖木,将前墙改成了罗马柱,同时他们又遵循着“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观念,因此将罗马柱改成方圆两对,相向而立。泥楼老屋400多年的变化,见证了岭南建筑逐渐吸收外来文化,打造出兼收并蓄、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与此同时,碧江金楼建筑群里的亦渔遗塾也是一大特色,这是苏氏宗族的私塾。方志濠表示,清朝中期的碧江是儒乡,读书风气浓烈,当时乡中有“家无读书子,功名何处来”的传统,碧江金楼和亦渔遗塾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碧江的重文风气。亦渔遗塾内有一眼3米深的学井,据说是当年学子们开蒙时的祭拜场所。学子们在开学时,要把一根长竹竿伸到井下,用竹竿带出来的井水研墨,寓意“饮水思源”,教导学子们感恩塾师。私塾的天井内有一面花墙,墙上书“碧影”两个行书大字、两旁隶书对联为“风声入竹有琴意,月影写梅无墨痕”。

叁.

建成碧江金楼景区 力求保留历史原貌

目前,金楼、泥楼、职方第(含见龙门)、亦渔遗塾等多处古建筑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悉,碧江居委会为保护文物,开发旅游资源,近年来投资约1500万元,对包括金楼、泥楼、职方第大宅、后花园等在内的古建筑群进行修复,建成了碧江金楼景区。

北滘文化站副主任郑志年介绍,金楼景点力求保留历史原貌。不仅对必须抢救修复的古建筑严格施以修旧如旧的工程,宅第内所有生活用品、摆设、家具等,全部是与宅第主人有关的同时代实物。丰富的家谱、史志等古籍和当代专家学者的研究资料,进一步增强了金楼的历史真实性。

郑志年表示,北滘镇委镇政府也迅速动员起来,探索文化创新的思路,发掘本地内在潜质,本着传承和保护碧江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发挥碧江的地理优势,开发和利用碧江的历史文化资源,活跃本土经济,协力擦亮顺德旅游文化品牌,推进北滘碧江创意产业园工作进程。经镇委镇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金楼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打造以创新环保为主题,文化旅游为主体的创意产业。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